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必讀:男孩之死是父母之過嗎?作為家長 如何和孩子有效溝通

在文章開篇,我先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臺灣北部的一座小城,夫妻二人在商海中經過多年打拼,成為當地有名的企業家。在夫妻倆事業蒸蒸日上的時期,兒子的降臨讓這個小家庭開心驚喜可又有一絲無奈,因為夫妻二人都忙於公司業務運轉,很少有時間照顧孩子,但他們對孩子的管教卻又嚴格苛刻,希望透過這種教育方式,讓孩子成為一個有知識、有能力接管家族企業的優秀人才。

於是,夫妻二人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他報了很多學習班、興趣班,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們的家族企業也進入一個全新規模,可父母給孩子留下的除了金錢和安排的滿滿的輔導課,就只剩那遠去和忙碌的背影了,物質上他們全方位滿足了孩子,但長期沒有父母陪伴的兒子卻逐漸玩上了網路遊戲,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網癮少年,學習成績一落千丈,父母為此操碎了心,火爆的父親多次因為孩子“玩遊戲影響學習”而對他大打出手。

後來,孩子沒有考上大學,就在自己的家族企業工作,白天上班無精打采,下班就玩網路遊戲,無論父母怎麼喝斥還是無動於衷我行我素。有一天這孩子獨自去談一個生意,業務沒談成還受到了客戶的奚落,讓原本就沒有太多存在感的他,內心備受打擊,意志也變得有些消沉。

這一天的清晨,小城冷的出奇,孩子起床後無精打采的坐在餐桌前,正在吃早餐的父親看他這個樣子立刻呵斥起來,孩子望著父親,喃喃的問父親:“難道我真的一無是處,什麼也不行嘛?”父親氣得把碗一摔,大聲說道:“你就是一無是處,你幹什麼什麼不行,除了玩網路遊戲你還能幹什麼?要不是生在我們這個家庭,你吃屎都趕不上熱的!”孩子一聲不吭,然後慢慢地走到母親面前,輕鬆地問母親:“在這個社會上我一點用處也沒有,難道我就沒有活著的價值嘛?”母親也氣不打一出來,生氣地說:“你好好想一想,上學的時候不好好上,工作的時候又沒有能力,你活著就是一具行屍走肉。”

父母罵完以後像往常一樣到公司忙碌了,這個孩子慢慢的走到樓頂,然後撥通父親的電話想給父親說幾句話,但父親正在開會,根本就沒理會他的來電。難過至極的他脫光自己的衣服,然後開啟手機裡的遊戲群對大家說:我感覺自己來到這個世界純屬誤會,我現在站在20層的樓頂,全身的衣服已經脫光,還給我的父母,朋友們,你們說我是不是應該跳下去,把我的肉身也還給他們呢?而群裡玩遊戲的人本身就有些冷血和偏激,紛紛在群裡瞎起鬨:抓緊跳!抓緊跳!你要不跳你就不是男人。還有的說,你跳之前開啟直播,就可以上頭條了。

站在孤獨盡頭的男孩搖了搖頭,又給母親撥通了電話,但母親同樣也沒接,於是,男孩縱身一躍……

後來男孩的父母無法接受這撕心裂肺的喪子之痛,從此一蹶不振,無心經營企業,還先後患上抑鬱症,最終家散財盡,企業倒閉。

抑鬱的父母怎麼也想不明白,他們對孩子的愛是那麼的無私、純粹和慷慨,要星星不給月亮,卻為什麼還會走向不歸路呢?

已從事16年家庭關係治療的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藺秀雲對此曾經做過相關調查研究,家庭成員如果不能有效溝通,孩子和家長的情緒都很容易被激惹,導致雙方矛盾衝突增加,甚至做出超乎常理的舉動。

家長必讀:男孩之死是父母之過嗎?作為家長 如何和孩子有效溝通

藺秀雲說,從家庭治療的理論上來講,孩子對父母其實是非常忠誠的,他們特別願意讓父母滿意,一旦父母不滿意,孩子會非常失意。如果一個孩子經常被父母吼,吃飯慢會被吼、洗手把衣服弄溼了會被吼、寫作業慢了也會被吼……孩子會覺得父母那裡常常有一團火,不敢靠近父母,“這種長期被吼的孩子會覺得自己不夠好,導致懦弱、沒有主見、性格孤僻,也不太會處理與他人的交際問題。

