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新治散文《舉手之樂(外一篇)》

舉手之樂(外一篇)

文/孫新治

雖然自己是個文人,講臺上侃侃而談、談笑風生,寫文章洋洋灑灑、妙語連珠,帶隊伍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但我的業餘愛好卻是修理物品,享受舉手之樂。

我這個習慣是從小養成的。

孩提時,我看到祖父將掛在房簷下玻璃瓶子裡的各種各樣菜籽種進河邊小塊菜地,不多久就長出各種蔬菜,於是就饒有興趣跟著學種菜,至今後院還種著小菜,在喧鬧的市區每天修理菜園,享受著播種和收穫的樂趣。

看到祖母戴著眼鏡,端著一個針線框,把布料裁縫成衣服,自己也拿起剪刀拆棉褲,不料扎傷自己眼睛,到村裡衛生室滴了“五穀粒”眼液,醫生說如果再深一點,眼睛就瞎了。至今我走到哪裡,隨身都帶著一個針線包,自己的褲邊開了、釦子掉了,都是自己縫。

我從十二歲開始打磨刀石,一打就是九年,自己的學費全是磨刀石換的。儘管幾十年沒有打了,但右手錘子、左手鏨子的配合,閉著眼也不會打手上。

父親不但是打磨刀石師傅,也是本地有名的鐵匠,下雨天別人打牌,我和弟弟隨著父親去打鐵,我拉風箱,弟弟掄大錘,父親小錘敲向哪裡,弟弟大錘就砸在哪裡,還得聽著聲音大小調整大錘力度,而我的風箱從點麥秸火到封火、熄火,都有一套口訣。

因為我們是單門獨戶,所有農具、工具基本都備的很齊,一有損壞,我們就立即修復。木匠所有的鑿、鋸、錛、鑽、墨斗、角尺等,一應俱全,解棵大樹、做個凳子什麼的,我自然是不在話下。

我的第一件作品是一輛獨輪小推車。那是在我十三歲時,因為每天上學都要挑著幾十斤重的磨石,肩膀疼的受不了,還要遲到。為了省時省力,我就畫了圖紙,讓弟弟幫助做個獨輪小推車。我們把木板用釘子連線、用鈀釘固定,去收購站買了一箇舊軸承,將木板砍成一個一尺常直徑的車輪,用架子車外胎做木輪外減震,用內胎輔助固定軸承,用洋槐木做車軸和車架,用腰帶固定在車把端,車身大概有近二米常,成梯形,我們給它起名為“爬山虎”。弟弟在前面拉,我在後面擔著這根帶子。就是這個小車,我和弟弟順著崎嶇不平的山路翻山越嶺、累了歇歇,賣了幾次磨刀石,雖然全車除了軸承和釘子全是木的,但也是我親手做的,比起肩挑身背,也算輕巧多了。回想起這部“爬山虎”小車,至今心中還蕩起漣漪。

上高中時,教室電壓低,電棒總是啟動不起來,以前班主任總是拿著一把尖嘴鉗在啟輝器座裡轉動,後來還是英語老師找來木板和電線、門鈴按鈕,將原來的燈座安到木板上,用門鈴按鈕代替啟輝器。老師做了一個後,時任生活委員的我就把剩餘的活全乾了。夜幕降臨,老師再也不用一個個登上課桌啟動電棒了,同學們只要一按頭頂上的按鈕,電棒閃一下就亮了。自己動手,省了老師的勁,也從此改變了黑燈瞎火歲月,同學們能在低電壓的條件下用上電棒照明,我心裡自然是美滋滋的。

上大學期間,我接二舅的腳踏車打工當家教,腳踏車壞時,就找修車攤師傅修,久而久之,自己也會了,即使把車拆成七零八散,我也能把它對上修好,我一個高中同學的腳踏車,前後車條都生鏽了,我就買了車條和工具,硬是摸索著把前輪三十二根條、後輪四十根條編好,並進行校正橢圓。看著一輛鏽跡斑斑的腳踏車經過我的雙手搖身一變為新的鳳凰車,同學們都爭相借用,我也體驗到舉手之勞、助人為樂的幸福。

上班以後,我在一家軍工廠子弟學校教學,廠團委書記看到我負責的團總支有板有眼,就讓我在一間堆滿了損壞桌椅板凳的教室裡開辦一所“團校”。我就發揮自己的動手能力,利用課餘時間和星期天,自己買來角鐵和螺絲釘,不到一個月時間,沒花公家一分錢,就把四十個左右破桌爛椅修復。每週四下午第四節課,我和團總支委員輪流授課,講團的知識、講共產主義理想,為高校培輸送了一批批大學生做出了積極貢獻。

每年的“315”學雷鋒活動日及以後每月第三個週日,我都帶著骨幹團員,在文化宮門前支起攤子,義務給職工和老百姓修理腳踏車。我住在單身樓,公共衛生間堵塞了,我就會及時用工具疏通,不顧渾身髒臭,誰家電棒不亮、窗紗壞了,我就會一喊就到。因為我的學雷鋒見行動表現突出,被評為地市級“學雷鋒先進個人”。

