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大會的題目:“返景”還是“返影”?這一句詩又該如何來理解

在3月6日的《中國詩詞大會》第六季第二場中,選手們遇到了一道關於王維《鹿柴》的題目,題目問“返景入深林”還是“返影入深林”?

其實,這是一個歷來就有爭議的問題,自從王維的這首詩問世以來,關於“返景”還是“返影”這個問題,以及對整首詩的理解,始終就爭議不斷。

在很早以前所刻印的線裝書《唐詩》中,這兩種寫法都是有過的,在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唐詩一百首》中,就寫著“返影入深林”,縱觀近年來所出版的各類《唐詩》書籍,都有這兩種不同的寫法,而且還都是正規出版社出版的。

本次《中國詩詞大會》,把這句詩確定為“返景入深林”,還把“景”解釋為日光,並解釋“景”字的“京”表示讀音,“日”表示本義。

詩詞大會的題目:“返景”還是“返影”?這一句詩又該如何來理解

很顯然,專家們之所以確定這句詩的用字是“景”,並把“景”解釋為日光,無疑是根據《說文》對“景”的解釋:光也。從日京聲。

但是,《康熙字典》對這個“景”字,除了解釋為日光之外,又引《廣韻》、《正韻》、《集韻》:物之陰影也。《詩邶風》:泛泛其景。疏:泛泛然見其影之去往而不辨。《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景。《釋文》:景本或作影。《佩觽》:形景為影,本乎稚川。

可見,景除了解釋為日光之外,還可以解釋為影子,是晉代的葛洪(字稚川),特地將“景”加上“彡”造了一個“影”字。

由於“影”字是晉代葛洪所造,所以在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中是沒有“影”字的。

那麼,《康熙字典》又是如何解釋“影”字的呢?

詩詞大會的題目:“返景”還是“返影”?這一句詩又該如何來理解

《康熙字典》引《廣韻》:形影。又引《集韻》:物之陰影也。《書大禹謨》:惠迪吉,從逆兇,惟影響。《傳》:若影之隨形,響之應聲。《列子天道篇》:形動不生形而生影。《顏氏家訓》:“《書大禹謨》曰:惟影響。《周禮地官大司徒》:土圭測影。《孟子》曰:圖影失形。《莊子齊物論》雲:罔兩問影。如此等尤當為光景之景。凡陰景者,因光而生,故即謂為景。《淮南子天文訓》呼為景柱,《廣雅》晷柱掛景,並是也。至晉世《葛洪字苑》始加彡為影,音於景反。而世閒輒治《尚書》、《周禮》、《莊》、《孟》從葛洪字,甚為失矣。《六書正偽》:影者,光景之類合,通用景。非毛髮藻飾之事,不當從彡,今概從影。”

《康熙字典》所引《顏氏家訓》的意思是說,“景”本來就是影子的意思,但自從葛洪造了這個“影”字之後,就用“影”來作為影子了,“影”雖然可以通作“景”,但對於晉代以前的書籍,是不可以用“影”來代替“景”字的,如果用“影”字來代替“景”字,那就不對了,而且葛洪造這個字也造得不對,因為不是毛髮藻飾的東西,是不可以加“彡”的,但既然大家都在用“影”這個字了,那就繼續用吧。

清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日)光也。日字各本無,依《文選張孟陽〈七哀詩〉》注訂。火部曰:光者,明也。《左傳》曰:“光者,遠而自他有燿者也。”日月皆外光,而光所在處物皆有陰光如鏡,故謂之景。《車舝》箋雲“景,明也。”後人名陽曰光,名光中之陰曰影,別制一字,異義異音,斯為過矣。《爾雅》、《毛詩》皆曰:“景,大也。”其引申之義也。

段玉裁也是很明確地說,“景”的本義是指日光、光明,有了光就有影子,“景”既可以解釋為光,也可以解釋為影子,而葛洪這些後人,把太陽光稱為光,把光中的影子稱為“影”,還造了一個“影”字,讓“影”字跟“景”字不同義又不同音,這真是多此一舉。因為在古文中一個字有引申義,是很正常的,在《爾雅》、《毛詩》中,“景”還可以引申為大的意思。

