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江村,梅雪飄裙 情何限、處處消魂

攜手江村,梅雪飄裙 情何限、處處消魂

行香子·冬思

【宋】蘇軾

攜手江村,梅雪飄裙。

情何限、處處消魂。

故人不見,舊曲重聞。

向望湖樓,孤山寺,湧金門。

尋常行處,題詩千首,

繡羅衫、與拂紅塵。

別來相憶,知是何人?

有湖中月,江邊柳,隴頭雲。

攜手江村,梅雪飄裙 情何限、處處消魂

【註釋】

1。行香子:詞牌名。雙調小令,六十六字,有前段八句四平韻、後段八句三平韻,前段八句五平韻、後段八句三平韻,前段八句五平韻、後段八句四平韻三種。

2。梅雪飄裙:梅花飄雪,灑落在衣裙上。

3。消魂:魂魄離散,形容極度愁苦的狀態。

4。故人:指陳襄,字述古。蘇軾好友,時任杭州知州。

5。望湖樓:又名看經樓,在杭州。

6。孤山寺:寺院名,又叫廣化寺、永福寺,在杭州孤山南。

7。湧金門:杭州城之正西門,又名豐豫門。

8。拂紅塵:用衣袖拂去上面的塵土。

9。隴:小山丘,田埂。此處指孤山。

【譯文】

正值梅花似雪,飄沾衣襟的時候,和老朋友攜手到城外遊春。回憶舊地,處處黯然傷神,無限愁苦。去年的同遊之人已不在眼前,每當吟誦舊曲之時,就想起望湖樓、孤山寺、湧金門那些詩酒遊樂的地方。

那時遊樂所至,都有題詩,不下千首;到如今這些詩上都已落滿了灰塵,得用繡羅衫去拂淨才能看清。自離開杭州後有誰在思念我呢?當然是往日的友人了。還有西湖的明月,錢塘江邊的柳樹,城西南諸山的名勝景物呢!

【背景】

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蘇軾在杭州通判任上。宋制,知州知府總掌郡政,又設通判監政,共商和裁決管內大事。當時杭州知州陳襄,字述古,是蘇軾的至交詩友。他們都是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被排斥出朝,外任地方官職的。這年十一月,蘇軾因公到常州、潤州視災賑饑,姻親柳瑾附載同行。次年正月過丹陽(今屬江蘇),至京口(今江蘇鎮江市)與柳瑾相別。據宋人傅藻《東坡紀年錄》,此詞是蘇軾“自京口還,寄述古作”,則當作於二月由京口至宜興(今屬江蘇)途中,返丹陽之時。

【賞析】

《行香子·冬思》是宋代文學家蘇軾早期創作的酬贈詞作。此詞上片追憶與友人陳襄探梅尋春的浪漫情景,形象地表達了作者與陳襄的深情厚誼;套粒既下片繼續回味自己與友人遊賞時兩人吟詠酬唱的情形,抒寫自己對杭州友人的相思之情。全詞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宋代士大夫的生活,不僅表現了對友情的珍視,而且流露出對西湖自然景物的熱愛。詞中多用憶舊和對照眼前孤獨處境的穿插對比寫法,觸目興懷,感想當初,因此顯得情真意織湯切,詩意盎然,含蓄蘊魔保量藉,韻味深長。

攜手江村,梅雪飄裙 情何限、處處消魂

攜手江村,梅雪飄裙 情何限、處處消魂

明日詞牌

攤破浣溪沙

攤破浣溪沙,詞牌名,一名“山花子”。實為“浣溪沙”之別體,不過上下片各增三字,移其韻於結句而已。雙調,四十八字,上片四句三平韻,下片四句兩平韻。代表作有李璟,詞《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等。

攜手江村,梅雪飄裙 情何限、處處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