自己平時就是閒不住的人,路上見到垃圾,總會彎腰撿起;遇到三輪車上坡,總會上前推上一把;前幾日一個傍晚,我帶閨女去買文具,在地道口下坡處見到一輛電動車上一位女學生掉下一件校服,自己卻渾然不知。我立即意識到她沒有校服的難受之處,立即停下摩托撿起校服追趕起來,可她一溜煙便淹沒在車流中,我加快速度打著喇叭追趕,在三岔路口憑感覺選擇左手方向追趕,當我遠遠看到那位姑娘身影,就大聲呼喊“姑娘,你的校服掉了”,當我攔住她的車把校服遞上去時,她才意識到我是衝著她的。我閨女感嘆道:“爸,你咋知道她朝這邊跑了?若是沒有這校服,看她明天如何去學校?”

我這人沒有什麼嗜好,對煙過敏,酒不過二兩,也無心坐在麻將桌邊。我也是完美主義者,就連腳踏車的尾燈壞了,就儘快安上。一有閒暇,就把家裡、辦公室損壞的傢俱、物品進行修理。近一段就把辦公室用了近二十年的椅子、家裡用了十幾年的沙發逐一翻新,把職工的電動車座椅進行翻新,把廠裡照明控制箱盒蓋子加裝防脫裝置,把塑膠椅子進行焊接……

我家裡除了書最多,其餘就是各種工具了,小到各種螺絲刀、扳手、鉗子、臺鉗、碼釘槍、塑膠水管焊接機、塑膠焊槍、電烙鐵、萬用表、大到電錘、鋰電鑽、鋰電角磨機、鋰電鋸、鋰電洗車機、鋰電扳手、伸縮梯子、綠籬機、割草機……小區鄰居誰來借,也方便大家。

儘管有時挑燈夜戰至深夜,今天沒幹完,次日接著幹,經常累的腰痠背痛,可每次經過我的雙手,修舊如新,節省了資金,方便了生活,也影響這孩子動手幹活兒,小姑娘也學得做各種手工,每逢家人生日,她做的生日禮物總是件件藝術品。

我平時也愛唱歌,經常幹著活兒哼著小曲,我常給家人絮叨:人這雙手,是無價之寶,不是用來伸手索取的,而是用來創造的,贈人玫瑰,手留餘香。

孫新治散文《舉手之樂(外一篇)》

開口難

人活著就要開口吃飯,開口說話。可我半個多世紀的閱歷告訴我:人在困難的時候,開口讓人幫你,特別是手頭緊時,開口求人,實在太難了。

我小時候獨自到大隊供銷社,隔著櫥窗玻璃望著櫃檯上的商品,雖然想買,可就是憋著嘴張不開,好像有膠粘著一樣,直到客人都走完了,營業員才開始問我買什麼東西,我才紅著臉回答,那個時候,沒有意識到:開口難。

上小學時,明擺著老師講的自己聽不懂,可總是張不開口問,好像這麼簡單的題自己都不會,真是個大笨蛋,直到自己考的一塌糊塗,老師再三強調:不懂就問,不恥下問。

上高中時每週要一元錢的生活費,父親說:“山嶺的東邊溝裡有人欠我們的鐵器錢,你翻山去要回作你的生活費吧。”我卻低著頭邁不開腿,心裡好似有塊石頭壓著一樣,自己從來沒有討過賬,現在就張不開口了,還是小妹妹自告奮勇去完成了任務。

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了,我嚷著父親一定給我買個手錶,可當時的五十元錢都是拿不出,父親也是不輕易張口求人的性子,再說親戚都是一個比一個窮,鄰居鄉親平時都沒少幫俺,不能因為孩子考上大學要買個手錶再去借錢,於是他就去信用社貸了這50元錢。

我們老家是單門獨戶,平時祖父都愛置辦傢俱、各種工具,農家活兒各種工具,我們家樣樣都有,只有別人大老遠來我們家借,我們基本沒有借過別人家的工具,到現在還是,可能是受祖上影響,不愛開口求人。

大學臨畢業分配時,需要托執行李往分配的單位,袋裡錢不夠,對同學張不開口,只好紅著臉向畢業留校的老鄉學姐借了二十五元錢,當時學姐二話沒說就把錢遞到我手中,當時我確實眼淚在眼眶打轉,鼻子一酸直想哭出來:遠離故鄉,但我困難之時,第一個求的是老鄉,正如一首歌唱的“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啊”。

