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同為一家出來的太后,華陽夫人為何不如羋月,原因有3

在《大秦賦》一開始,華陽夫人高傲的就像一隻孔雀,呂不韋和嬴異人為了各自的目的,都不得不去討好她,但是到了後來這個“位高權重”的女人,卻並沒有整出大的動靜,在史書中,對於她的後來,也是隻有寥寥數語。這是為什麼呢?我認為原因有三,其中之一還和她的長輩羋月有關。

年齡是硬傷

第一個原因,我認為是年齡,不過這個年齡並非單指華陽夫人本人。看過《大秦賦》的,或者瞭解這段歷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當華陽夫人的老公秦孝文王繼位時,已經54歲。這個年齡放在現在看,可能並沒什麼,但是在營養不均衡,且缺少醫藥保養的古代,這個年齡已經不小了。根據《史記》記載,秦孝文王繼位以後,只當了三天的秦國之主,就一命嗚呼了。

大秦賦同為一家出來的太后,華陽夫人為何不如羋月,原因有3

雖然有史以來,大家對他的去世,都抱有各種猜想(駱駝也認為他的死,跟呂不韋和嬴異人有關),但不可否認的是,他老人家的年齡當時確實是不小了,而當時的華陽夫人,也快到了知天命的年齡。有人可能會問這個年齡問題,除了生理上的影響之外,還有別的影響嗎?答案是肯定的。

大秦賦同為一家出來的太后,華陽夫人為何不如羋月,原因有3

其中之一,就是在丈夫手握大權的時候“病重”,因為只有這樣,她才能“染指”權力。而秦孝文王繼位3天就掛了,也就是說,華陽夫人在當時可能根本就沒來得及“染指”。那麼是誰剝奪了她“染指”的機會呢?

嬴異人的態度最重要

我認為,“剝奪”華陽夫人染指權力的並非一人,但其中以嬴異人的態度最重要,因為他畢竟是當時的秦國之主。那麼嬴異人對於這個幫助自己上位,並給自己改名的“小媽”態度怎麼樣呢?看過《大秦賦》的,應該從劇中都能看出來,嬴異人之所以前期“孝順”華陽夫人,只是為了當上太子世子,僅此而已。

大秦賦同為一家出來的太后,華陽夫人為何不如羋月,原因有3

不過我們討論歷史人物,不能以電視劇的演繹為準,我們還要尊重史實,那麼在歷史中,我們能找到嬴異人對華陽夫人的真實態度嗎?還真能。據《史記》記載,嬴異人當了秦國的國主之後,做了幾件事:他安排人手,前去趙國,接回了“身份低微”的趙姬,和未來的秦始皇“嬴政”;把呂不韋提拔成了百官之首(相邦);把生母尊為太后和華陽夫人並列。

大秦賦同為一家出來的太后,華陽夫人為何不如羋月,原因有3

駱駝從這裡發現,嬴異人在提拔對自己幫助最大的呂不韋時,並沒有同步提拔曾幫自己“穿針引線”的“舅舅”陽泉君,而對於自己幫助第二大的華陽夫人,也沒有給到足夠的尊重。(嬴異人一上位就把親生母親給尊位太后,實際上就是變相的“不尊重”華陽夫人,這一點大家看看《清平樂》中的劉娥的表現,可以更好的理解)因此駱駝推斷,嬴異人即位後,就把華陽太后給“供”了起來,根本就沒給她“染指”權力的機會。

羋月這個前輩也給她“挖了一個坑”

有人看到這裡可能會問,華陽夫人是楚國貴族,又當了那麼多年的太子妃,應該有一定的影響力,怎麼會在嬴異人繼位後,就“束手就擒”了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咱們還要提及一個人,這個人是華陽夫人的長輩,她曾經讓楚系的人,佔據了秦國朝堂的半壁江山,但是也正是因為她的“卓越貢獻”,才給自己的晚輩“挖了一個大坑”。

大秦賦同為一家出來的太后,華陽夫人為何不如羋月,原因有3

看過《羋月傳》等類似電視劇,或者熟悉這段歷史的朋友,可能會知道,當年羋月“臨朝聽政”時,為了更好地把持朝政,她曾重用了同父的弟弟羋戎,同母的弟魏冉以及倆兒子公子芾、公子悝(當時這四人被稱為“秦國四貴”,大家可以聯想一下建國之初),來制衡秦昭襄王。但等到秦昭襄王羽翼豐滿以後,他就開始逐步剪除母親的羽翼,並收回了羋月的權力,這對秦國的楚系勢力來說,無疑是一次重要的打擊。

大秦賦同為一家出來的太后,華陽夫人為何不如羋月,原因有3

而且華陽夫人還是秦昭襄王的兒媳婦,有過切身之痛的秦昭襄王,如果沒有刻意的限制過這個兒媳婦的實力,駱駝是不相信的。因此駱駝認為,如果不是羋月當時做的太過,楚系的勢力也許就能一直傳承下來,那麼華陽夫人作為楚系的代言人,應該能有更多的作為。但是“如果”是不存在的,因此華陽夫人丈夫去世後,就只能被成年的“乾兒子”給“供”了起來,徹底和權力“絕緣”。

小結

從上述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出,華陽夫人之所以沒能像自己的“前輩”羋月那樣“臨朝聽政”,主要是因為自己的丈夫年紀過大,在位的時間太短,而自己的“乾兒子”繼位時業已成年,所以她沒有充足的時間,去染指時間;其次,嬴異人當初尊重她,是情非得已,所以嬴異人對她的“愛”遠沒有“恨”多,所以她染指權力的機會再次降低;最後一個因素,一般人可能會忽略。

但駱駝認為,正是因為羋月的“前車之鑑”,才讓華陽夫人的外部助力沒有發展起來,否則以嬴異人的“政治素養”,她應該很有機會“挾乾兒子”而把持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