藺秀雲根據實例進一步說明: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的厭學、網路成癮等很多問題背後其實都是情緒問題,而孩子的情緒受家長影響很大,一旦家長的情緒改善,孩子一般也會跟著發生變化。很多時候,父母帶著孩子去心理諮詢室希望能改正孩子的問題,其實父母不知道,有問題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可以說,父母的脾氣有多大,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就會有多大。

說到底,孩子就是父母的翻版,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出現問題不要一味找孩子的原因,而是要學會換位思考,找找自己的不足和差距。說到底更應該走進課堂學習的是父母,如果父母沒有做好,如何教育出合格的人才?

那麼,父母如何開啟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呢?我建議,家長們靜下心來,看看以下內容,聽聽我和藺秀雲教授的交流。

第一:不要給孩子過多的壓力。

孩子雖然小,但他們的認知很清晰,孩子們知道反抗是無謂的,還不如犧牲自己的喜好討得父母歡心,才不至於換來更多的呵斥和冷落。

我曾見過這麼一個孩子,他很可愛,很討人喜歡,但一個人獨處時眼神裡透露著一絲絲憂鬱,每每和人談起自己的事情,立刻就像打雞血一樣,很開心地說:“星期六星期天我要學畫畫、學英語、學鋼琴、學走秀、學主持,媽媽的安排太好了,我感覺自己太快樂了。”

大家想想,週末好不容易有個休息的時間,孩子卻要去學這學那,沒有一絲休息的時間,而且還會很快樂,拍拍腦袋想想:這是一個孩子嗎?這是一個孩子說的話嗎?直到在一次集體活動中,孩子們都住在賓館裡,半夜兩點來鍾,這孩子在睡夢中猛然站起來,大聲哭喊著:媽媽,我不想學畫畫,我不想學,然後又抽泣著爬到床上睡著了。

捫心自問,哪個孩子的興趣班是自己做主的?大多都是根據父母的要求給孩子強加的。這樣的孩子累不累?懂事又無力反抗的他們,為了父母的面子,犧牲著一去不復返的歡樂童年,長期被壓迫的孩子夜裡都做噩夢了,為什麼就不能給孩子減減壓?讓他開開心心、快快樂樂成長呢?

藺秀雲曾接待過眾多親子關係緊張的家庭,她列出的第一大共性就是父母強勢更容易讓親子關係緊張,“家長不聽孩子的意見、不尊重孩子的想法,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很容易給孩子帶來傷害,並由此引起孩子的強烈反抗”。

藺秀雲分析說,孩子們在和父母相處時,都有強烈的希望被尊重或者被看作大人進行平等交流的願望。強勢的父母意識不到這一點,用嚴厲的方式管教已經成人的孩子,讓孩子們按照自己定下的軌跡運轉,發生衝突是在所難免。

家長必讀:男孩之死是父母之過嗎?作為家長 如何和孩子有效溝通

第二:要切實重視親子關係,因勢利導,方法得當。

父母以為隨隨便便扔倆錢就是對孩子好,其實孩子更需要的是高質量的陪伴,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建議,要關注而不能打擾,要學會疏導而不是武斷的制止。

透過多許許多多問題家庭的疏導,藺秀雲強調,緩解親子關係,首先要透過行為看到對方的內心世界,明白對方這樣做的原因。由家庭治療學者薩提亞提出的“冰山理論”指出,一個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我們能看到的只是上面很少的一部分行為,而更大一部分內在世界卻藏在更深層次,不為人所見,恰如浮在水面的冰山。

藺秀雲老師說:在家庭互動中,我們往往只能看到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聚焦於對方做了什麼,沒做什麼,哪兒做得好,哪兒做得不好。很少去探討對方為什麼這樣做,他的內心世界發生了什麼。

藺秀雲分析說,當家長或孩子發脾氣、咆哮時,可能就是當時的情景或行為讓其感受到了痛苦,痛苦的情緒往往不會直接表現為痛苦狀,而是上升為憤怒和斥責。

家長必讀:男孩之死是父母之過嗎?作為家長 如何和孩子有效溝通

第三:一定要做孩子的榜樣。

想讓孩子有一個好習慣,自己首先要有一個好習慣。很多家長回到家裡,躺在客廳裡抱著手機不放,孩子雖小卻都看在眼裡。

時間是有彈性的,真心希望父母能放下手機,離開電視,孩子學習的時候,你也看看幾本書,還可以跟孩子分享書的內容!他難過的時候逗逗他,聽聽他的煩惱,給他更多的安慰和疏導!他開心時,你參與進去分享他的開心!

