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能在男權世界贏得一席,且不被詬病,只因有知識,尊重知識

在我國古代社會里,女人基本是男人的附屬品,地位低下。儘管有呂后、武則天這樣的強人,也多被後人所詬病。尤其在東漢,六位太后先後臨朝稱制,這也為國家走向衰落種下了禍根。然而,這六人中的和熹鄧皇后是個例外。在她稱制的十六年裡,兩立幼帝,致使漢安帝二十七歲才親政。縱然這樣,她死後卻沒有太多的惡評。相反,向來嚴格的史官都不惜筆墨,對她大加褒揚。那麼,鄧皇后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她能在男權世界贏得一席,且不被詬病,只因有知識,尊重知識

和熹鄧皇后劇照

一、不愛紅裝愛詩書

鄧皇后名叫鄧綏,是雲臺二十八將鄧禹的孫女。從小她就表現出與眾不同的一面,六歲能讀史書,十二歲時已經通曉《詩經》和《論語》。而且,她最大的樂趣便是和幾位哥哥討論經典,時常讓眾兄弟刮目相看。在那個男權社會里,知識女性並不是人們所追捧的物件。做女人該做的事,將來嫁人才是正選,鄧綏的母親也因此經常責難她。為了讓母親心安,自此以後她白天勤修婦業,晚上繼續研修經史。也正是因為這種對知識的渴求,為她後來成為皇后、皇太后、稱制的女主做了足夠的儲備。

她能在男權世界贏得一席,且不被詬病,只因有知識,尊重知識

和熹鄧皇后劇照

二、師從班昭讓她一生受益

不管從知識還是人生的層面上,班昭對於鄧綏的成長都至關重要。漢和帝親政後,詔令班昭入宮。一來完成《漢書》的編纂,二來教授其後宮人員相關禮儀規範。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鄧綏有機會耳濡目染這位大才女的言行,這也讓從小聰慧的她很快觸類旁通,並因此受益匪淺。

在漢安帝剛即位不久,鄧綏的母親去世,她的哥哥大將軍鄧騭以此為由辭官。由於更立新帝,朝臣對此並不滿意。所以,鄧綏想借助哥哥的權力穩定朝政,並未同意鄧騭的辭行。這時,班昭講了一通道理讓她豁然開朗:“漢室本以孝治國,現在大將軍為了進孝辭官,這是德行;另外,太后想假借大將軍穩固朝政,只會讓人覺得這是縱容外戚專權。如果太后同意大將軍之請,不但可成全其孝母的美談,還可讓群臣放心,一舉兩得。”

她能在男權世界贏得一席,且不被詬病,只因有知識,尊重知識

班昭劇照

班昭實在是個聰明的女人,她說的每一句話都直切關鍵,鄧綏也因此採納了班昭的建議。不但如此,在她整個皇后、皇太后的生涯裡,十分注意對外戚的控制。在她之前,有聲名狼藉的竇憲家族;在她之後,有跋扈將軍梁冀家族。在整個東漢時代,相對來說,鄧家的危害遠沒有另外五家大,這跟鄧綏的嚴格把控有很大的關係。同時,這也是後世計程車大夫沒有過度抨擊她的一個原因。可以說,班昭的那一席話對鄧綏影響至深。

她能在男權世界贏得一席,且不被詬病,只因有知識,尊重知識

竇憲劇照

三、尊重歷史,重視文化建設

正是因為鄧綏從小對知識的渴望,在其成年後不但是個知識女性,也非常尊重知識,而這中間的紐帶便是修訂《東觀漢記》。我們現在熟知的“前四史”,在隋唐之前《後漢書》是沒有入選的,原因便是當時的人們更推崇這部《東觀漢記》。只可惜這部書隨著多年戰亂,現在大部分已經失傳。

在漢和帝時期,班昭奉命入朝完成《漢書》後,便接著在東觀藏書閣繼續編纂東漢的歷史,這期間多為鄧綏主政。自此以後,修訂歷史便成了東漢的常規工作。可以說,是鄧綏將這樣的文化建設提到了國家層面,得到了當世乃至後世的一致好評。正是因為她尊重歷史,歷史反饋給她的就多為好評了。

她能在男權世界贏得一席,且不被詬病,只因有知識,尊重知識

和熹鄧皇后劇照

《後漢書·和熹鄧皇后紀》裡記載了一個鄧綏五歲時的故事:奶奶(鄧禹的妻子)十分疼愛她,給她剪頭髮。想是人歲數大了,眼神不太好,一不小心將後額刺傷,鮮血直流。可鄧綏強忍疼痛沒有動聲,直到奶奶離開。家人都問她為何不直說,她的回答是:“怕奶奶傷心……”這個故事是真是假不好說,可如此小的一件事卻能被載入史冊就不得不讓人深思了。

即便在東漢歷史上,品行好的皇后如陰麗華、明德馬皇后,她們卻沒有類似的故事流傳下來。是她們身上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嗎?不見得,只是史官不予記錄罷了。而史官偏偏記錄了鄧綏的故事,則代表對其人的認可。也正是因為這樣,儘管她仍然有被男人們詬病的擅權問題,卻儘量被史官淡化了。而事實上,她在為政的十六年裡,功績還是相當卓越的,史官也可以趁此大書特書。於是,一個形象相對高大的臨朝女主就展現在我們面前。

她能在男權世界贏得一席,且不被詬病,只因有知識,尊重知識

陰麗華劇照

結語

鄧綏從小讀經誦典,成就了她的人生。雖然她仍然是東漢歷史上六位臨朝太后之一,在那個時代說“劣跡般般”也不為過。可她卻被另眼相看,只因為懂知識,尊重知識。所以,無論何時何地,學點歷史還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