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退位舉辦“千叟宴”,為何用過御膳後,多位老壽星接連去世?

乾隆退位後舉辦的千叟宴過後,的確有多位參加過的老壽星接連去世,但若因此怪罪乾隆,未免有失偏頗。或者說,這件事情上,乾隆應該被指責的點是耗費鉅額財力物力,而不是有損老者們的壽數。

千叟宴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眾所周知,乾隆是史上有名的好大喜功的皇帝,凡是不見得盤算經濟利益,只求個吉祥如意和好兆頭,但千叟宴卻不是乾隆首創的,而是他的爺爺康熙。

乾隆退位舉辦“千叟宴”,為何用過御膳後,多位老壽星接連去世?

康熙五十二年,8歲繼位的康熙帝60歲了,國人重整壽,皇帝更是如此。回思過往經歷,康熙感慨萬千,認為自秦漢以來,稱帝者193人,沒有一個人的統治時間有他長。

想到這,志得意滿的康熙,決定舉辦隆重的慶典活動,其中一項內容,就是在暢春園設下超大規模的壽宴,宴請各地進京祝壽的老人。

為啥說是超大規模呢?因為凡年滿65歲以上的長者,無論是官是民,各階層人士皆可參與。只要能在規定時間趕到京城,就能吃上皇帝的酒席。

光憑年齡段的設定,這場宴會的寓意就很明顯,康熙是想以“長壽”為主題,取一個吉祥的好兆頭。

訊息傳出,各地老人家激動不已。要知道,封建時代很多人活一輩子都不知道皇帝長什麼樣,現在竟然有和皇帝近距離接觸的機會,怎能錯過!

據清朝官方的統計,當時共有1900餘人前來。

宴席上,康熙極為盡興,與老人們相談甚歡,還以《千叟宴》為名賦詩一首,這就是“千叟宴”的由來。看來乾隆愛寫詩的基因,是從康熙這裡遺傳的。

康熙六十一年,69歲的康熙為了預祝70大壽,又辦了一次千叟宴。這一次,12歲的乾隆以深受寵愛的皇孫身份參與其中,盛大的宴席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乾隆退位舉辦“千叟宴”,為何用過御膳後,多位老壽星接連去世?

乾隆一生,總是拿康熙做榜樣,剛即位那會兒就許願“當政不超過聖祖的60年”。這話除了標榜政治正確,表明自己的皇位跟爺爺康熙一脈相承外,也有對自己能像爺爺康熙那樣長壽的期待。

落實到具體表現形式,就是乾隆也效仿康熙的千叟宴模式,舉辦過兩次大規模的宴會。

一次在乾隆五十年,這年乾隆已經是74歲高齡,壽數早已超過了康熙,所以雖然不是自然年齡上的整壽,也值得慶祝。而且乾隆喜添五世元孫,心情極佳,為示皇恩浩蕩,清朝官方特意組織在乾清宮舉行千叟宴,規模比康熙朝那兩次大得多,參與者有3900餘人,各賜鳩杖。

鳩杖,就是在手杖的扶手處做成斑鳩鳥的形狀。古人認為斑鳩不會被食物噎到,故以鳩杖賜年高之人以扶老。某種程度上,這就是古代的老年證。

宴會在年齡段的劃分上,規定全國範圍內只要年過60的老者,就可以參與宴席。席間,乾隆召一品大臣及90歲以上者至面前,親賜飲酒。

本次宴席中年紀最大的是一位叫郭鍾嶽的老人,據說當時竟然達到了141歲!乾隆和紀曉嵐專門為他寫了幅對聯“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內多一個春秋”,上下聯都暗含他的歲數。

乾隆退位舉辦“千叟宴”,為何用過御膳後,多位老壽星接連去世?

另一次在乾隆86歲的時候。儘管乾隆依然精氣神很好,但由於他即位初為表示對祖父康熙深深的崇敬之情,許下過在位不超過康熙61年記錄的誓言,於是主動選擇內禪於嘉慶,自己退位為太上皇。

雖說退位,可實際上軍政大權照舊掌握在乾隆手裡,他還是住在皇帝專屬的養心殿裡,只是換了個太上皇的稱呼而已。新鮮出爐的皇帝嘉慶並沒有決策的權力,其地位和太子儲君類似。

禪位剛3天,乾隆就跑出來繼續刷存在感,在寧壽宮皇極殿再次舉辦千叟宴。這是清朝四次千叟宴中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次,列名參席者3056人,列名邀賞者尚5000人。

對於年近90的乾隆來說,60歲在他眼裡還是有代溝的年輕人,因而這次千叟宴的年齡界限,提高到了70歲。

席間有兩名百歲老人,106歲的熊國沛和100歲的邱成龍,乾隆稱他們為“百歲壽民”、“昇平人瑞”,賞六品頂戴。至於90以上者,乾隆像上次一樣親自賜酒,並賜七品頂戴。

然而,乾隆所不知道的“樂極生悲情節”是,多位參與此宴的老壽星,回去後就離世了。原因何在?不算複雜,一說大家就明白了。

乾隆退位舉辦“千叟宴”,為何用過御膳後,多位老壽星接連去世?

能夠活到八、九十歲乃至上百的高壽者,必然有個共同點,生活規律。什麼時間吃飯、吃什麼、吃多少以及休息時間,都有一定的規律,一旦這種規律被打破,肯定會影響到身體的健康。

皇帝請客,席上估計都是平常吃不到的山珍海味、珍饈佳餚,而且還是皇家規格的超一流待遇,激動的情緒一上來要是控制不住吃得過量,對已經衰老的身體也是種極大的負擔。據說現場暈倒、樂倒、飽倒、醉倒的老人不在少數。

況且,京城本地人也就罷了,如果是從外地風塵僕僕趕來,身體會很疲憊,導致發病很正常。古代行路難,別說是老人,年輕人都吃不消長途跋涉。

儘管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但老壽星們臨終那一刻,會怪乾隆請自己來赴宴嗎?很大機率不會。生命的最後時刻,能走進皇宮見到皇帝,參與此等盛事,劃上這個以死為終點的句號也算值得。

乾隆的這次千叟宴,意味著乾隆時代的結束,是歷史上千叟宴的絕唱,也是清朝由盛轉衰的一個節點。自此之後,清朝再也無力承辦如此規模的宴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