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鄉愁村莊:賽出的風景更加美

這裡,沒有轟轟烈烈的大運動,也沒有震驚四方的大人物,但卻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及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國家試點村。因為它有古文化賽出的風景,這種風景在悄無聲息地沿襲著、演繹著、傳承著、蔓延著……

雷家大院是一個純雷姓村民居住、民族風情濃郁、古文化內涵豐富的院落,屬於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普覺鎮半坡村。

其實早期並沒有雷家大院,只有普覺半坡一說。那麼,雷家大院緣何而來?這得從真武堡的事說起。

過去的真武堡也就是現在的真武堡村,坐落在普覺鎮政府所在地東南方向4公里,真武堡集中連片的民居有240戶1200人。據歷史記載,真武堡有著深厚的戰爭烽火文化史。相傳,真武堡是一個由古代單純軍事屯堡演進而來的自然村落,明代以前,仡佬人、苗民雜居在這一帶,洪武四年,他們附和首領田先玉舉行起義,烽火燒遍了梵淨山區。官軍遂溯辰河而上由湘入黔到達銅仁,再從小江——寨英河進入寨英進行軍事征討。平息起義後,官府在寨英、鄧堡、普覺一帶實行軍屯民墾,在這方圓不到30華里的地方,先後設定四營四十八個堡,其中就有真武堡。

真武堡屯堡先後建造於明、清、民國時期,三十多棟帶有徽式特徵的建築,構成了一個龐大的古建築群落,總佔地7萬多平方米,院落之間相對獨立而又互為依託,或形成連體四合院,或數進排列成串珠狀;或以一個單元為主體呈放射狀向周圍延伸,造成一種眾星捧月的效果;或錯落迭宕,曲徑通幽。最為獨特的是建築上隨處可見的字畫、雕塑裝飾,這在清代仍屬蠻荒之地的梵淨山東南腹地是絕無僅有的。大門上的宅第名號,標明瞭戶主的姓氏籍貫;牆面上或彩或素的書法和繪畫,體現了主人的學識與情趣;牆脊、窗欞、欄杆、垂瓜上的雕刻與塑造,展示了工匠藝人的智慧,也顯示了房屋所有者的財富。早在清道光年間,真武堡就有人趕鎮遠進府學,一時文風興盛,人才輩出,僅同治至光緒年間,就先後出了王世達、王壽欽、王國志“王府三進士”。

無巧不成書。半坡與真武堡相距約6公里,半坡的雷姓女兒嫁給真武堡的王家為媳,雷家相對來說顯得很貧窮。半坡雷姓與真武堡王姓親家在來往中,雷姓因貧窮經常遭到真武堡王姓親家的奚落:“你們雷家死無出息,住的房屋還不如我們王家的茅斯(方言,意思是廁所)修得漂亮!”。

多次受到奚落的半坡雷姓人,暗暗發誓要修建比真武堡更加漂亮的雷家大院!

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半坡雷姓人雷正樹及其兒子雷鳴孆(清朝進士),出資興建了雷家大院。大院建築規模龐大,木結構四合院,佔地面積1680平方米,左、右山牆前部各有一座大門,120根柱子支撐,正屋高8。8米,過廳和廂房一樓一底2層,大小房間32個,正房面闊7間,通面闊30米,院落通進深30米,四合天井、走馬轉角樓。樓上樓下正面都是用木料雕成的花窗,雕刻藝術超人。雕刻的各種奇花異草及各種珍稀動物,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種類繁多,有雙鳳朝陽、喜鵲鬧梅、犀牛望月、將軍挑擔、仙女散花、老爺坐轎、獅子跳樓合、鯉魚跳龍門等等。

雷家大院院壩是大正方形,壩內和走道都是請石工雕成花紋的青石板鋪成,院壩和堂屋能擺放36張大方桌,可供300多人同時就餐。

半坡雷家大院位於武陵山主峰梵淨山腳,這裡風景秀麗,景色迷人,山中有洞,洞中有水,奇花異草無所不有。後有青山息綵鳳,前有飛水養蛟龍,左有青龍扶貴子,右有白虎護賢人。山巒起伏似蛟龍,松柏蒼翠聳雲天。

雷家大院不論是從建設規模的氣勢而言,還是從精雕細琢的做工來說,都遠遠賽過了真武堡,這是讓真武堡人所想不到的。

隨著開放力度的加大,古文化雷家大院的打造已經不再僅僅侷限於雷家大院,現今的“古文化雷家大院”的內涵和外延都賦予了新的時代內容,“古文化雷家大院”包含了以往單一的雷家大院文化和真武堡的戰爭烽火文化。

現在,讓真武堡人想不到的、甚至可以說想不通的,那就是真武堡與雷家大院構成一個大景區後,不是命名為“古文化真武堡”,而是成為後來居上的“古文化雷家大院”,在文化發展的大演繹中,真武堡這個原來看似非同凡響的古文化群居院落卻被後建的雷家大院所“吞併”取代!

賽出的風景更加美!雷家大院與真武堡透過多年的開發、開放和發展,真武堡村民居群已被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納入了“古文化雷家大院”景區開發範圍,目前正在積極申報列入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試點示範;半坡村已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國家旅遊局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國家試點村。

窮山僻壤遍藏金鳳凰,千辛萬苦淘出金元寶。透過大開放大開發,古文化競賽賽出了“古文化雷家大院”經濟發展的加速起跳,賽出了“古文化雷家大院”美好發展的幸福春天!(劉振斌)

【來源:貴州文明網_文明城市】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