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神與少女,完成的未完成

死神與少女,完成的未完成

作為藝術歌曲之王,舒伯特很自然地把藝術歌曲中的旋律經常性地用在器樂曲。不過這種有點取巧的方式、這種聲樂和器樂的聯姻,基本發生在他25歲前後的中期創作中;而生命最後幾年的他,對器樂的理解又上了一個臺階,擺脫器樂的聲樂化、加強器樂性與戲劇性的努力一直貫穿在他30歲前後的晚期創作中。

“死神與少女”四重奏是舒伯特聲樂和器樂聯姻的經典例子,藝術歌曲“死神與少女”的旋律被當成變奏主題用在第二樂章慢板中,這是舒伯特聲樂器樂聯姻的通常途徑。舒伯特的天才之處在於,這種聯姻並不是聲樂旋律的簡單重複和改編,而是催化出一種全新的境界,特別在這部古典音樂中最有個性之一的偉大作品中,這種天才被髮揮到了極致。

真正天才的極限只能是生命,在那著名的未完成交響樂中,舒伯特用一種連貝多芬都沒觸及的全新聲音開創了一個新的音樂天地。這裡播放的卻是一個完成了的未完成交響樂,在通常的兩樂章後,舒伯特的第三樂章草稿被重新整理配器,而第四樂章用了他的“羅莎蒙德”序曲。至少在調性上,這種利用是可接受的,但在音樂上,我們只能面對一個聽覺習慣上的重大挑戰。不過,換一個角度,不妨可以透過這個實驗想象一下完成的未完成某種可能的狀態況,雖然這種想象也只能是想象了。未完成就是未完成,永遠也沒可能也沒必要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