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書》影評:被差異性對待的藝術

You`ll never win with violence, Tony, you only win when you maintain your dignity。 你永遠不會以暴力取勝。只有保持尊嚴才能戰勝一切。

Because genius is not enough。 It takes courage to change people‘s hearts。 因為成為天才是不夠的,還需要勇氣改變人們的心靈

《綠皮書》影評:被差異性對待的藝術

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人生不易,任何人都是!

伴隨著奧斯卡頒獎典禮的落幕。熱門影片《綠皮書》不負眾望,最終憑藉5項提名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男配角3項大獎,成為本屆奧斯卡的最大贏家。該片在奧斯卡獎宣佈後僅僅五天之後變登入影院,成為本次頒獎季最快與國內觀眾見面的奧斯卡獲獎電影,堪稱中國電影業又一次高效的波動。

電影《綠皮書》是一本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黑人出行指南書。由黑人郵政員維克多雨果格林編寫的小冊子,他指出哪些旅店和餐廳可以讓黑人入住和就餐。他們在書中彙編了當時願意接待黑人旅客的餐館、酒店、旅館和度假目的地,36年的第一版後,這本綠皮小冊子很快銷量飆升。小冊子的名字為“Green Book”中的Green即取自格林(Green),書籍本身似乎採用了綠色而象徵通暢的含義。

電影主要講述黑人鋼琴家唐和白人司機兼助理託尼兩人一路南下,開車趕往美國各地巡演,經過一系列波折以後,重新認識彼此、尊重、改變彼此,除此之外,電影還展現了很多層面的糾葛:種族歧視、同族不平等、主僕之間、音樂家的社會地位、等等。以此巡演過程為主線向觀眾展現了一段直面種族主義與道德人性的唯美故事。

《綠皮書》影評:被差異性對待的藝術

綠皮書全稱是“The Negro Motorist Green Book”,意為給黑人旅客的安全出行指南,它的標語是“現在我們可以沒有尷尬地旅行”。

這本書一直到了60年代中期,隨著平權運動的進展,這本小冊子才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現在的人幾乎很少聽說過“綠皮書”的存在了,但在當時幾十年的時間裡,這本綠皮書卻是每個黑人旅行者的聖經,沒有它,出行可能就意味著冒險,尤其是在美國的南方地區。

綠皮書其實是南方當時“隔離但平等”(Separate but equal) 的種族隔離政策。《綠皮書》的主人公選擇上強調的是一種差異性和對比性而不是對抗性或反叛性。

一黑一白,不管是在哪些方面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個經受過良好的教育,享譽世界的音樂家;一個是混跡生活,為了五十塊錢和人比賽吃熱狗的粗俗底層。兩個地位和性格懸殊的男人,不期而遇,在這段旅途中從格格不入,到惺惺相惜,互為映象,共同譜寫了一段真摯的友情。

旅途中兩人的車子在南方的一條鄉間小路上拋錨,託尼下車維修,而唐博士坐在車子裡等待。與此同時在種植園裡的黑人農民們卻滿腹狐疑地盯著這兩人,他們不明白為什麼是白人幹活,而黑人卻坐著休息。在電影這一幕中沒有任何臺詞對白,只有一幅油畫般靜止的畫面,使影片更具有觀賞性和時代代入感。

另一方面卻深刻地集中體現出那個時期美國南北雙方對於黑人社會地位的不同認知,從而進一步反映當時美國社會現狀和各類矛盾衝突,以引發觀影大眾對當時時代存在現狀進行反思,對當代現實社會現狀進行影射

《綠皮書》影評:被差異性對待的藝術

這是影片設定上既有黑人與白人的種族衝突,又有上級階層與下層群眾的階級衝突,整個電影劇情將歧視的範疇放大,導致整個格局不一樣,引起觀眾共鳴,震撼人心,可見編劇和導演的實力非凡,整部電影既沒有美化黑人,也沒有給白人扣上歧視的帽子,片末的白人警察只是善意地提醒了一下你輪胎癟了,僅此而已。電影《綠皮書》不僅對當時美國社會現狀與尖銳問題進行了反映,還對當今美國社會進行了深層次的影射,使影片更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How did he manage to shake hands with them with a smile? Because it takes courage to get rid of stereotypes。 他怎麼做到笑著跟他們握手的?因為去除成見,需要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