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漪房“母憑子貴”當上皇后,為何相比長子劉啟卻更偏愛次子

文|榮榮

編輯:鍾毓

在古代封建社會中,特別是在豪門之家,經常出現“母憑子貴”一說,其實即使在現在的文明時代,這一招仍然好用。只不過,在古代如果一個女子一生不能產下個一男半女很難在家族中容身,甚至將“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作為清規戒律,而如今就沒有封建社會那麼嚴苛了。中國自古就有“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但如果家中有兩個及以上的兒子時,除了女子更不受重視外,男子的重視程度也有所差異,比如有的家庭更寵愛長子,認為長子是家庭的頂樑柱、接班人,而有的家庭則更寵愛幼子,因為幼子一般年齡最下,而且更招老人疼愛一些。其實所有的這些傳統觀念都是根深蒂固的紮根於每個時代、每個家庭當中的,它沒有尊卑貴賤之分,比如說古代的皇室之家,一母所生數子,仍然具有這種現象,而非常奇怪的是很多母儀天下的太后居然都比較偏愛小兒子。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竇太后偏愛梁王劉武,甚至希望這個小兒子能夠登上皇帝寶座,這是為什麼呢?

竇漪房“母憑子貴”當上皇后,為何相比長子劉啟卻更偏愛次子

01

更想要保護弱勢一方

很多家庭都會出現這麼一種情況,特別是孩子多的家庭,那就是“父母的偏心”,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一個同性,那就父母偏心的這個孩子一定是在能力上或是其他方面都不如其他的孩子。而父母的偏心,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為想要保護比較弱勢的這一方才做出了相對不公平的舉動。這是人的本能,更是為人父母的本能。在古代的皇權繼承過程中,講求的是“嫡長子繼承製”,因此在皇帝與皇后的第一個兒子出生後,他就成為了重點保護和培養的物件。而次子的待遇就完全不同了,他們到了一定年齡就要離開父母去自己的封地,等長大了或許還會被作為儲君的政治敵人。是否能得善終還是個未知之數。

劉恆在登基之後,首要任務就是將自己與竇漪房的長子劉啟立為太子,這遵從“嫡長子繼承製”的禮法和規矩。而竇漪房也是“母憑子貴”,憑藉長子劉啟的地位順利成章的榮升為皇后。如此一來,地位有先後,竇漪房就沒有權利參與立誰為太子的事情上 。隨著兩個孩子的不斷長大,被當成儲君重點教育和培養的劉啟實力與能力越來越強大,同時還用了眾多朝臣的擁護。相比較之下,次子劉武既接受不到能力和實力的培養,也沒有擁護者,顯然他成了母親竇漪房心中的弱勢群體,作為母親,更滋生出來自母親的保護慾望。

竇漪房“母憑子貴”當上皇后,為何相比長子劉啟卻更偏愛次子

02

母子感情的弱化

劉啟從小就被作為儲君培養,培養的不僅是詩書禮教,治國之道,保國之策,還有作為繼承人的威嚴,因此身體力行都要有為君的樣子。因此,小小的劉啟被迫離開母親的懷抱,整日接受著洗腦般的訓練,漸漸的雖然培養其了當權者的威嚴,但與母親的情分也漸漸的淡化了。相比較整日陪在竇漪房身邊的次子劉武,竇漪房自然更有母子之間的親暱與信賴。

竇漪房“母憑子貴”當上皇后,為何相比長子劉啟卻更偏愛次子

03

次子與生俱來的討好

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很多家庭的次子都非常會討好大人,有人管這個叫做“求生欲”。因為比長子出生的完,在次子出生後,家裡的一切都是長子的,或是為長子所準備,即使得到也是長大不要了的。於是次子就衍生出了透過討好大人來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的本事。比如次子劉武就整天對竇太后噓寒問暖,明知母親大人很好,仍然要表現出關懷備至的模樣,這樣竇太后怎能不高興。相比較長子劉啟,他不具備關懷他人的能力,因為從小就沒有人培養他這種能力,他知道為君之道、明白治國之道,但對於如果對父母盡孝,他卻全然不知。

竇漪房“母憑子貴”當上皇后,為何相比長子劉啟卻更偏愛次子

04

釋放錯誤訊號

其實作為同父同母的兄弟,劉啟與劉武的兄弟情分極好。在劉啟登基後,也不忘偶爾與弟弟把酒言歡。可在劉啟的一句醉話當中,卻留下了皇權隱患。據悉,劉啟喝醉後,曾向劉武表明心跡,說自己駕崩會把皇權傳給弟弟。“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劉武把皇帝哥哥的這句話轉述給了母親竇太后,竇太后聽了非常高興,一方面是兄弟和睦令做母親的欣慰,另一方面說明皇帝對這個弟弟的能力表示認可,做母親的亦感到欣慰。隨著“七王之亂”的爆發,劉武確實展現了自己的實力,不僅把叛亂擺平,也讓眾朝臣對其刮目相看,皇帝劉啟也開始對他施以重用。此時的劉武又開始想入非非,認為自己可能是劉啟的重點培養物件,自己即將成為皇帝的接班人。

竇漪房“母憑子貴”當上皇后,為何相比長子劉啟卻更偏愛次子

05

聰明的竇太后

但不久劉啟就立了皇長子劉榮為太子,在這段時間,劉武清醒了一段時間,意識到自己之前可能是一廂情願,是自己的幻想,但不久他又重新獲得了希望,因為劉啟把太子給廢掉了。這一次,竇太后趕快抓住時機,親自出面提出要立劉武為接班人的事情。對於母親的突然施壓,還沒等劉啟表態,朝廷重臣紛紛表示反對,而這些重臣中後來很多都遭到了劉武的暗殺。這件事情加大了事態的發展,如果按照刑法,劉武定當被處死,而這個後果母親竇太后理解但是全然接受不了。她明白了劉啟沒有立劉武為接班人的意向,她也不想強求,但她必須救下次子劉武,於是上演了一處自導自演的好劇。竇太后是個聰明的女人,也是個理智的女人,她成功挽救了次子劉武的性命,但也看出了劉武的野心,他並不是自己眼中那麼弱勢群體,於是在後來也不再一味的偏袒這個次子了。

—END—

《漢書·儒林傳》

《史記·外戚世家》

《漢書·外戚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