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海內東經》論舜帝葬地九疑山在全州還是寧遠?

舜帝葬地從全州九疑山變成寧遠九嶷山之真相揭秘(7)

太史公司馬遷為撰寫《史記·五帝本紀》,他“窺九疑,浮於沅湘”,親臨全州九疑山做了實地考察,並根據

西漢的前朝秦代的秦始皇為紀念舜帝葬於全州九疑山,而在今全州縣地設定秦縣建制零陵縣的歷史

,便鄭重地作出舜帝

“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

”的歷史結論。

這個歷史結論是說零陵地名最早出現在今廣西全州,其原因就是零陵縣內(今全州縣地)有九疑山,舜帝就葬在零陵縣境內(今全州縣地)的九疑山。

看《海內東經》論舜帝葬地九疑山在全州還是寧遠?

史記

《全州志》對舜帝葬於全州九疑山也作了記載。《全州志》記載在全州西北山地的越城嶺支脈之上有

九疑山

。《全州志》又載:“《書》(注:尚書):五月南巡至於南嶽。《家》語:

嗣帝五十載,陟方死於蒼梧之野,而

葬焉

。《山海經》《禮記》皆雲。然(後)太史公謂: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

全州地故零陵地。

”《全州志》上寫明瞭

全州在古時候之所以叫零陵,為零陵地,是因為舜帝“而葬焉”

,原來是舜帝南巡崩於蒼梧之野的全州,而葬在了全州的九疑山。

看《海內東經》論舜帝葬地九疑山在全州還是寧遠?

全州地故零陵地

《全州志》記載的舜帝葬於古零陵縣全州的九疑山與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論定的

“舜葬九疑是為零陵”的歷史結論完全一致。

那在司馬遷論定舜帝葬地之前的文獻古籍

《山海經·海內東經》又是如何認定舜帝葬地的呢?

《山海經·海內東經》記載舜帝葬地是在湘水流域:

“湘水出舜葬東南陬”

,它是以湘水為參照物來定位舜帝葬地方位的,其意是

湘水(即湘江)流出經過舜帝葬地九疑山的東南角

(陬:山的角落)。

《海內東經》還描述了湘江的流程:“湘水出舜葬東南陬,西環之,入洞庭下。”其句式是:“湘水出舜葬東南之陬,西環之,下,入洞庭。”其中的“

西環之,下,入洞庭

”,是描述

湘江的上、中、下的流向情形

,其意是湘水(湘江)

在發源地一帶開始西環而流,然後再往下流,最後流入洞庭湖。

我們來看現實中的湘水(即湘江)。

湘江發源於廣西興安縣境內的海洋山亦稱陽海山,然後向北流往全州縣境內,最後流入洞庭湖。

相關史料對湘江源頭的認定作了記載。

《漢書·地理志》認定:“零陵:陽海山,

湘水

所出。”

《水經·湘水》認定:“

湘水

出零陵始安縣陽海山,東北過零陵縣東,又東北過洮陽縣東。”(注:當時的零陵縣、洮陽縣為今全州地,零陵縣還包括興安縣的一部分)

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不僅肯定了《漢書·地理志》所載湘江發源于海洋山的說法,而且進一步明確提出了湘、漓兩水同源的說法:“

湘水

出零陵始安縣陽海山,即陽朔山也,……湘漓同源,分為二水,南為灕水,北則湘川(全州前置又為湘川縣),東北流。”

文字學家朱駿聲在《說文》中有:“

湘,湘水也。出零陵陽海山

北入江。”朱駿聲曰:湘水“出今廣西桂林府興安縣海陽山,與灕水同源,經湖南長沙府湘陰縣至磊石山八為二派,又合入洞庭湖。”

清代楚辭學家蔣驥說:“

湘水

出今廣西興安縣,北至長沙湘陰縣,入洞庭。”湘水最後流入洞庭湖。

上述史料中記載的

湘水

與現實中湘江是完全一致,它

發源於廣西興安縣境內的海洋山,然後向北流往全州縣境內,最後流入洞庭湖。

看《海內東經》論舜帝葬地九疑山在全州還是寧遠?

全州九疑山

全州縣地處湘江源地域,古稱

湘源縣,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曾以湘源命名的縣

,古屬湖南,到了明代才從湖南劃到廣西,曾是湖南“三湘”中的“上湘”,其西北山地之中又有九疑山。

看《海內東經》論舜帝葬地九疑山在全州還是寧遠?

全州九疑山發端地的九龍歸位地相

全州的這座九疑山在《全州志》有載。九疑山在全州縣境內的西北山地,屬越城嶺。相傳九疑山得名於舜帝之南巡。這座

九疑山從縣境內的大西江鎮發端,西向延伸到資源縣境內,東南向延伸到龍水、才灣、紹水、鹹水等五鎮境內,它是一條綿長的山脈。

九疑山其名是因其發端地全州大西江鎮境內有一座由九條山脊共一山頂的大山為九疑之首,有

“九龍歸位”

地相而名。這個“九龍歸位”的九疑之首,相傳是天子舜帝葬地,因此在全州和資源二縣民間又叫

天子嶺

,俗稱九龍山、九條脊。

看《海內東經》論舜帝葬地九疑山在全州還是寧遠?

