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每個抑鬱症的背後,都是太執著,這就是佛教講的“我執”

抑鬱症:每個抑鬱症的背後,都是太執著,這就是佛教講的“我執”

​我們來看佛教對我執的解釋:

指對一切有形和無形事物的執著,指人類執著於自我的缺點。包括自大,自滿,自卑,貪婪等,放不下自己,心中梗著非常大、非常粗、非常重的我。執著自己的想法、做法、人格等。

“我執者”常常表現不自覺的行為方式和說話方式,儘管外界已經提出了反對意見,但還是執著於自己的認知。

“我執者”常常把我覺得,我認為等掛在嘴邊。思維方式和應對外界的方式僵化。不懂變通。即使其認知方式和思維方式已經嚴重威脅到自己的生活,但還是意識不到,或者不願意改變自己。因為在他們的思維中,改變自己不如承受不幸,改變會打破原有習慣的模式和安全體驗,也就是說,改變對他們來說是危險的。即使,現在痛苦或者不如意,但是我熟悉的,掌控的。改變意味著我失去對我的掌控。一旦對我的掌控失效。將會是災難性的,

從另一方面講,就是對自己太執著,對自己的身體太執著。

抑鬱症:每個抑鬱症的背後,都是太執著,這就是佛教講的“我執”

太執著於自己的身體

就像某些疑病症的人,稍微有點不舒服,就認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到處求醫。事實上身體很好。因為從內心恐懼他身體與他分離。當一個人太關注自己,關注自己的身體,就相當於拿一個放大鏡來觀察事物,就會放大事物的形狀,而事物的真相就擺在那裡,只是你放大了自己的焦慮而不能自拔。

太執著於自己的想法和思維

認為自己就是對的,根本就沒有認真分析別人的意見,就武斷地下結論。這是我們經常看到的執著,而這些往往是隨著年齡越大,於是執著於自己的認知。而不用一種開放性的心態來面對外界,往往給自己和家庭都來帶不可莫名的傷害,比如:一個總是暴躁而發火的父親,一個懦弱而忍氣吞聲的母親。可以想象孩子在這樣的環境長大,多半都帶焦慮抑鬱的特質。事實上父母親一直都執著於自己認知而不改變,這才是可怕的地方。

太執著於財富和金錢

對財富和金錢的執著,從另一方面講,就是對失去的恐懼。財富固然重要,但財富只是一種載體,一種人生工具。只有在你利用它時,它才會產生價值,如果運用不當或者對財富認識不當,財富對我們而言是一種災難。你看那些那些貪官,貪了很多錢,事實上也沒用出去。沒有產生價值不說,反而落得牢獄之災。

有些朋友,因為某些原因損失了財富,終日變得鬱鬱寡歡,自責自罪,焦慮不安。但實際上財富和金錢是流動的,你只是在某段時間進行保管,大不了你後代再給你保管幾代。最終都會迴歸社會,因為它來自社會。而你最終會迴歸大自然,因為你來自大自然。

你對財富無非也是對安全的牢牢把控,而真正的安全來自內心,來自,無論天地怎麼飄搖不定,我都能找到安全落腳點。

抑鬱症:每個抑鬱症的背後,都是太執著,這就是佛教講的“我執”

太執著於身份和地位

身份和地位是人的標籤,是人價值的自我認同和社會認同。也是我們存在社會關係的區別。

很多人太執著於自己的標籤,當他失去這個標籤的時候,無法接受。甚至失去生命來維護這個標籤。因為他把這個標籤已經內化成了自己一部分。撕掉標籤等於說是失去自己,但本質上二者是分離了。只是一段時間內的社會行為的概括而已。

很多朋友因為生意失敗,而借酒消愁,抑鬱焦慮,自閉自責。不願放下曾經成功的標籤,不願放下自己的身段和麵子,從頭再來。其實有時候,你邁出那步,才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還有朋友因為欠網貸被催債而自殺的,無不是對自己面子的執著,好像被知道欠債了是極其羞辱的事情,欠債金額不足以摧垮他,而是別人知道他欠款可以摧垮他,可以,想象對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自己是有多麼的執著,為了這個別人心目中的自己而可以放棄生命。

太執著於各種情感

對情感的執著,對親情,對愛情,對友情的執著。經常我們看到在兩性關係中斷後,自殺輕生的,在親人過世後,抑鬱厭世的。比比皆是,其本質就是對情感的執著。都是在所有關係中依賴和佔有的結果,是失去自我完整那部分,在情感關係中的補償,當補償那部分被拿走後,而產生的失去的心理應激反應。

而真正的關係是分離,而不是在一起。作為一個成年,在心裡上不依賴任何一段關係,不執著於任何一段關係。關係的產生和失去是必然,只是在一段時間記憶體在。

太執著於過去和未來

對過去的受到的創傷和委屈執著,對過去失敗的悔恨和自責執著。不願意和解過去,也不願原諒自己和他人。帶著受害者的模式生活,攻擊自己。這就是典型的抑鬱症的執著模式。

對未來總是提心吊膽,恐懼失去,害怕得不到。總是把生活過在未來而焦慮不安,而生活永遠在當下,這才是事物的真相。這就是典型的焦慮症的執著模式。

“我執”就像一個放大鏡,根據每個人的讀書深淺,決定同一件事情放大的程度;

同樣的事情,“我執”度數低的人,能妥善處理,很快就過去。而”我執“度數高的人無限放大自己的遭遇,帶來的種種執念,最終難以自拔。

抑鬱症:每個抑鬱症的背後,都是太執著,這就是佛教講的“我執”

“我執”源於自我中心主義,太關注自己或關注自己有關的人和事物,除此之外的眾生漠不關心。

所以,我們能帶著平等心和慈悲心來看待眾生,如果我們從自身的關注,開始關注外界,放下自利的心,原諒他人,也原諒自己。心量必然隨之放大,我執也就慢慢放下。

那些還處在抑鬱焦慮等各種痛苦中的朋友,還處在各種的執著中而放不下。有些甚至還沒意識到,或者即使意識到了,而不願意去改變,因為承受不幸要來得簡單得多,而改變更冒險而不可控。

然而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打破我執,因為只有打破我執,就會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