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時代,也許你需要高效能閱讀

全世界每天有4000本書出版,超過4億個字。

《紐約時報》一天的文字量,等於牛頓同時代的人一生的閱讀量。

一個專業領域,每天大概有200個公眾號正在註冊,有近1000篇文字正在產生……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讀書很多時候已經成為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尤其是智慧手機的興起,更多的人開始刷微博,刷微信,甚至自以為是的認為可以用碎片化的知識代替讀書。

結果我們被啪啪打臉了。那些可以寫出10W+文章的人往往是某個專業的高手,他們恰恰是在讀書,產出,而那些只是讀了他們文章的人,卻依然還在繼續刷著朋友圈或者微博之類的。

但你有沒有一種感覺,當拿起出本的時候,不知道怎麼讀,更不要說怎麼利用讀書產出了。

尤其是這個時代那麼多新書的出版,讀那些?怎麼讀?也是一個問題。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原尻淳一的《高效能閱讀》給我們帶來答案。

《高效能閱讀》的作者原尻淳一,可謂身兼數職,不僅擔任日本龍谷大學經濟學部客座教授,還是知名暢銷書作家、公司董事、“赫曼全腦模型”推廣人、業務諮詢師等。他的這些成就與讀書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非常有趣的是,原尻淳一在書中幾次三番提到自己是個“劣等生”,以前並不愛讀書。但就是這樣一個學渣,透過不斷閱讀,不斷提高姿勢水平,將從讀過幾百本書後總結出的閱讀經驗彙集成書,分享給了我們。

全書一共89個閱讀技巧,可以粗略的分成三個部分:1、如何愛上讀書,用來解決不愛讀書和雖然喜歡讀書,但是看到專業書就頭疼的問題。2、如何透過讀書提高自己,雖然這樣說顯得讀書很功利性,但是畢竟很多人讀書的目的確實是為了提高自己,而不單純的是消遣,更何況作者有更高遠的目標——產出,都沒有提高哪裡來的產出呢?3,如何產出,作者透過具體的方法教會我們如何讓讀書不再是單純的投入,而是把讀書變為產出,讓每一個想要著書立說的人不再空有一腔抱負,卻不知道從哪裡入手。

資訊時代,也許你需要高效能閱讀

1、如何愛上讀書

這個世界上想要做一件事情,而且是持久的做一件事情,首先就是對這件事情感興趣。但是讀書這件事,有時候著實無趣。

尤其當你是個不愛讀書體質的人的時候,看到書就頭疼,或者翻幾頁放哪了都忘記了,怎麼辦呢?

當然首先就是培養自己對書的興趣了,可是怎麼培養呢?《高效能閱讀》中給了我們這樣的方法:1、先從自己感興趣的書中選那些薄薄的書來讀,這樣可以增加自己讀書的信心,其次是激發自己的內在動機,為自己的需要而讀書。

大家想一下,你什麼時候閱讀效率最高呢?當然是在工作或者生活中碰到了某個難題,而某本書上恰恰可以尋找到答案,這個時候你都不用別人督促就會努力讀書了,所以讀書的時候,可以選擇那些自己最需要的,透過需要刺激讀書動機和行為。

可是還是不願意讀怎麼辦呢?好辦,聽書啊!現在那麼多APP都是講書的,我們實在讀不下去就聽本書去吧。

聽書,看影片,參加讀書會都可以讓我們愛上讀書。

當然讀書之前有一個好的環境可以事半功倍,所以在家裡可以弄一個讀書角或者家庭圖書館,讓自己定點(同一個地點)定時(同一時間)的讀書,就可以鞏固我們的讀書習慣。這也恰恰就是建立讀書心錨的辦法。

心錨是一個心理學概念。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有許多東西當我們一看見,便會油然興起各種不同的心情。像這種能刺激產生特別感覺的東西,不管它是好是壞,我們稱之為心錨。

想要建立讀書的心錨其實非常簡單,當我們定時定點的讀書之後記住這種舒服的感覺,然後地點和時間,就可以是心錨的開關。

當坐到讀書角就會自動的翻開書籍,當到了幾點鐘就會想著我要讀書了。

自從生完我家三寶我的讀書時間就只能放在早上,我一般都是早上起床之後,先讀一個小時的書,順便在豆瓣上做好讀書筆記,然後才是做其他事情。這就像是順手的事情,甚至某些時候我想偷懶,但是看到書桌旁堆好的要讀的書,就不由自主的拿起來繼續讀了。