湘水流經舜帝葬地全州九疑山的東南角

而發源於今廣西興安縣境內海洋山的

湘水向外流出,正好流經舜帝葬地全州九疑山的東南角

,與《海內東經》所記載的舜帝葬地方位“

湘水出舜葬東南陬

”即湘水流出後,經過了舜帝葬地九疑山的東南角的表述是

完全一致

《全州志》卷之一輿地·湘水也照載:“《海內東經》曰:湘水出舜葬東南陬”這是記載舜帝葬於全州九疑山的依據。

看《海內東經》論舜帝葬地九疑山在全州還是寧遠?

湘水出舜葬東南陬

如此看來,先秦時期

《海內東經》所載“湘水出舜葬東南陬”,其論定的舜帝葬地九疑山的方位就在古零陵湘江源地域的全州。

這個論定結果且有秦代的秦始皇為紀念舜帝葬於全州九疑山,而在今

全州縣地設定秦縣建制零陵縣的真實歷史佐證。

那司馬遷論定的“舜葬九疑是為零陵”而作出的

舜帝葬地在古零陵全州九疑山的歷史結論無疑是正確

的了,進而可以說自

先秦時期至西漢時期的史料記載一直都認定舜帝葬地在古零陵全州的九疑山。

我們再來看寧遠《九嶷山志》記載的舜帝葬地寧遠九嶷山。

九嶷山在瀟水源附近

,瀟水是湘江的支流,發源於湖南省藍山縣野狗山麓,流經江華瑤族自治縣、江永縣、道縣、雙牌縣,彙集西河、消江、伏水、永明河、寧遠河,在湖南永州市零陵區萍島注

入湘江

瀟水古稱營水

。據《後漢書》卷二十二·郡國志·零陵郡:“零陵郡十三城戶二十一萬二千二百,口百萬一千五百七十八,泉陵、零陵,陽朔山湘水出。註解曰:有

營水

,有桃水,有雍水,有祁水、有宜水、有舂水、有蒸水、有表水、有耒水、有綠水、有連水、有倒水、有溈水、有汩水、有資水,皆注湘”。漢書中提到了十五水中的

營水,尚無瀟水之名

《水經·湘水注》:“

營水

出營陽泠道縣南山,西流徑九嶷山下……又西徑營道縣,馮水注之。……又西北屈而徑營道縣西,營水又東北徑營浦縣南。營水又北都溪水注之……又北流入營陽峽,又北至觀陽縣而出於峽。營水又西北徑泉陵縣西,營水又北流注於湘水。”唐時代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李吉甫撰的《元和郡縣誌》,

今“瀟水”尚稱“營水”

《清一統志·永州府》: 營水“源出寧遠縣南,西流徑江華縣東,又北流徑道州 (今道縣) 東,又北流至零陵縣(今永州市) 西,入湘水。自道州 (今道縣) 以上,今謂之沲水。自道州 (今道縣) 以下,

今謂之瀟水

”。

從上述史料可知,

瀟水古稱營水,流經了寧遠縣的九嶷山。

顯然,此

寧遠縣境內的九嶷山在瀟水流域,與《海內東經》記載的“湘水出舜葬東南陬”即舜帝葬地在湘水流域的方位明顯不符。

如果說湖南省認定的舜帝葬地在寧遠縣九嶷山的結論能夠成立的話,那先秦古籍《山海經·海內東經》就應該記載為

“營水(今瀟水)出舜葬東南陬”,而真實的記載是“湘水出舜葬東南陬”

(《山海經·海內東經》)。

於是,湖南的一些專家學者為了找出舜帝葬地在寧遠九嶷山的理由,他們提出要為湘江源頭正名——“湘江姓‘湘’不姓‘桂’”,便

擅自推翻湘江源頭的傳統定論,而將湘江源頭從湘水海洋河改為瀟水。

我想,那些專家學者應該翻開

歷代的零陵志書

看看,那些志書上可都記載著發源於廣西

海陽山之海洋河為湘江發源地

。2005年,

湖南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和興安縣政府等還在興安縣白石鄉的海洋河東源聯合立起了

湘江源碑

那些專家學者把這

湘江源頭以瀟代湘

,似乎是“證實”了舜帝葬地在瀟水流域的寧遠九嶷山,但卻

改變不了司馬遷論定的“舜葬九疑是為零陵”即舜帝葬地九疑山在秦代設立的零陵縣今全州境內的歷史。

寧遠九嶷山不在“舜葬九疑是為零陵”的古零陵縣地域內,那些專家學者

推翻湘江源頭的傳統定論,能證明舜帝葬於寧遠九嶷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