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楊培德:中國人自稱“炎黃子孫”是錯的,漢族只是一部分

不懂常識,容易鬧笑話。很多人自稱是“炎黃子孫”,之前,聽到這話也沒錯,中華的始祖就是黃帝和炎帝。

王塑在《浮出海面》這本書中也寫過:

“我和她對視一會兒,承認:‘那倒也是,炎黃子孫嘛。’”

學者楊培德:中國人自稱“炎黃子孫”是錯的,漢族只是一部分

炎帝和黃帝

但近期有個苗族的學者,他叫楊培德,他認為這種說法不對。楊培德是貴州民族大學的客座教授,頭上掛著一堆頭銜。他大致意思是說,漢族只是華夏56個民族的一部分,而炎帝和黃帝是漢族的始祖,不能代表是所有中國人的始祖。

我個人推測一下,楊培德教授為什麼會有此一說。我們知道,最早記錄黃帝大戰蚩尤的,是《山海經》,裡面的蚩尤是九黎部落,蚩尤代表的是什麼?蚩尤代表的是苗疆的十二巫王,也就說蚩尤代表的是苗族,而黃帝代表的是漢族。

然後以黃帝代表的漢族,打敗了以蚩尤為代表的苗族。

這一點我想楊培德教授不可能不知道。

學者楊培德:中國人自稱“炎黃子孫”是錯的,漢族只是一部分

中國上古時期神話故事

我們知道,對文化研究越深,越有“潔癖”,他們不能容忍自己認可的文化有“汙點”,或許楊培德教授認為,上古時期的黃帝打敗蚩尤,代表了苗族文化不如漢族,但這是鐵定的事實,所以,即使是楊培德教授,也不能否認這一點。

那怎麼辦?只能在別的方面做文章,所以他說中國人自稱“炎黃子孫”是錯誤的,言外之意,中華有56個民族,漢族不能代表全部。說實話,我認為楊培德教授這個觀點有點偏激。在咱們中國,少數民族在1950年左右才被劃分出來,在此之前,沒有所謂的漢族和苗族之分,所以從這個觀點來說,炎黃子孫的叫法並沒有不妥的地方。

最早把黃帝奉為始祖的,出自於《史記·五帝本記》: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

從此以後,中華兒女就把黃帝和炎帝,併成為中華始祖,魯迅先生也寫過這樣一句,叫我以我血薦軒轅,可以說絕大部分文人都認可這個觀點。

學者楊培德:中國人自稱“炎黃子孫”是錯的,漢族只是一部分

魯迅先生

我更傾向於炎黃子孫是一種文化傳承,並不是所謂的種族,炎黃是泛指,指的是遠古的先民,不限於炎帝和黃帝兩個人。而且這東西真不能較真,那樣就沒意思了,蚩尤不一定是苗人的先祖,這本來就缺乏嚴謹的考古證據支援,僅憑一些臆測,楊培德教授就說“炎黃子孫”的說法不對,這樣不是明智之舉。

哪怕楊培德教授是苗人,稱自己是炎黃子孫,我覺得也並無不妥的地方。誠然,56個民族不全是漢族,但大部分是漢族,咱們真較真的話,假如苗族的祖先是蚩尤,但蚩尤其實是炎帝部落的一個分支,黃帝是古羌族的首領,而羌族是今天北方少數民族的祖先,炎帝是南方百越民族的祖先,漢族事實上是東西南北華夏民族大融合的結果。

學者楊培德:中國人自稱“炎黃子孫”是錯的,漢族只是一部分

文化融合

我從文化的角度來分析一下,我們知道,漢族屬於文化民族,其他少數民族可能都有自己的文化,但隨著儒釋道的普及,這種文化的融合,形成了以漢文化為主的大趨勢。當然,也有人說楊培德教授說的也有道理,因為少數民族的文化傳承也很重要,這樣才會顯得咱們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56個民族,每個民族有自己的特點和習慣,我們在主流的文化中以儒釋道為主,但在教育文化上同樣要尊重少數民族的需求,我們要有足夠的包容。

但我不認同這個觀點,我認為咱們中國的文化本來就是以漢文化為主體,少數民族應該學習漢文化,比如現在就提倡寫規範字、說普通話。所以“炎黃子孫”,我們不能以血統論,我們要以文化論,本質上這是以文化認同逐漸形成的。

學者楊培德:中國人自稱“炎黃子孫”是錯的,漢族只是一部分

祭祀先祖

在當今,有很多人祭祀黃帝和炎帝,首先,我要告訴大家,這並不是大家都認為黃帝是血脈始祖,但大家認為他們是人文始祖,認為中華文明的起源是從他們那裡開始的。黃帝和炎帝作為先民部落的首領,本身也是非常優秀的。

所以現在我們去祭祀黃帝和炎帝,而沒有人祭祀蚩尤。其實,各民族都發源於炎黃,可以這樣說,炎黃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並不是漢族一個族群的祖先。事實上,漢族也就是近代才出現了這個詞語,現在炎黃已經成為了一個符號,一個圖騰,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所以我不認可楊培德教授的觀點。

炎黃子孫,56個民族,團結都是一家人。

END。

我是國學君,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賬號,看完文章,記得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