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性害羞”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在後天社交中形成的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在生活之中,我們不可避免地都會有害羞的時候。例如,在我們還沒有掌握熟練的技巧之前,又一定要上臺演講的時候,我們的手、腳都會不自覺地發抖,害羞到極致的時候,甚至連聲音都會發抖。

當我們在與陌生人交往的時候,大部分人都很容易因為對方的一舉一動而感受到驚慌失措,尤其是在自己喜歡的異性面前,這種驚慌失措的情緒會被無限地放大。

害羞是一種很複雜的情緒,也是一直很常見的情緒,害羞與很多其他的情緒相連線,例如緊張、害怕、嬌羞、焦慮、膽怯等等。

例如我們上述說的演講,當一個人在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當眾演講,這種害羞之中其實還包括著緊張、焦慮以及膽怯,是一種複合型情緒。

心理學:“性害羞”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在後天社交中形成的

每個人都有明確的樹立自我價值的需求,所以,人們都害怕在大庭廣眾之下出醜,給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而當一對相互吸引的男女單獨相處時,他們的害羞之中還包括著緊張、侷促、嬌羞等等,也是一種複合型情緒。他們會在意自己的表現是否良好,會不會給對方留下不好的印象,害怕對方會看不上自己,因為自己的表現並不好而離開自己。

透過上述的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發現,害羞在不同的情境之下都會有些不同的內涵。

“性害羞”指的是當個體在與異性的相處過程中產生的一種害羞情緒,

“性害羞”並不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

,因為,透過心理學家的研究我們發現,

大多數兒童都是沒有性意識的,兒童在生活之中既不知道避嫌,也不會排斥異性的夥伴。

心理學:“性害羞”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在後天社交中形成的

但是,隨著個體年齡的成長,生理方面也會變得逐漸成熟,個體的性意識也會逐漸地增強,並且,由於第二性徵的出現,個體也獲得了性別角色,他們逐漸地開始有了性別意識,知道了男女有別,並且會開始逐漸有意識地與異性朋友拉開一定的距離。

尤其是處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他們正處於一種個生理方面飛速發育的時期,他們或許會對自己的變化產生疑惑,與此同時,由於生理的發育,他們會逐漸對異性產生朦朦朧朧的愛慕之情。

但是,此時的少男少女們並不瞭解到底什麼是性,也沒有接受過什麼正規系統的性教育,所以,很多青春期的孩子會對性產生牴觸,更有甚者會做出相反的行為來掩飾自己的無知。

並且,這種“性害羞”的情緒並不是只出現在青春期的少年身上,在很多成年人的身上“性害羞”也有所體現。

心理學:“性害羞”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在後天社交中形成的

很多人在追求自己心儀的物件之時,也有可能會表現出“性害羞”的情緒,這種情緒與害怕緊密聯絡,一方面,他們不知道對方是否會拒絕自己,另一方面,他們也擔心自己會給對方留下什麼不好的印象,導致對方對自己的好感度降低,最終因此離開自己。

這種現象其實很好理解,當一件事情與自己無關的時候,無論它擁有多大的吸引力,都會由於低水平的自我捲入,所以,人們不會有太大的感覺。

而當一件事情與自己有關的時候,就比如追求自己心儀的物件,就會由於高水平的自我捲入,而感覺到對方對自己來說就很重要,一旦失去對方自己的生活就會變得支離破碎,因此,就會感受到非常的焦慮與膽怯,這就是“性害羞”的一種表現。

心理學:“性害羞”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在後天社交中形成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人們會產生“性害羞”這種情緒,也是因為人們都害怕來自他人的評價。

無論是在何時何地何種情境,也無論對方是我們的陌生人還是親人,只要人存在於這個社會之中,就一定會害怕來自於外界的評價。

例如,當一個人獨自待在一個空間之中,他們也許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對的,但是他們還是會去做。但是同樣的事情,如果不是獨處,身邊有一個或幾個人,那這個人一定不會去做。

同樣的,即使我們與自己最親密的人待在一起,我們也會擔心他們會對自己做出負面的評價,更不用說是外人或是陌生人了。

心理學:“性害羞”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在後天社交中形成的

所以,人們即使是在結婚之後,“性害羞”這種情緒也是存在的,只不過在戀愛的初期,“性害羞”這種情緒出現得較為頻繁。

綜上所述,當彼此之間相互瞭解的程度比較低的時候,也就是“性害羞”情緒出現最頻繁的階段,這也是愛情最甜美的時機。

- The End -

作者 | 湯靡達

編輯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Sarner, M。 (2018, December 12)。 Still Have Your Childhood Teddy? The Psychological Power of The Toys We Keep。 The Guardian。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