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沒有霹靂手段,怎懷菩薩心腸,管理可以好人,但別爛好人

曾國藩:沒有霹靂手段,怎懷菩薩心腸,管理可以好人,但別爛好人

有人說曾國藩是歷史上的大功臣,

也有人說曾國藩是“殺人狂魔”。

不管是大功臣也好,殺人狂魔也罷,曾國藩一生的成就是不可磨滅的。在那樣一個歷史時期,能夠保持初心做一名內賢外王之人,豈能是一件容易的事?

性格耿直,鬱郁不得志

曾國藩的人生並不是一開啟就開掛,反而經歷了很多磨練才有後來的官運亨通。

他21歲中秀才,28歲中進士

,對於並不聰明甚至有點笨的曾國藩來說已經實屬不易,民間有一傳聞說曾國藩小時候特別笨,一次一小賊去他家偷東西,藏在房樑上想等著他家人讀睡了好來偷東西,結果曾國藩在背書,一篇文章讀到大半夜,

房樑上的小賊都聽得會背了他還不會。

曾國藩:沒有霹靂手段,怎懷菩薩心腸,管理可以好人,但別爛好人

按理說做一個京城文官,也算是光耀門楣的喜事了,但曾國藩前期的官場生涯並沒有那麼的順利。那時的京官需要維繫官圈關係,應酬、送禮這些都少不了,

而曾國藩為人耿直,也不屑於這些官場腐敗之風。

據說曾國藩從小患有一種面板病,不能喝酒、不能近女色,讓他在官場也沒那麼順遂,甚至京官當的一貧如洗。

後來受皇命回家鄉組建湘軍,原本想著憑藉這件事,可以立穩根基,可清朝末年財政虧空,組建軍隊沒有財政撥款,讓曾國藩深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但曾國藩依然不畏困難,

只管硬著頭皮迎刃而上。

他四處籌款,動員鄉紳富商捐款籌備軍隊,湘軍終於組建起來了,但湘軍並非正規軍,受綠營軍排斥,曾國藩又為人耿直不懂變通,直接到皇帝那裡告了挑事官員,

官員被革職查辦。

之後又遇到幾次為難湘軍之事,也是一一奏摺上報朝廷,這讓地方很多官員對曾國藩避之不及,對於組建軍隊表面支援背後使絆,讓他的官路、籌軍餉之路越來越艱辛。

最後就連咸豐帝也覺得曾國藩事事只會指責他人,不僅沒有再支援他,在他父親去世時以此為藉口令他回家丁憂守制。

曾國藩的仕途進入了瓶頸期,

守孝期間讓他有充裕的時間深深反思自己。

經歷低谷,幡然頓悟

人不怕失敗,怕的是失敗之後不懂得總結。曾國藩在家的兩年,閉門思過,讀書頓悟。兩年之後太平天國勢力仍如星星之火,

讓大清王朝被趕不安。

曾國藩再次接受皇帝命令帶領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這時的曾國藩已脫胎換骨,不管從謀略到處事有了質的變化。

曾國藩:沒有霹靂手段,怎懷菩薩心腸,管理可以好人,但別爛好人

這次他的思想境界得到了質的提升,內心容量異常的增大。不僅沒有像之前遇到貪官汙吏,擾亂朝廷的官員就去皇帝那裡參上一本,而且他還敢於俯下身段拜會所有官員,與所到之處地方官員拉關係套近乎。對於皇帝的命令也沒有像之前那樣直言進諫,

懂得了迂迴。

有人評價這時的曾國藩是變得圓滑了,更有人說曾國藩變得由廉潔到墮落了。

不管如何,這次的曾國藩官的確運開始如日中天了。其實曾國藩此時只不是換了一種方式來解決問題而已,

比如軍餉不足的問題,

曾國藩開始透過設定關卡向商人們收

“厘金”、

向朝廷要四千張空白監生資格——

“賣文憑”等方式來籌集資金支撐湘軍。

平定太平天國後,湘軍被解散,按當時的承諾,要給士兵們發放軍餉、獎勵,但朝廷卻財政緊缺,無力拿出這麼多的銀兩,

曾國藩又想到了發放期票、發放海鹽抵軍餉,

讓這些跟著他征戰多年計程車兵都能有所得有所償,心甘情願地離開。

管理用人講策略

對於一名文官,領兵打仗本就不是擅長的事情,但他“結硬寨、打呆仗”、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最終平定太平軍,湘軍所到之處可謂所向披靡。

“沒有霹靂手段,怎懷菩薩心腸!”,

帶兵打仗談何容易之事?士兵大都是鄉野村夫,粗魯野蠻,如何讓曾國藩這樣一位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官一一降伏呢?

曾國藩:沒有霹靂手段,怎懷菩薩心腸,管理可以好人,但別爛好人

這就是曾國藩的過人之處,曾國藩對於軍紀做到不觸犯道德底線就得過且過,

但如果一旦觸犯格殺勿論。

他曾講過:治軍之道,賞罰分明,進兵有自己做主,不可受牽制;用人之道,今所講求,尤在用人;為人處世,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立志之道,咬牙勵志,蓄其氣而長其智。

對於曾國藩常年領兵打仗,軍餉補貼都要透過上報朝廷再給予發放,而清末的官場又非常的腐敗,曾經承諾文書的好處,因為皇帝直接撥放可以不經文書之手,

但曾國藩依然兌現承諾

,把事先答應文書的好處一分不少的交給他們,這讓曾國藩在今後的官場處事中立下了誠信的口碑,事情辦起來也更順利。

曾國藩:沒有霹靂手段,怎懷菩薩心腸,管理可以好人,但別爛好人

曾國藩對自己一直要求嚴格,雖然身處官場不能事事都以聖賢和君子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但他做到了有志、有識、有恆的內聖外王,始終保持清廉、樸素。一次曾國藩壽宴,

一部下鮑超帶著十六大包禮品前來恭賀

,曾國藩沒有嚴厲拒絕給部下難看,也沒有照單全收,而是重中挑了件最簡單的繡花小帽,既維護了部下的顏面,也不失禮儀,足顯曾國藩處事的大智慧。

曾國藩對於敢於接受新事物和先進技術,不管是用人和學習上他都是一種開放、包容的態度。他搞洋務運動,不僅傳授了新知識,

也打開了國人的眼見。

他邀請歸國報效可優秀科技人員,研發軍械,不僅是打敗太平軍的力量,也成為強國的力量。

曾國藩雖然是從

“以殺人為職業”

的道路上一步步崛起的,但他也是中國文化的正面力量,

他是好人,但絕不是爛好人

;曾國藩的治軍之道、為人之道,至今讓後人代代相授,”經商要學胡雪巖,當官要學曾國藩”,沒有頓悟後的霹靂手段,如何將治軍、平天下這樣的大事管理的如此卓越。

文/笙簫盡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