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染上炭疽病毒的河馬,會變成喪屍一樣的食肉動物?

河馬不是吃草的嗎?

為什麼感染了炭疽病毒的河馬,會發瘋似的啃食其他動物,它們全身多處潰爛,宛如電影中的喪屍一般,甚至會攻擊同類,

所以感染炭疽病毒的河馬,也被網友稱作“喪屍河馬”。

這種病毒為什麼只在河馬身上有效?人類感染後,會不會也變成“喪屍”?下面一起來看看。

為什麼染上炭疽病毒的河馬,會變成喪屍一樣的食肉動物?

河馬到底吃不吃肉?

絕大多數人對於河馬存在誤解,認為它們只吃草,所以是食草動物,但其實它們也吃肉。

河馬跟反芻動物一樣,都具備前腸發酵的能力,前胃強大的菌群,能幫助河馬分解難以消化的植物纖維。

一頭體型普通的河馬重達1。5~3噸,要支撐起如此龐大的身軀,就需要每天補充能量,河馬每天大多數時間都呆在水裡,所以它們的首選食物來源,自然就是水草,沒有難度,唾手可得。

為什麼染上炭疽病毒的河馬,會變成喪屍一樣的食肉動物?

但也不是說河馬只能吃草,它在陸地的奔跑速度為40km/h,咬合力高達800多公斤,再加上宛如鎧甲般的厚質皮層,別說是鱷魚無從下手,就算獅子來了也一樣。

河馬發怒狀態下,揍鱷魚輕而易舉,獅子被河馬獠牙頂到,差不多就廢了,陸地上也只有大象能壓得住河馬。

就是因為河馬多以青草、水生植物、木本植物為食,導致它們缺乏狩獵本能,讓吃瓜群眾誤以為它們屬於食草動物。

為什麼染上炭疽病毒的河馬,會變成喪屍一樣的食肉動物?

但河馬的領地意識很強,特別是旱季,水資源匱乏時,大量河馬擠在一起,就會發生內鬥,每年都有大量河馬因此死亡,同類尚且如此,更別提闖入領地的其他動物。

隨著深入科學研究,科學界早就確定了河馬是吃肉的,並且有大量影片資料可以證明,河馬會捕食同類、黑斑羚、巨羚、幼象、捻角羚、水牛、角馬和斑馬等。

在動物園中,河馬也有殺死過倭河馬、馬來貘、小袋鼠以及火烈鳥等多種鳥類的真實記錄,所以河馬不是個“憨憨”,別被它呆萌的外表給“騙”了。

為什麼染上炭疽病毒的河馬,會變成喪屍一樣的食肉動物?

河馬為什麼會感染炭疽病毒?

1987年6月至11月,尚比亞的盧安瓜谷中爆發了一場炭疽熱,最後導致約4000頭河馬死亡,死亡數量佔整個當地河馬族群的21%。

1988年,盧安瓜河流域再次爆發炭疽熱,至少85頭河馬死亡。

2004年,烏干達伊麗莎白女王國家公園同樣也爆發了炭疽熱,導致220頭河馬死亡,佔比為15%,在歷史上,此地分別於1937年、1959年、1962年、1991年也爆發過炭疽熱。

感染炭疽病毒後的河馬,全身多處有血痂,但它們彷彿不知疼痛一般,還瘋狂的攻擊包括同類在內的動物,甚至還會啃食腐肉,最後出現鏈式感染現象,大量河馬因此喪命。

為什麼染上炭疽病毒的河馬,會變成喪屍一樣的食肉動物?

那麼炭疽病毒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嚴格意義上來講,炭疽病毒並不是真正的病毒,它是含有大量毒素的炭疽桿菌,主要透過面板接觸、呼吸、食用三個渠道進行傳播,是一種可以感染人類和動物的細菌。

炭疽桿菌不僅生命力強大,還具備很強的致命性,全球每年約有2~10萬人感染炭疽桿菌,進入其他生物體內後炭疽桿菌會不斷繁殖,此過程中會產生炭疽毒素,從而引起感染部位血管損傷等病情,值得注意的是,炭疽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它的致死率可以高達20%,而且炭疽桿菌對身體的創傷,具有不可逆性,也就是說,即便後期得到了治療,也不可能100%回覆到沒感染之前的狀態。

為什麼染上炭疽病毒的河馬,會變成喪屍一樣的食肉動物?