此外,百度百科也引《新華寫字字典 》和《漢典》確認:有光才能成影,“景”引申出陰影的“影”,陰影的“影”本來就用“景”表示。

詩詞大會的題目:“返景”還是“返影”?這一句詩又該如何來理解

由此可見,作為這首詩的正規寫法,無疑就是“返景”,這也是《中國詩詞大會》的標準答案。

那麼,對於王維這首詩,“返景”的“景”是不是隻能解釋為日光?還可不可以解釋為影子呢?

如果把“景”解釋為日光,那“返景”這個詞,又該怎麼理解呢?

返,無疑就是返回、歸還,也通“反”,反向、相反的意思。

“返景”,難道解釋成“返還的日光進入了深林”?或者“日光返還進入了深林”?或者“歸還日光進入了深林”?或者“相反的日光進入了深林”?

詩詞大會的題目:“返景”還是“返影”?這一句詩又該如何來理解

很顯然,只要把“景”解釋為日光,“返景入深林”這句詩,無論怎麼講都是很彆扭、很牽強的。

如果把“景”解釋為影子,那“返景”又該如何理解呢?

我們知道,日光、物體、影子是成一條直線的,影子和日光就在物體的兩邊,方向是相反的,如果日光在東邊,那影子就在西邊,如果影子在北面,那日光就在南面,“返景”也就是與日光方向相反的影子。

明白了“返景”就是與日光方向相反的影子,那又是誰的影子呢?

從這首詩中所寫到的,能產生影子的物體,有“空山”、“人”、“深林”、“青苔”這四樣東西。

詩詞大會的題目:“返景”還是“返影”?這一句詩又該如何來理解

根據“但聞人語響”一句,可見連人都看不到,就更加看不到人的影子了,可以直接排除是人;再根據“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這兩句,顯然可以排除“深林”和“青苔”;又因為“空山”即是“深林”,所以也可以排除“空山”。

可千萬不要忘了,這首詩的題目叫《鹿柴》,所以能產生影子的,無疑就是鹿柴。

明白了“返景”就是鹿柴影子的意思,也就明白了“返景入深林”指的是日光照在鹿柴上,鹿柴的影子一直延伸到了深林裡,從“入深林”三個字看,此時正是下午時分,影子越來越長,所以是“入深林”,如果是上午,影子越來越短,就不是“入深林”了。

明白了“返景入深林”這一句,整首詩的意思也就很明白了,前面兩句說的是山林很深密又很幽靜,第三句說的是下午的日光,把鹿柴的影子照到了很深的樹林裡,第四句是說日光同時又照在了地上的青苔上。

這首詩在給人的意境上,有一個由遠而近的過程,“空山不見人”表示山很大,目光看得很遠;“但聞人語響”表示能聽到有人說話的聲音,距離又近了一點;“返景入深林”表示影子在往深林延伸,因為鹿柴的影子不會太長,所以距離又近了一點;“復照青苔上”表示能看到日光照在地上,這就是一個由遠到近的意境。

詩詞大會的題目:“返景”還是“返影”?這一句詩又該如何來理解

這首詩既寫出了空山寂寂的幽深景象,更寫出了詩人沉浸於山林之中的悠然清閒。

詩人在寫作上,只用了一句“返景入深林”,就把下午、日光、鹿柴、影子、深林都包括在內了,而且還是動態的,影子是慢慢地進入深林的。

王維絕對是個寫詩的絕頂高手,讀王維的詩一定要細細品讀,才能真正讀懂詩中的含義。

學了老子的智慧,再來看杜甫的《望嶽》,就知道老子真高明

用老子的智慧讀解詩詞,並不只是鑑賞,而是為了練習智慧

曹操這首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歷來的解釋一定對嗎?真不一定

李白的《關山月》,能夠讓心跳在空中看邊關,學道也要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