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小心崴腳了,應該怎麼辦?又有哪些快速恢復的小技巧呢?來看看

人在行走、跑跳、運動時,稍一不注意就會出現足裸部受傷的情況,俗稱“崴腳”。那麼出現崴腳情況時怎麼處理,如何快速恢復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不小心崴腳了,應該怎麼辦?又有哪些快速恢復的小技巧呢?來看看

什麼是崴腳?

崴腳是指人的足踝部在異常外力作用下發生了軟組織損傷的情況。人的踝關節是由骨骼、關節囊、肌肉、肌腱、

神經

、血管、筋膜等組成,除了骨骼以外,關節囊、神經、血管,肌肉、肌腱等統稱為軟組織。當發生了崴腳,只要沒有骨折,我們都認為是足踝部的軟組織損傷。

不小心崴腳了,應該怎麼辦?又有哪些快速恢復的小技巧呢?來看看

常見的足踝部損傷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足踝部的骨折,稱之為“關節骨折”或“踝關節骨折脫位”;另一種沒有骨組織的損傷,僅有軟組織損傷,我們稱為“踝關節軟組織損傷”,即“崴腳”。

崴腳的原因

由於正常踝關節內翻的角度比外翻的角度要大得多,所以崴腳的時候,一般都是腳向內扭翻,受傷的部位在外踝部。不少人是先使勁揉搓疼痛的地方,接著用熱水洗腳,活血消腫,最後強忍著疼痛走路、活動,為的是別“存住筋”。但實踐證明,這樣處置崴傷的腳是不妥當的。

不小心崴腳了,應該怎麼辦?又有哪些快速恢復的小技巧呢?來看看

因為區域性的小血管破裂出血與滲出的組織液在一起會形成血腫,一般要經過24小時左右才能修復,停止出血和滲液。如果受傷後立即使勁揉搓,熱敷洗燙,強迫活動,勢必會在揉散一部分瘀血的同時加速出血和滲液,甚至加重血管的破裂,以致形成更大的血腫,使受傷部位腫上加腫,痛上加痛。人們常說的“存住筋”,實際是損傷以後軟組織發生粘連,影響了功能活動。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損傷的中後期。所以,受傷後幾天內的活動受限,一般都是因為疼痛使活動受限,而不是粘連所致的“存住筋”。

崴腳後怎麼辦?

第一是止疼。應當立即停止行走,使損傷的足踝部得到休息,從而減輕因為損傷引起的疼痛和不適。有人崴腳後忍痛行走,認為活動活動就好了,這是錯誤的觀念。忍痛行走或活動會加重損傷,不利於損傷組織的恢復。

不小心崴腳了,應該怎麼辦?又有哪些快速恢復的小技巧呢?來看看

第二是冷敷。可以用冰袋或者其他溫度比較低的物品放在損傷的踝關節部位,降低區域性的溫度。冷敷的目的是使損傷部位的毛細血管收縮,達到減少出血和滲出,防止區域性腫脹的目的。同時,冷敷有減輕疼痛的作用。冷敷應在受傷後立即進行,一般持續做1—3天,即傷後48到72小時內,損傷的區域性不用熱敷,而用冷敷來止痛和防止腫脹。

第三是做損傷足踝關節的加壓包紮和固定。目的是透過區域性纏繃帶的方法壓迫損傷的血管,減少出血和滲出,從而減輕組織的腫脹和疼痛。同時,加壓包紮也起到踝關節區域性固定作用,可減輕疼痛和因為區域性不穩定或者活動產生的組織再次損傷。

不小心崴腳了,應該怎麼辦?又有哪些快速恢復的小技巧呢?來看看

第四是在充分休息,避免活動的基礎上抬高患肢,促進受傷肢體的血液迴流和減少受傷組織的淤血,達到減輕腫脹的目的。可以將受傷的肢體抬高10到20釐米,也就說,如果人平躺狀態,把患肢抬高10到20釐米,高於心臟的水平,就可以達到促進血液迴流,減輕踝關節腫脹的目的。

崴腳快速恢復幾個小技巧:

適當活動。在傷後腫脹和疼痛進行性發展的時候,不要支撐體重站立或走動,最好抬高患肢限制任何活動。待病情趨於穩定時,可抬高患肢進行足踝部的主動活動,但是禁做可以引起劇痛方向的活動。等到腫脹和疼痛逐漸減輕時,再下地走動,時間宜先短一些,待適應以後慢慢增加。

正確按揉。方法是用手掌大魚際按在區域性,壓力以雖疼尚能忍受為宜。時間是持續按壓2~3分鐘再緩緩鬆開,稍停片刻再重複操作。每重複5次為一階段,每天做3~4個階段較合適。出血停止之後做揉法,用大魚際或拇指指腹對區域性施加一定壓力並揉動,方向是以腫脹明顯處為中心,離心性地向周圍各個方向按揉,每次做2~3分鐘,每天做3~5次。

不小心崴腳了,應該怎麼辦?又有哪些快速恢復的小技巧呢?來看看

合理用藥。宜外敷五虎丹,內服跌打丸、活血止痛散等。後期可用中草藥燻洗。如果手邊沒有中成藥,也可以把麵粉炒黃,用米醋調和敷在患處,來代替五虎丹,效果也比較理想。用一小撮花椒,一小把鹽煮水燻洗,代替中草藥效果也不錯。

保護:可以用石膏,也可以用夾板或者護具保護踝關節固定於中立位。傷後7~10天還是以休息為主,必要的行走如上廁所可以進行,但儘量少走。

適當負重:踝關節損傷後休息僅限於踝關節損傷初期,休息時間應儘可能短,踝關節長時間無負重對關節存在潛在傷害,並可以導致關節組織生物力學和形態的負性改變。所以,在腫脹小腿、支具保護下儘早恢復步行。

不小心崴腳了,應該怎麼辦?又有哪些快速恢復的小技巧呢?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