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南唐後主絕筆詞中的悲涼境遇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南唐後主絕筆詞中的悲涼境遇

公元907年曾經輝煌無比的大唐帝國,在藩鎮割據、外敵入侵、內政凋敝的處境下轟然倒塌。曾經被唐僖宗賜名“全忠”的朱溫,透過所謂的“禪讓”手段奪取了大唐江山,並正式拉開了中國歷史上的“五代十國”序幕。

“五代十國”指的是907年—979年之間,在中原地區出現的五個朝代,以及中原地區之外的十個割據政權。從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來看,“五代十國”正處於大分裂時期。根據“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歷史發展規律來看,“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完全符合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南唐後主絕筆詞中的悲涼境遇

南唐是“五代十國”時期,“十國”中版圖最大的江南割據政權。公元937年南唐烈祖李昪於江寧建立南唐政權。與同時期的其他割據政權相比,南唐的疆域可以用地大物博來形容。

南唐建立後統治者銳意改革,使得南唐的政治、經濟得到大力發展。

再加上南唐統治者都特別重視教育,所以南唐的文化生活,相比較而言要更繁榮。李煜作為南唐“一帝二主”中的南唐後主,在特殊的歷史時期以及社會環境影響之下,無論在政治方面還是經濟領域,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南唐後主絕筆詞中的悲涼境遇

公元961年南唐中主李璟駕崩,他的第六子李煜繼位,他就是歷史上被譽為“千古詞帝”的南唐後主。但在其繼位之前的958年,其父李璟已去帝號並向後周稱臣。

作為南唐政權的最後一位國君,李煜在繼位之時即尊宋為正統並“歲貢”。也就是說南唐此時已經成為,北宋朝廷實際意義上的“附屬國”。

筆者認為李煜雖然貴為一國之君,但在政治上處處受北宋掣肘,再加上當時的分裂形勢,肯定會對這位年輕國君的思想、精神等方面,都造成非常大的壓力與負面影響。

在“回天乏術”的歷史境遇之下,他將一腔憤懣、脆弱彷徨、玩世不恭,都付之於詩詞與繪畫書畫藝術之上。這既是逃避現實的做法,同時也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無奈。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南唐後主絕筆詞中的悲涼境遇

李煜境遇與思想變化,對詞作風格的影響

南唐後主李煜雖然在政治上受制於人,但是精神與靈魂卻格外向往自由。筆者認為在錯綜複雜的歷史轉折點上,李煜作為歷史潮流中的一葉扁舟,除了只能隨波逐流、忍辱負重之外,他只能將自己的政治理想、家國情懷、兒女情長,透過一字一句躍然於紙上。

筆者認為李煜繼位初期雖然政治上鬱郁不得志,但由於南唐偏安於江南富庶之地,再加上前兩代國君的積極改革,所以在這時期南唐的經濟與文化,相對來說都處於一個比較高的發展水平。這也為李煜詞作風格奠定了十分必要的基礎。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南唐後主絕筆詞中的悲涼境遇

如果從大方向上來區分李煜詞作風格的變化,可以將其大略分為公元961—975年南唐亡國之前,以及公元975兵敗降宋被俘,直至公元978年被“鴆殺”。從公元937年李煜出生算起,這位多情的亡國之君僅活了41歲。

但在他短暫卻經歷頗豐的人生中,卻為後世留下了三千多首詞作,以及30卷《文集》、百餘篇《雜說》和數不盡的書畫作品。

李煜的詞善用辭藻,但又不流於堆砌語言之俗事。感情細膩、以小見大、比喻代興、借喻反諷,多種寫作手法所表現出來的,或悲或喜、或哀婉或悲涼的情緒,都無不令後世人為之動容。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南唐後主絕筆詞中的悲涼境遇

1。李煜前期詞作風格與個人情懷

李煜被俘之前詞作風格,多以浪漫、柔情、奢靡、綺麗為主。這種詞作風格不僅與其君王身份有關係,同時還與其深受“花間派”詞人影響有一定關聯。這個文學流派的詞,多以婉約手法描寫女性美貌、風花雪月以及離愁別恨。

《菩薩蠻·花明月黯籠輕霧》就是李煜前期,比較典型的代表作之一。

“花明月黯籠輕霧,今霄好向郎邊去!衩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南唐後主絕筆詞中的悲涼境遇

這首創作於公元964年的詞,正是一國之君李煜與小周後幽會的情景。既寫出了與心上人約會時的激動心情,同時也描繪出現了纏綿悱惻的男女之情。這首詞具有典型的“花間派”詞作韻味。

《菩薩蠻》也映襯出了李煜前期詞作風格。多以反應宮廷生活和男歡女愛的內容為主。筆者認為這種風格與他的生活環境,以及人生閱歷都有很大關係。

從出生開始就深居於宮內,眼睛裡看到的都是奢靡的宮中生活,所以根本不瞭解人情冷暖與世間百態。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南唐後主絕筆詞中的悲涼境遇

