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樂劇“女神”吳茜:化身為“弦”,一往“琴”深|花間令

器樂劇“女神”吳茜:化身為“弦”,一往“琴”深|花間令

人物簡介:

吳茜,古琴、古箏、箜篌國樂演奏家,“樂舞器樂劇”發起創始人,中國音樂學院研究生畢業,曾獲得國際和平藝術獎一等獎和三等獎,全球音樂印象金獎,在美國獲第三屆飛揚世界盃國際民族器樂大賽金獎和特別獎,是迄今為止獲得國際大獎最多的中國民樂演奏家。受邀在亞運會、世博會、英國奧運會舉辦專場音樂會,並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悉尼歌劇院、聯合國總部成功舉辦專場音樂會,出訪亞、歐、美洲131個國家和地區。編輯撰寫《琴途漫步》等四本書籍, 出版《愛的旋律》《韻魂》專輯。

作者

| 董曉孝

視覺

| 李海偉

| 善緣街0號

“中國的藝術瑰寶並不僅僅是中國人的,一個人或者一個民族,而是屬於全人類的。你作為一箇中國人,對於你個人來說,已經走到了藝術的巔峰。你這麼年輕就拿到了最高的獎項,非常優秀,非常圓滿。

但從你的民族和你真正想成為一個藝術家,對人類的貢獻來說,遠遠不夠。世界器樂劇,至於中國唐代樂舞而言,只是冰山一角。你們才應該是這個方面最強的一個國家。你們國家有這麼了不起的唐代樂舞,不應該被埋沒,應該讓全世界都知道,希望你回去後能好好挖掘。”

這是八年前吳茜憑藉器樂劇表演《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一舉奪得美國國際和平藝術獎比賽一等獎後,指導她的德國籍導演,對她說的一番懇切的話。

從此之後,回到國內的吳茜,器樂劇幾乎就成了她生命的全部,古箏、古琴、箜篌三大樂器每天陪伴在她身邊,編曲、排舞,教小孩子學習演奏傳統樂器,有點錢就往器樂劇裡砸,只為讓器樂劇被世人知曉,傳承和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藝術。

廿一弦裡出妙音

“前世我為惜琴人,今世我是撫琴人。來世化作琴上弦,繞樑餘音久不斷。”

器樂劇“女神”吳茜:化身為“弦”,一往“琴”深|花間令

多年前吳茜一時有感而發寫的詩句,似乎成了她“為國樂而生,一往情深”的真實寫照。

出生於江蘇常州的吳茜,祖上是蘇南世家大族,幾代都出過狀元,家學淵源、世代書香。現在的常州一中(常州市第一中學),前身是吳家捐助創辦的江蘇省第一所女子學校,新中國成立後轉交當地政府。

她的祖父母是早年留法回國的“海歸一族”,父母親也是高階知識分子,從小生長在這樣的家庭,吳茜對中國傳統文化“愛的火種”,與其說是小時候播種下的,毋寧說是與生俱來的。

吳茜身材嬌小、五官精緻,留著一頭長長的秀髮,看上去有江南人的古典美——內秀、婉約。只要她一穿上華美的服飾,坐在三大民族樂器前,或古箏或古琴或箜篌,低眉信手、轉軸撥絃,就彈奏出美妙的音樂,好像古人描繪的仕女圖。

從迪拜的宮廷,到維也納的金色大廳,再到聯合國本部,

吳茜用手中的“弦”彈撥出中國傳統民樂的“大音至善、上音至美、妙音至和”,贏得了美國、加拿大、法國、瑞士、德國、日本、韓國、新加坡、迪拜等國貴賓的讚賞,還讓伊麗莎白女王聆聽了她撫琴時的天籟之音。

器樂劇“女神”吳茜:化身為“弦”,一往“琴”深|花間令

她在世界各地成功舉辦多場個人獨奏音樂會,成為唯一受邀在亞運會和世博會舉行器樂專場音樂會的“民樂人”。

“撫琴人”吳茜用美妙的音樂來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語言的人,都能透過中國民族樂器感知中國傳統音樂,感受中國傳統文化。

民樂大滿貫第一人

在吳茜頭上,戴滿了各種桂冠:國際民族器樂大賽金獎、特別獎,國際和平藝術貢獻獎、和平藝術創新獎,成為迄今為止民樂獲得4項國際最高獎項大滿貫第一人。

2010年,中國首次赴美參加“國際和平藝術獎”評選,吳茜和另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藝術家一起入圍參賽。一下飛機到了排練廳,就被通知:原來準備好的表演形式不符合比賽要求,需要重新編配音樂和演出內容。實際是

器樂劇精華版的編排與表演。

器樂劇“女神”吳茜:化身為“弦”,一往“琴”深|花間令

這可怎麼辦,還有11天就要比賽!

德國導演安慰吳茜:“你還是有希望,如果你可以堅持,我會每天陪你練八個小時。”

她心想:人家一外國人,跟你沒什麼關係,也不沾親帶故,人都這麼幫你,你一中國人,既然來了就要為國家爭光,為中國的藝術文化爭光,還不咬牙頂上去!