工作幾年給成家了,愛人也是大學畢業分配進廠的,兩家門當戶對,都是窮的“叮噹”響,岳父母沒有要過一分彩禮,但傢俱得有,可幾年來每月百元工資,每月都要給同事遞禮,雖然不多,五十元也佔了月資的三分之一,假期又乘車輾轉回老家,基本沒有什麼積蓄,我們也是能省則省,婚禮也沒舉行個儀式,可做傢俱時手頭緊,準備向同寢室的室友求助,幾次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最好還是他問我有什麼困難,我才紅著臉給他開口。他二話沒說,當即把早已準備好的錢塞到我手上,說:“咱們都是窮學生,都是農村的,好不容易考上學,我先結的婚,你走了不少彎路,成個家實在不易,咱們在一個寢室住,整晚我聽著你的故事入睡,將來不管我們走到哪裡,都不會忘記我們同一個寢室。”我又一次胸口被一股暖簇擁著,激動地說不出話來。三十多年來,現在我們雖然早已各奔東西,但一有閒暇,我們都聊個沒完。這也得感謝手機、感謝微信、抖音等這些聊天工具。

開口難,令我終生難忘的是買房子時。上世紀九十年代中葉,單位要從深山溝裡異地搬遷至市郊,職工可以交一萬元預付款預定一套房子。當時我們剛結婚,賬還沒有還完,哪裡去借啊?於是就請假回老家找同學幫忙。

第一站,我帶著當地的小磨油,到省城一個同學家。好不容易等到人家回來,進了屋,送上禮,這兩個同學是一家人,平時我們書信不斷,他們還專程到我單位看望過我。一陣寒暄過後,人家兩口接到電話,說起如何乘機去旅行的事宜,我晾在一邊不好意思,張不開口說自己要借錢了,只好告辭回老家。

第二站,我找到高中時一起吃飯的一個同學。我知道他有一個姑娘,就提前準備了一套童裝,可到他家裡後,才發現還有一個二姑娘,只好臨時跑到街上又買了一身童裝;當我又進門時,又看到一個小男孩在家,一問,才知道這是老三。沒法子,自己又火速奔向市場,又買了一套童裝。等同學回來後,他簡單問問我的近況,接著手機響起,接著電話說個沒完。我幾次想張口,但看到人家忙的無暇顧及我時,我只好悻悻離去。

這兩個同學,都是經濟條件好的,相當年也是我的好朋友。可我不遠千里登門求助時,自己搭上路費和禮品不說,卻因自己張不開口,至今遺憾,如果當時我張開口求助,他們是不會空我,可我當時總想著“萬一被拒絕怎麼辦”?咋讓我面對“一輩同學三輩親”的俗話呢?

前兩站落空,寄希望第三站,我要找自己唯一一個發小。他已一家公司經理了,兒時我們可以說是“一天不見想的慌”,他多次發誓說將來我有啥事找他,他會兩肋插刀。當我費盡周折找到他說明來意時,他不假思索地說自己的錢都在投資,沒有現錢,連問我近況都沒有,一副厭煩的樣子。我當時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敢相信自己眼睛,不敢相信咱在我面前的就是當年信誓旦旦的我的發小!我怔了一會兒,眼裡噙著淚離開了!那一刻,我真正體會到了什麼是世態炎涼,體會到了“人窮被人棄”。

回到老家,還是弟弟、妹妹傾囊相助,雖然沒有徹底解決問題,但這一分一毛,都是我的手足的血汗錢啊!無論自己怎麼落魄、怎麼寒酸,父母不會嫌棄,弟弟妹妹不會笑話,我一定好好照顧好自己的弟弟妹妹!

回到廠裡,我當時是在子弟學校,是張校長親切的詢問我回家的過程,溫暖的手放在我肩膀,慈祥地說:“過去的不用再想了,家家都有難唸的經,你差多少?我全給你補上。”下午她就把她的存單交給我,讓我到本地的銀行分理處取。她當時也是要交房款的,對於一個外地來的孩子,她能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能在員工困難時伸出援助之手,解囊相助,我當時感動的雙手緊緊握著她的雙手,熱淚撲簌簌直流,感受到前所未有之溫暖。從張校長身上,我切身體會到了樸素的軍工人大愛,一位基層領導的厚愛!她的為人一直是我學習的榜樣,如今她退休在海南休養,雖然八十多歲了,我每次出差都要到她家落腳,不時我們還在微信上影片。當時我沒有向她開口,是她用心關愛著我們這些窮學生,竭盡全力解除我們的後顧之憂,讓我們安心工作。

我一位現在是大學教授的同學,深深知道我這不愛開口求人的脾氣。他高中和我同班,大學同校,早畢業兩年留校任教。臨分別時他就說:“你將來有什麼困難,如果借錢,第一個得向我開口喲!”可當時沒有手機,寫信又來不及,真是“遠水不解近渴”,後來我又借錢時,他就二話沒說轉給了我。

俗話說:“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人活世上,不可能十全十美、一路順風;人這一輩子,誰都有求人的時候。我立足自力更生,從不睡懶覺,也不打牌、不抽菸、不嗜酒,有多少錢,辦多少事,一般不會求人,平時能去買不去接,但有時身不由己,不求人就過不去,求人一次,終生難忘。

感恩生活,感恩幫助過我的人、借錢給我的人,讓我更珍惜仁愛;同時也感恩拒絕我的人、磨難我的人,使我更加堅強自立。

作者簡介:

孫新治散文《舉手之樂(外一篇)》

孫新治,河南鞏義人,某集團公司高管。發表作品多篇,系鄭州市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