但隨著政治局勢不斷緊迫,李煜的詞作風格也在逐漸轉變。雖然此時他的詞依然有“花間派”的習氣,但卻在人物、場景以及情緒描寫上,與“花間派”的風格漸行漸遠。

尤其是從《清平樂·別來春半》中,可以很明顯看到他所流露出來的哀愁與煩悶。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這首詞破天荒的出現了“離恨”,以及在春色中思念親人的場景,大有觸景傷情之寓意。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南唐後主絕筆詞中的悲涼境遇

2。 南塘滅國後的詞作風格與亡國之痛

筆者認為縱觀中國古代歷史,南唐後主李煜絕對可以稱得上,歷史上詩詞書畫水平最高的君王。但反之他也是所有文人墨客中最失敗的“皇帝”。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北宋,中原“五代”歷史就此終結。

其實從這個時期開始,除北宋以外的其他中原割據政權早已名存實亡了。從南唐中主李璟後期,以及後主李煜繼位之時,就早已經註定了南唐必將滅亡的命運。

北宋開寶八年即公元975年,北宋大軍壓境南唐後主李煜“肉袒出降”。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南唐後主絕筆詞中的悲涼境遇

這一年既是南唐國家命運的終點,同時也是後主李煜及其詞作風格的重要轉折點。亡國之後的李煜由於生活鉅變,一改“花間派”的綺麗、柔靡之風。在這個階段他的詞作風格,不僅表現出了刻骨銘心的亡國之痛,也反映出了哀婉淒涼的境遇。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南唐後主絕筆詞中的悲涼境遇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就是在這種情勢之下一蹴而就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委屈、無奈、淒涼、悲壯不禁湧上心頭。

李煜及其家眷被俘至汴京後,被宋太祖封為“違命侯”。從“違命”二字不難看出,這種帶有戲虐、歧視、羞辱的官封,就是為了讓李煜這個失敗者,時刻銘記自己是一個亡國之君,更是一個抬不起頭的失敗者。

從此政治上少了一個南唐後主,而“詞壇”上卻出現了一位流芳百世的“千古詞帝”。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南唐後主絕筆詞中的悲涼境遇

《虞美人》與李煜的故國情懷

筆者認為在被囚汴梁的日子裡,李煜越發思念自己的江南故國。悔恨、自責、思鄉之情,反覆折磨著這個曾經的南唐後主。

他唯一可以用來傾訴的途徑就是寫詞,一首首、一闕闕飽含李煜心血與淚水的經典詞作,在他的筆下逐漸誕生。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是最為世人稱道的佳作。既是對故國思念淋漓盡致的描寫,同時也是古代文學藝術上不可逾越的高峰。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從字面意義上來理解“春花秋月何時了?”,是對一年四季無休無止更替的感嘆,但其背後的深意卻是縱然過了一年又一年,思念故國的情緒一點都不會消失。“往事知多少”是李煜對南唐故國點點滴滴的感傷。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南唐後主絕筆詞中的悲涼境遇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非常直白的寫出了思國之情,雖然月亮還是那個月亮,但故國早已經不堪回首了。“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故國宮殿內的建築雖然還在但是顏色變了,實際上就是寓意南唐被北宋侵佔滅亡的現實。

“問君能有幾多愁?”想起國破家亡的往事,悲涼之感不禁油然而生,愁緒一下子就用上了心頭。這種亡國的愁緒“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綿延不絕、浩浩湯湯。公元978年七月七日正是後主李煜的生日,在這首哀婉淒涼的詞作中,他喝下“牽機藥”與世長辭。

筆者認為《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既是亡國之君的絕筆之作,同時也是古代文學殿堂上的高峰之作。後主李煜用這首詞表達了,自己身陷囹圄依然思念故國,以及對國家滅亡的不甘與抗爭。但作為一個階下囚,他只能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結 語

筆者分析李煜可能永遠也想不到,《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竟然成了他的千古絕唱。他更想不到這首絕命詞,居然可以流傳千秋萬代而經久不衰。歷史就像一個巨大的車輪,它可以碾壓朝代與君王,但卻無法碾碎文化的力量。

生活在清朝的沈雄,在《古今詞話》中評價李煜的詞,雲“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語始工”。這其實也從清人的角度,對李煜詞作進行了充分肯定。

作為一代君王李煜並沒有擔負起國家中興的大任,而作為古代文學領域中的翹楚,李煜給後人留下了非常重要的精神食糧。

筆者認為後主李煜之所以會成為亡國之君,實際上與當時的歷史發展程序有極大關係。無論從任何角度來講,北宋統一都是不可逆的現實。

所以北宋滅南唐也具有一定歷史必然性。這也正順應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德歷史規律。

從南唐內部來講其實早已顯現出了國勢衰敗的跡象,即使李煜想中興南唐恐怕也是有心無力。但大家也要清醒的意識到,在這種危局之下李煜,依然可以維持政權達15年,即使兵敗被俘也未曾有一日忘掉故國。

從這一點來看李煜雖然輸了國運,但卻沒有失掉骨氣。尤其是在詩詞書畫等領域,更是做出了巨大貢獻。

【參考文獻】

張小波 《從意象圖式角度對李煜詩詞的認知解讀》

申明秀 《怎一個愁字了得——李煜詩詞道釋意蘊探析》

李煜 , 劉躍《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

黃髮鍇《“了了”還是“未了”——對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一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