對於炭疽病毒的由來,剛開始科學家也摸不著頭腦,因為炭疽病毒單純的暴露在空氣中,存活時間很短,但在2015年,有位科學家卻從3萬年前的凍土層中,分離出了炭疽桿菌,而且從各方歷史來看,很多暴發過炭疽熱的農場,即便鋪設水泥後,過了幾十年還是會二次爆發。

這些資料都在說明炭疽病毒的頑強生命力,以及跟“地”有關的線索,後來科學家研究發現,炭疽桿菌在沒有找到宿主時,為了自我保護,它們會逐漸變成孢子,厚厚的外壁可以抵禦惡劣的自然環境,整體又進入到一種類似假死的狀態,這就好比潘多拉魔盒,就等著其他生物來開啟。

為什麼染上炭疽病毒的河馬,會變成喪屍一樣的食肉動物?

河馬又是怎麼感染炭疽病毒的呢?

有人說,感染了炭疽病毒的動物,在死亡後屍體進入河流中,而河馬結腸短,對水分吸收率低,這就導致河馬每天都需要補充大量的水分,如果病死的動物屍體進入河流中,那麼長期呆在河水中的河馬就有可能遭殃。

但這個說話也不完全準確,因為河馬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它們的皮脂腺可以分泌抗菌物,炭疽病毒透過面板感染河馬的機率很低,而且河馬的免疫力很強,口蹄疫對它們無效,河馬對牛瘟也有很強的抗性。

為什麼染上炭疽病毒的河馬,會變成喪屍一樣的食肉動物?

問題的關鍵還是在於拆分“喪屍河馬”這四個字中,為什麼有人將感染了炭疽病毒的河馬稱為“喪失河馬”?

答案是河馬在攻擊並且啃食屍體。

河馬吃草是因為草類數量多,獲取難度低,但當旱季來臨,草類數量減少,大多數池塘也會乾涸,而河馬又需要長期呆在水中,那怎麼辦?

在飢餓狀態下,河馬吃不飽就會去攻擊其他動物,例如黑斑羚、巨羚、幼象、捻角羚、水牛、角馬、斑馬等等,它們會吃這些動物,甚至包括自己的同類。

為什麼染上炭疽病毒的河馬,會變成喪屍一樣的食肉動物?

以上這些動物把炭疽病毒吃進體內後,如果屍體被獅子、鬣狗、禿鷲等動物吃進去,那可能就沒事,因為在千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真正的食肉動物早就進化出了專門對抗炭疽病毒的抗體,就像平頭哥蜜獾能免疫部分含量較低的蛇毒一樣。

但河馬不同,它們長期以吃草為主,體內並沒有進化出炭疽病毒的抗體,一旦有頭河馬感染了炭疽病毒,再加上食物匱乏,

那麼一群河馬就會因啃食同類屍體,從而都感染上炭疽病毒。

所以結論就出來了,河馬攻擊同類及其他動物,是因為飢餓狀態下的生物本能,畢竟它們屬於雜食性動物,吃肉純屬合理,這點跟炭疽病毒無關。

為什麼染上炭疽病毒的河馬,會變成喪屍一樣的食肉動物?

還有個跟“喪屍”有關的特性,例如河馬多處面板潰爛等等,這就是炭疽病毒的症狀,

它的表現症狀包括但不限於潰爛結痂、面板壞死和毒血癥等症狀,就算人類感染了也一樣。

所以,炭疽病毒並不會操控河馬的大腦,這只是一種由炭疽桿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傳染病,並沒有網上傳言的那麼誇張。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