“你陪我練八個小時,那我就可以有16~24個小時的訓練。”

在這十天裡,吳茜連酒店都沒過去住,每天跟時間賽跑——24小時在劇場排練,幾乎都不睡覺,因為一入睡就會被驚醒,實在困得不行了,就在邊上打個盹兒,醒來繼續練。

靠著喝一箱箱的咖啡、功能飲料,終於捱到了比賽日,

吳茜就把古箏、古琴、箜篌演奏的樂曲,與京劇、水袖、書法和舞劍等中國元素融合到劇情裡,講述了一個“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中國故事

,把中華五千年文化的精髓,透過一個13分鐘的器樂劇表演,展現在世界文化的舞臺。

器樂劇“女神”吳茜:化身為“弦”,一往“琴”深|花間令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大賽評選結果揭曉時,

當現場主持人宣讀獲獎名單,一念到“China,吳茜,和平藝術創新獎”時,她一激動站起來要去領獎,結果突然暈倒在臺下。

連續的熬夜排練,使得吳茜的身體和精神,整個處於緊繃的狀態,一聽到獲獎了,那根弦就崩斷了。

實際上,這次比賽中國包攬了一二三等獎,

吳茜還得了一等獎——國際和平藝術貢獻獎。

另一位老師獲得了二等獎,也就是國際和平藝術傳承獎。

只不過當時的吳茜都聽不到了,她被送往醫院搶救。

等恢復神志後,德國導演來看她,就進行了開頭那個對話。這讓吳茜大為觸動,頗受影響,引導她走上了器樂劇普及發展之路。

自那以後,吳茜又獲得了全球音樂印象金獎、國際和平藝術勳章、第7屆國際豎琴節箜篌組最佳演奏獎等等,

這些獎項於吳茜而言,就像她父親教導的那樣,“你拿獎並不是因為你有多厲害,而是因為中國文化厲害!”

為器樂劇傾盡一生

器樂劇,對國人來說,比較陌生。

作為音樂劇的一種,器樂劇又不同於常見的音樂劇形式。它是以音樂為載體,結合臺詞、舞蹈等多種表演形式,主要用器樂演奏來表現故事情節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情感、精神的新劇種。

器樂劇“女神”吳茜:化身為“弦”,一往“琴”深|花間令

將“國際和平藝術獎”評選一等獎和三等獎都收入囊中的吳茜,

回到國內就決心要創立中國首部樂舞器樂劇,透過表演、演出、傳播,來做器樂劇的普及工作。

“器樂劇的源頭在我們中國,是我們唐代的樂舞。什麼是中國的器樂劇呢?就是用古箏、古琴、箜篌等中國器樂為載體,講述中國故事,體悟中國精神。”吳茜說起話來,聲音十分悅耳,彷彿古箏發出的錚錚聲。

2017年7月26日,

經過7年的沉澱與打磨,

吳茜發起創立的我國首部樂舞器樂劇《韻魂弦夢》,在北京民族大劇院正式公開演出。

該劇取材於《山海經》,

選取

“古箏、古琴和箜篌”

三大中國傳統彈撥樂器樂,結合京劇、書法、崑曲、水袖、武術等中國元素,

講述了太子長琴、水虺慳臾和樂神三人尋找音樂真諦的故事

,歷經

牡丹亭杜柳生死離合的愛情、木蘭從軍的家國之情、和親公主為國犧牲小我的大愛

,領悟人間的真情。

器樂劇《韻魂弦夢》這種新型表演形式,一經演出就受到了觀眾們的熱捧,出現了一票難求的場面。

器樂劇“女神”吳茜:化身為“弦”,一往“琴”深|花間令

“當時有400多個觀眾沒有進劇院觀看,因為劇院有安全管理的規定,我們沒辦法讓這些觀眾進來,對此我們特別愧疚,好在我們有錄影,後來出了光碟送給這些登記的觀眾,感謝他們對器樂劇《韻魂弦夢》的熱誠。”

一千多個座位全部爆滿,《韻魂弦夢》的首次公演,出乎吳茜的意料。

“作為傳統音樂、傳統文化的演出,這真的很少見!我們的演出將近晚上10點結束,臺下黑壓壓一片,沒有一個人走,我真的很感動!”

這部器樂劇成功演出的背後,吳茜傾盡了她所有的時間、精力和財力,為了完成《韻魂弦夢》,她把自己所有的積蓄都花了,還變賣了一套房子。

2014年,《韻魂弦夢》初具雛形,進行了內部小型演出,邀請業內老藝術家點評、提議,不斷完善器樂劇;2015年,《韻魂弦夢》在北京市少年宮天地劇場進行了首演,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肯定與認可;2016年升級成晚會版,影響日益擴大;到2017年,器樂劇《韻魂弦夢》正式在北京公開演出,一石激起中國傳統音樂千層浪。

器樂劇“女神”吳茜:化身為“弦”,一往“琴”深|花間令

據吳茜透露,器樂劇《韻魂弦夢》今年的演出即將開始,首場演出於9月15日在北京喜劇院舉行,之後還將在全國進行巡迴演出。

這次《韻魂弦夢》的演出,現場還會進行“傳統文化傳承者和發揚者”的宣誓,希望在場的每個中國人能承擔起作為炎黃子孫的責任與使命。

“琴”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吳茜,憑藉一人之力,用一根根琴絃,譜寫一段段美妙音樂,復興幾近失傳的唐代樂舞,傳遞“文以載道”的中華文化。

“用中國傳統音樂喚醒每個炎黃子孫的遠古文化記憶,用我們特有的文化基因,共同從內心發出炎黃子孫繼承弘揚傳統文化的吶喊。”

她以器樂劇這種新的表演形式,將中國民族器樂與中國傳統文化創新性的結合,達到一種新的藝術魅力與影響力,讓中華傳統文化走進國人心中,走向世界藝術之林。

---END---

*本文來源善緣街0號原創,轉載請聯絡授權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善緣街0號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