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引入做市商制度實為註冊制下的無耐之舉

科創板引入做市商制度僅僅是中間商賺差價?

證監會就《證券公司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業務試點規定(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做市規定》共十七條,主要包括做市商准入條件、准入程式、做市券源安排、內部管控、風險監測監控、監管執法等六個方面的內容。

投資者經常會在市場上碰到這種情況,在某個價位想要賣出或者買入1000股的股票,但市場上沒有對手盤,沒有人買入或者賣出,或者達不到相當份額,導致無法成交或全額成交,這就是公認的流動性出了問題。

而做市商制度就是在原來交易雙方之間引入一箇中間商。這個中間商相當於股市中的倉庫,在做市商的手裡會存有大量的股票。在沒有做市商的情況下,我們的股票買賣是股民之間的行為;即一方賣出後後,被買方股民買入。而有了做市商以後,我們的股票不論是買還是賣,都是在和做市商進行交易而已。

為什麼只在科創板引入做市商制度?當然是科創板流動性出現了問題。我找到了一篇2021年的文章統計,截至5月11日為例,當天科創板270家掛牌公司總市值為3。80萬億元,佔A股市場總市值的4。38%。但當天科創板成交4。37億股,成交金額為225。52億元,佔全部A股的比例分別為0。59%、2。67%。科創板成交量與成交額佔比,與總市值佔比差異明顯。截至5月11日,270家科創板公司中,僅11家企業今年以來的日均成交量在1000萬股以上,佔比僅4%;另有多達114家掛牌公司今年以來日均成交量不足100萬股,佔比超過四成。不僅如此,科創板成交量還有向頭部公司集中的態勢。

有關分析認為,科創板50萬元的門檻導致眾多的中小投資者無法參與到科創板的交易中來。參與的投資者受限,交投活躍度無形中也會受影響。而隨著主機板註冊制的即將實施,大量IPO上市,科創板的流動性必將受到更大的衝擊。

流動性對於資本市場而言,箇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個喪失了流動性的市場,無異於一潭死水,也會嚴重挫傷市場的積極性與投資者的信心。產生流動性危機,也會造成多輸的格局,並波及資本市場融資、定價與最佳化資源配置功能的發揮。

因此,國家此時在科創板引入做市商制度顯得猶為迫切。

當然,這個政策是一個挺大的利好,它除了有助於科創板解決流動性問題外,更對券商形成了實質性利好。因為作為做市商——券商可以在市場投機嚴重的時候,將自有的股票或是融券投入市場,壓抑投機,當市場冷清的時候,適時參與交易雙方,提高市場活躍度。當然,中間商是要賺差價的,券商的利潤也就在這差價裡。

科創板引入做市商制度實為註冊制下的無耐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