資訊時代,也許你需要高效能閱讀

2、如何透過讀書提高自己

回想上學期間,其實我不是多愛學習那些數理化之類的東西,豈止是數理化,好像學校開的課程就沒一個我喜歡的。結果自己的成績也就那套粒既樣,還好有點小聰明,老師講的織湯都懂而已。想必很多人都會有魔保量一樣的感覺,上學到時候本就是讀書的時候,偏偏提不起讀書的興趣。

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閱讀》中給出了一個解釋,他把學校讀書稱之為2D讀書,那個時候基本都是老師透過教科書給我們傳授知識,然後透過考試驗證我們對知識的掌握。但是這種知識我們只是理解了,卻沒有更深的感受,也不會用他們解決問題,我們只不過在機械的學習這些必須的科目,在內心是無法產生感受的。對於讓自己沒有情緒波動的事情,我們自然感興趣的不多。

那麼如何才能讓自己高效讀書呢?我們就要把2D轉換為3D。

3D只是比2D多一個現場的觀摩,透過觀察現場,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其實就像我們出了學校之後的讀書,我們讀書是為了解決問題或者困惑,讀書已經變得有目的性了。

帶著疑問,目的,好奇心的讀書可以讓我們從一本書中收穫更多。

這還不夠,這個社會既需要專才也需要通才,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先讓自己做到專才,畢竟時間和精力有限,我們只能先做最重要的事情。

想成為專才就需要對某個領域有比常人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專業書就成了必備品。同一個專業的書籍我們需要多而廣的讀,同時可以把讀過的書按照關鍵詞和主題擺放在書架上,建立自己的書脈。

這也還不夠,我們還要能產出。如果讀書都像貔貅一樣,只讀而沒有產出,多半也無法驗證自己到底理解了多少,而且很容易忘記。

最簡單的提高讀書效能的辦法,就是分享,參加或者組建讀書社群分享自己讀過的書,或者把讀過的書寫成文章,當然終極行為就是著書立說寫出自己的書來。

為了便於自己把讀過的書寫成文章,建立網路書房就很重要。我是最近才玩豆瓣的,但是我發現在豆瓣寫讀書筆記,然後等自己再寫文章到時候,把豆瓣的筆記調出來檢視,則是一個非常簡便的辦法。而且豆瓣還有評論,日記等操作,當然還有一些操作需要我再去發現。

3、如何產出

讀書的目的不光是單純的讀,我們還需要產出,這既是對我們讀書中思考的總結,也是對自己讀書質量的一個檢測。

我們最開始讀書的時候,現實發現了某個原則,覺得這個原則肯定能解決問題,然後需要把書中的原則運用到生活中去,透過驗證發現這個原則真的可以利用。而且在利用的過程中,我們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改變了原則,最終會形成自己的規則。

就像我讀書的時候,我會一邊讀書,一邊做筆記(之前從來不做筆記,只是劃線而已,自從開始學習如何讀書,讀了那些講解怎麼讀書的方法的書之後,才開始做筆記),然後把他好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讓自己的效率事半功倍。

這是用,怎麼才能出現產出呢?我們還要透過尋找範本,然後模仿範本,最終形成自己的文風。

就像我之前根本不會寫書評,寫的書評和讀後感一樣。自從參加了鼴鼠土豆姐姐的《寫作課》之後,我才知道書評怎麼寫。土豆姐就成了我模仿的物件。

除此之外就是製作思維導圖,當讀完一本書之後,做出思維導圖,可以讓自己對書籍的脈絡理解的更清楚。

讀書也是一個講究方法技巧的事情,在沒有學習之前,我經常是有了感悟或者想法,卻拖拉著不去做,結果等想要寫的時候什麼都忘記了。

自從我開始利用書中的方法,寫筆記,做思維導圖,今日事今日畢之後,我發現自己讀書和寫作的效率都有明顯的提高。

方法比努力更重要,89個閱讀技巧,總有一款適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