陪伴是相互的,你陪孩子長大,孩子也陪你再次進步。再過幾年,等你老了,孩子去了外地工作,相互陪伴就成了最奢侈的事,與其等我們老了抱怨見不到孩子,莫不如趁著現在好好和孩子一起度過美好的時光。

子曰:“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也。”對於孩子言傳身教是作為父母的終身必修課,最和諧的親子關係莫過於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家長必讀:男孩之死是父母之過嗎?作為家長 如何和孩子有效溝通

第四: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朋友圈子。

俗話說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孩子交往的人什麼樣,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認知。當年孟子的母親在家庭條件非常差的情況下,為了孟子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優秀的朋友圈子,不惜三次搬家,斷機教子,最終花大價錢在高等學府旁邊選擇一個學區房居住,還想方設法讓孟子和殺豬的朋友敬而遠之,而選擇有知識、有深度、有氣質、有內涵的高學歷人士為伍。

現如今,每個家庭狀況不同,但全力以赴供養孩子讀書學習的心情高度相同。與孩子學習同樣重要的高是質量的溝通,也希望家長朋友多多瞭解。很多家長認為自己和孩子的溝通質量非常高,殊不知只是因為孩子不願意進一步產生矛盾而順從家長的說教,這樣溝通在結束之後依舊是雙方各幹各的,沒有起到溝通最基本的作用。家長在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的同時,自身也應該多換位思考。

家長必讀:男孩之死是父母之過嗎?作為家長 如何和孩子有效溝通

第五:學習知識不是唯一的出路

,古往今來,當人們有錢有勢以後,無不想讓孩子出人頭地,於是竭盡全力讓孩子讀書學習,其實想想學習也不是萬能的,如果不善加利用,不知道理論聯絡實際,成為不折不扣的書呆子,就算讀萬卷書又有何益?明太祖朱元璋自知出身低微,無知無識,於是讓自己的子孫後代好好學習,結果江山就恰恰斷送在這些知識豐富、學業有成的後人手裡。唐太宗李世民做夢也想不到,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會在知識淵博的後代手中“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告訴你的孩子:只要努力,無論幹什麼都可以成功!

當今時代資訊傳輸渠道萬千,孩子成熟的年齡越來越早,父母站在時代的角度去考慮,首先需要明白的就是不可將孩子生長的年代同自身生長的年代同化考慮,杜絕“想當然”、“我覺得”,而是要真正放下身段去了解孩子,傾聽孩子。

在長期的實踐和工作中,藺教授經過分析研究,發現很多家長本身就存在情緒失調、抑鬱、人格障礙及沉浸在原生家庭傷害中無法自拔,自我沒有得到治癒和解脫,也會做出讓孩子難受,讓別人看起來扭曲的事情。

藺教授說過這樣一個案例,一個未成年孩子殺了自己的母親,這個母親生前對孩子的學習總是連罵帶打,考試成績一旦退出前三名,就一定會歇斯底里地把孩子痛打一頓,“孩子的心理已經被打擊得體無完膚了,內心痛苦扭曲,肯定就會出現比較大的問題”。

藺秀雲教授在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2020屆畢業生畢業典禮上說:決定美好人生的最重要因素並非財富或成功,而是心身健康和溫暖、和諧、親密的人際關係,其中,親密關係質量對美好人生的預測力更大。

為人父母很辛苦,做人子女也不易,在人生這條變幻莫測的道路上,既然緣分讓我們成為了一家人,就讓我們攜手與共,成就美好家庭,共創美好未來!

後注:本文關於藺秀雲解答參考引用《中國青年報》和《南方週末》對藺秀雲教授的訪談。

近期在和藺秀雲教授交流中,深感自己身為人父有很多不合格之處,也對自己以前沒有經驗對孩子的嚴苛深深自責。請各位家長相互傳閱支援,如果大家有需要,我們也可以邀請藺秀雲老師向大家講解如何做合格的家長!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