諸葛亮看司馬懿被大雨救了,為何不令將士追擊,而在喊天不助我?

說句開玩笑地解釋:諸葛亮之所以不派兵追擊,是因為司馬懿不能死,他要是死了,羅貫中還怎麼寫接下來三國歸晉的劇情呢!

當然以上只是玩笑話的解釋。

其實若是仔細看過《三國演義》全書和“第一百十三回:上方谷司馬受困,五丈原諸葛星”章節的,就會明白諸葛亮在司馬懿逃出上方谷後,為何不派兵追擊。

首先,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形象除了是一個謀士,還是一個類似於張角、于吉、左慈這樣的方士,書中有很多諸葛亮在行軍打仗過程中施道法的描述。比如借東風、擺八陣圖等等,其中最為人熟知的莫不過於點七星燈,向天借命。

話說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時,心血日耗,致使舊病復發,是夜,孔明扶病出帳,仰觀天象,觀天象不久,就突然變得十分驚慌,入帳後就與姜維說道:“吾命在旦夕矣!”,姜維不解,便問道“丞相何出此言?”。孔明說:“吾見三臺星中,客星倍明,主星幽隱,相輔列曜,其光昏暗:天象如此,吾命可知!”,大意就是天空中那顆代表我的星星,光芒不再,已經變得十分幽暗,這就說明我命不久矣!

諸葛亮看司馬懿被大雨救了,為何不令將士追擊,而在喊天不助我?

姜維聽後,就對孔明說道:“天象雖則如此,丞相何不用之法挽回之?”,就是天象雖是這樣,但未必就沒有破解之法,為何不試著用祈禳之法(道教最富特色的法術,向神明借壽)來挽回呢?孔明聽後,覺得十分有道理,於是乎決定放手一搏,他就在帳中擺下七星燈,並與姜維說道:“若七日內主燈不滅,吾壽可增一紀;如燈滅,吾必死矣”,就是說七天內,七星燈主燈不滅,則可增壽十二年,若主燈滅,諸葛亮必死。

就這樣,時間過去六天,就快到第七天,孔明借壽即將成功之時,因魏延誤認魏軍劫寨,突然闖入帳中,誤將本命燈踏滅,一切瞬間便功敗垂成。七星燈滅,諸葛亮擲劍嘆曰:“生死有命,不可挽也”,不久諸葛亮病亡!

從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對諸葛亮的描述來看,諸葛亮是一個十分相信天命的人,他深信天命不可違,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事情成與不成在於天,如果天意如此,不管人做出何種努力,都只是枉然!

因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何諸葛亮會眼睜睜地看著司馬懿逃離上方谷,而不派兵追擊!是因為他認為這是天意,是天命要助曹。本來上方谷一把大火,司馬懿是必死無疑的,就連司馬懿自己都說““我父子三人皆死於此處矣!”,是陷入無盡的絕望。但是,就在司馬懿快要葬身火海之時,本是晴空萬里,卻突然狂風大作,降下傾盆大雨,大火瞬間被敲滅,司馬懿得以逃出生天。

諸葛亮看司馬懿被大雨救了,為何不令將士追擊,而在喊天不助我?

這場大雨,在諸葛亮看來,這就是天意,是天意不想讓司馬懿死,不想讓諸葛亮滅曹。由此,一直深信天命不可違的諸葛亮,自然不會再去違背天意,去派兵追擊司馬懿。或許,諸葛亮還想著如若派兵追擊,可能還會遭到天意的反噬,偷雞不成蝕把米,讓大軍損兵折將。

其次,除了諸葛亮認為天命不可違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其手握的兵力不足以去追擊司馬懿,如若一定要追,很有可能會損兵折將,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從《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三回章節可知,當時司馬懿在進上方谷前,是命張虎、樂各引五千兵,在後壓陣的,也就是說在司馬懿被圍困在上方谷時,正有一萬魏兵急速朝這裡趕來。就在司馬懿逃出上方谷不久,張虎、樂就已經趕到,並與司馬懿慘軍會合,而此時諸葛亮手中可調動的軍隊僅為數千人,其主力部隊早已被他調去攻打渭南營寨,所以在兵力上,蜀軍已沒有足夠的實力去追擊司馬懿,並將其殲滅。

諸葛亮看司馬懿被大雨救了,為何不令將士追擊,而在喊天不助我?

司馬懿絕非庸才,與諸葛亮一樣,他也是一位統兵的行家,在他手握優勢兵力的情況下,如若諸葛亮貿然追擊,難免不會出現蜀軍被反將一軍,繼而損兵折將的結局。諸葛亮向來就是一個謹慎的人,在沒有絕對把握的情況下,他絕對是不會去冒險的。

總得說,諸葛亮之所以會眼睜睜地看著司馬懿逃出上方谷,而不派兵追擊,其主因就是諸葛亮深信天命不可違,他不願違抗天意。次因就是在司馬懿被圍困在上方谷不久,其由張虎、樂率領的一萬援軍就已經趕來,諸葛亮的兵力已經不再佔有任何優勢,貿然追擊很有可能會損兵折將。因此,基於以上兩點原因,最終諸葛亮選擇不再追擊司馬懿,而是任由他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