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聊聊人物刻畫

《攀登者》該影片故事情節略顯薄弱,吳京飾演的角色方五洲人物形象刻畫很足,但某些人物形象不夠豐滿,亮點不足,抓不住觀眾的眼球。

《攀登者》:聊聊人物刻畫

一方五洲人物刻畫豐滿給力。

方五洲作為攀登隊隊長,業務能力一流,擔當隊長一職,有強悍可靠能力確保隊員生命安全,對於任務的完成也有能力保證。在諸次登山時遇到的險情都是他九死一生化解的。可以說,在登山時,有他在處理險情的場景中,他展現了一人的英雄本色。

《攀登者》:聊聊人物刻畫

他信念堅定,內心強悍。

1960年他和隊友衝刺珠穆朗瑪峰,完成了首次北坡登頂的任務,但因為在救隊友曲松林時,丟棄了攝像機,致使沒有登頂照片,不被國際認可,國家在國際上抬不起頭,國人質疑嘲笑“登上英雄”,他15年的人生隱忍度過,甚至被救的隊員曲松林也對他恨意居多。

但他不後悔,不覺得是錯,在1975年國家組織的登山任務中,他作為隊長仍然以隊員安全為優先選項。

方五洲的感情線穿插在國家登山任務中也是很唯美。

《攀登者》:聊聊人物刻畫

他和徐櫻一開始因為登頂被質疑,二人之間有一座看不見的珠穆朗瑪峰,後兩人多年後因登頂任務重逢,徐櫻作為氣象組主任,憑藉自己的專業知識、果敢和智慧,為登山突擊隊提供了科學技術支援。

二人在事業上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實在很是出色。

家國大義,英雄兒女有情有義。

二曲松林人形象亮點不足。

曲松林是該片敘事的推動者,是個重要角色,但人物魅力稍有欠缺。

1960年登山,曲松林命懸一線之際,交出攝相機,隊長救了他,丟棄了攝相機。也因此沒有登頂照片,不被國際認可。

他的15年,在遺憾痛苦中煎熬。

一句“隊長,我恨你。如果是你,你會自己活著還是保下攝相機?”

一句決心狠戾的話,

“如果再有一次機會,我死也要保下攝相機。”

任務失利面前,他可能不能原諒的是自己的生存。

也因此,他思想上,多多少少把任務絕對化,在方五洲受傷,李國樑年輕一代攀登者提議率隊登上,不顧方五洲反對,一意孤行。後又忽略方五洲穩紮穩打的建議,執意讓李國樑前行。

《攀登者》:聊聊人物刻畫

李國樑的死是個意外,卻狠狠的打醒了他。

一句“我錯了,全錯了。”是用一條命換來的幡然醒悟。

他明白了作為負責人,要對隊員生命負責,這份責任比山重。

醒悟了,又開始執拗於性命攸關了,在徐櫻強調經過氣象組勘查還有一次視窗期,他又踟躕猶豫。

曲松林是個負責人,他的思想變化是敘事的衝突點,但是卻沒有在關鍵時刻最適宜的決定和命令。

每次關鍵點的衝突,反而是襯托了方五洲的正確和人格魅力,本身缺少魅力點。

三 李國樑人物形象稍顯單薄。

李國樑這個角色出現和身死是服務於“生死垂問”的。

李國樑作為攝影師的身份在攀登突擊隊裡,是被曲松林格外看好,珍惜的。

他被賦予的身份,被曲松伶格外重點的照顧和錘鍊,都是為了渲染曲松林對當年遺憾的竭力補償。

他和黑牡丹的輕飄飄的感情線,黑牡丹的少女情懷和一些沒有智商頭腦的行為,多少讓觀眾忍不住吐槽,這裡安排黑牡丹的感情線,是為了什麼?

細想之下,在祖國大義面前,在事關國家任務上,曲松林把任務看作第一選項,安排李國樑的死來打醒他,那麼這麼一個普通的隊員的犧牲,悲傷之重,透過一個和他緊密聯絡的黑牡丹的痛來襯托,就更能顯的普通隊員的生命在國家大義是有重量的,這適當的緩和了曲松林思想轉變的突兀,也人情化了這種明顯安排的意圖。

但也不免發問,李國樑和黑牡丹的人物形象可以再精雕細琢些,李國樑在登山時的表現實在平平,沒有什麼特別表現,隨便就安排了所謂重頭戲,還是刻意化的生死垂問戲碼,

“保攝像機還是自己?”他護了攝像機。

《攀登者》:聊聊人物刻畫

黑牡丹的行為更是讓人吐槽不斷,未經許可私自入李國樑的房間,亂動他的裝置,訓練中私自少讀十秒,在初次攀登時,感情用事,致使她和李國樑二人掉下冰裂縫。

此二人鏡頭不少,也是個小小的一個故事線,但是卻不夠小巧精緻,和主線相比,精華度嚴重失衡。

《攀登者》:聊聊人物刻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