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言自語、畏難不自信?心理學家:把握最近發展區

前一天和閨蜜一起聊天,閨蜜表示孩子最近不知道怎麼回事總是喜歡自言自語,有一次他在廚房做飯的過程中,聽到孩子在客廳裡面講話,她以為孩子在喊她,就從廚房裡面出來詢問孩子,結果孩子卻表示並沒有喊她,但是當她回到廚房之後,又聽到孩子在自言自語,這個時候她悄悄的來到客廳旁邊,結果發現孩子正在和沙發上的棕熊說話。

慢慢的她又在生活當中發現了孩子幾次和不同的物品說話,她想要對孩子說這種行為是不對的,但是又無從下口,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很多家長都會發現,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總是自言自語,不是和玩具熊說話,就是和積木說話,孩子的這種行為依然讓家長很是焦慮,但是一定程度上,家長也不需要過於的擔心,因為這完全符合孩子的身心發展,和孩子的“最近發展區”有關。

孩子自言自語、畏難不自信?心理學家:把握最近發展區

一、什麼是最近發展區?

在上世紀著名的心理學家維果茨基就已經確立了關於兒童認知所具有的“最近發展區”的理論。

維果斯基提出孩子具有兩種發展水平,一種是孩子的現有發展水平,一種是可以在指導之下達到的水平,而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叫做“最近發展區”,也可以被稱為學習區。

而最近發展區是動態而發展的。可以根據孩子現階段所具備的發展水平,可以挖掘其更多的潛在可能性,採用具有更高要求的教學模式來幫助孩子,將更有利於孩子們的成長。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管是學習技能還是社會交往能力都存在著一定的“最近發展區”,而在最近發展區的兩端,則為孩子的“舒適區”和“恐慌區”。

如果孩子一直待在舒適區,那麼孩子就會很難具有進步,如果一直待在“恐慌區”,目標過高孩子又達不到的情況下,就很容易打擊到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變得畏懼和退縮。

孩子自言自語、畏難不自信?心理學家:把握最近發展區

二、把握“最近發展區”,可以促進孩子多方面的發展

1.讓孩子變得自信樂觀

關於自信,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經提出兩個概念:“感覺滿意”和“表現滿意”。

其中感覺滿意,是指認為自己有權利高興和享受努力之後的成果。而表現滿意是指相信自己有能力應對生活的挑戰。詹姆斯認為沒有任何辦法可以繞過表現滿意直接達到感覺滿意,簡單來說,就是孩子需要在生活當中得到掌控感獲得“表現滿意”之後才能夠達到“感覺滿意”。

從某種程度來講“感覺滿意”可以認為是“自我價值觀高”,相信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並且擁有發自內心的自信。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可以在家長的引導下獲得各種掌控行為,那麼孩子就會不斷的提升自我價值感,從而更加的自信和樂觀。

孩子自言自語、畏難不自信?心理學家:把握最近發展區

2.提升孩子的自控力

著名的斯坦福棉花糖實驗是一個有關延遲滿足的示範性試驗,在這個實驗中還是等待的時間和他日後取得的成績具有著一定的相關性。一定程度上,一個人的自控能力也是一個人是否能夠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會出現孩子使用自言自語的遊戲來進行發展區的學習。而在相關的實驗中也表明,孩子在運用自言自語的過程中也是孩子在玩“假裝遊戲”的過程,而假裝遊戲能夠有效的促進孩子的各種認知能力以及社交能力的提升。有相關研究發現,孩子參與越多假裝遊戲的過程中,也在不斷的提升孩子的自控能力。

3.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情商

“最近發展區”讓孩子沉浸在各種的假裝遊戲過程中,孩子也在不斷的遊戲中發展出社交的技能。

有研究發現,3~4歲的兒童會給弟弟妹妹提供更為豐富的刺激,並且也會承擔起教育的責任。而在孩子8歲的時候,能夠以高超的技能給弟弟妹妹進行示範。透過在遊戲的過程中運用語言和動作的指導對妹妹進行反饋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共情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即孩子的“情商”也得到了發展。

孩子自言自語、畏難不自信?心理學家:把握最近發展區

三、家長如何利用“最近發展區”發掘孩子的潛力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家長能夠成為“腳手架型父母”則更有利於孩子的發展。我們都知道腳手架是建築施工當中使用的工作平臺,在蓋房子的過程中,工人們站在腳手架上進行作業,原料也會被放在腳手架上,當房子蓋好之後,在進行拆掉腳手架。

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沒有腳手架施工就非常的困難,但是在施工完成之後,腳手架也需要進行拆除,才能夠更好的確保房子的使用。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應該更好地為孩子搭建腳手架。

1.觀察孩子,瞭解孩子的最近發展區

有一位教育學家講過一個案例:一個男孩在媽媽嚴格的教育下三歲就識得了2000多個字,並且會20以內的加減法。其他人都認為這個孩子未來前途無量,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孩子一上學就出現了嚴重的厭學情緒,覺得在學校一點意思都沒有,最後不得不休學一年。

在這個案例過程中,男孩的媽媽過早的讓孩子學會一些東西,男孩兒也就很容易,因為目標過高,任務太難而陷入恐慌當中,之後也會越發的陷入懼難情緒中退縮不前。

每一個孩子的最新發展學都有所不同,家長們需要根據孩子的性格、需要完成任務的難易程度來進行判斷孩子都最近發展區,從而更好的提升孩子的能力。

孩子自言自語、畏難不自信?心理學家:把握最近發展區

2.分解目標,分步完成

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當中有一個角色叫做董建昌,在他帶新兵的時候涉及到教育新兵需要怎麼做的時候,有一段訓話特別有意思,他說:“我做給你看,你做給我看,點評!我再做給你看,你再做給我看,再點評!你在做!”

這一段話看似很簡單,但是也蘊含著很多的道理,例如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是習慣性的向孩子進行下達命令“你需要儘快的把玩具收好”“把飯吃完”……卻全然忘記了在這個過程中提供給孩子幫助,而孩子在困難當中得不到幫助時,就很難跨越最近發展區,學會一樣東西。

因此當孩子需要完成一個較大難度的目標時,家長不妨根據孩子現有的能力,將這個目標先進行分解成為一個一個的小目標,讓孩子逐步的進行完成,最後再完成大目標。在這個過程中,降低了孩子完成大目標的難度,就能夠很好的避免孩子陷入恐慌區,從而順利地讓孩子跨越最近發展,實現能力提升。

孩子自言自語、畏難不自信?心理學家:把握最近發展區

3.家長適時的退出

在幫助孩子的過程中,家長不要包辦的代替孩子,在觀察那孩子的能力有所提高時,家長們一定要控制住幫助孩子的慾望,需要適時的退出來,讓孩子有效的進行獨立解決,這樣才能夠更好的發揮孩子的主動。

維果斯基的研究認為,如果父母善於搭建腳手架,就能使孩子進步的更快,在未來也能夠更好的努力。

因此家長們不妨更好的把握孩子的最近發展區,讓孩子向著更高的水平進行發展。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