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三次親征高句麗是否是隋朝滅亡的真正原因 你知道嗎?

隋煬帝楊廣是歷史上隋朝的第二任皇帝,是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次子。歷史上對他的評價是功過參半,但是隋朝的滅亡是楊廣一手造成的。也正是因為他一些政策上和戰略上的錯誤方針,造成了隋朝過早的滅亡。關於這個朝代滅亡的原因特別的多,其中有一個比較重要事件那就是楊廣三徵高句麗。

楊廣三次親征高句麗是否是隋朝滅亡的真正原因 你知道嗎?

高句麗(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是位於東北亞的一個古國也可以稱之中國的政治行政區,發源於今日中國吉林省一帶高句麗地跨鴨綠江兩岸,位於今中國遼寧東部、吉林中部和朝鮮北部。遼寧東部、吉林中部古稱遼東,很早即入中國版圖,只是後來被高句麗侵略佔了而已。

楊廣三次親征高句麗是否是隋朝滅亡的真正原因 你知道嗎?

那麼隋煬帝楊廣為什麼要三次征討高句麗呢?隋煬帝楊廣在位期間有位下臣黃門侍郎裴矩,他曾經就告訴過隋煬帝:“高句麗這個地方,本來就是個用竹子記錄的國家,大周的時候特意給了箕子的封號,到了漢朝當時還只是三個分開的郡縣,直到晉朝的時候才佔領了遼東形成了現在的高句麗”。 裴矩這裡將高句麗政權所佔之地往上追溯到西周以前,下至魏晉時期,無可辯駁地指出遼東為中國領土。還有就是高句麗四處聯結反隋勢力,一直在隋朝的邊境興風作浪,是隋朝邊境不穩定的因素之一。所以才有了楊廣三徵高句麗。

楊廣三次親征高句麗是否是隋朝滅亡的真正原因 你知道嗎?

第一次征討高句麗:隋煬帝在大業八年(612年),以要恢復遼東故地為藉口,聲言“眷彼華壤,翦為夷類”,並指責高麗“兼契丹之黨,虔劉海戍,習靺鞨之服,侵軼遼西”。因此藉口高麗王不肯入朝,下令東征。這次征討高句麗是楊廣用了兩年的時間做準備,從南北征調士卒一百一十三萬餘,兵分水路兩軍:陸軍集中於涿郡(今北京);水軍集中於東萊(今山東萊州),並在實地集中造船,造海船的民工日夜站在水中,導致面板潰爛,腰部以下部分都生蛆,造成病死的民眾很多。另徵調民夫二百萬,用以運送衣甲、糧食等,來保障行軍後勤。這次的征討可以說隋軍以慘敗而告終。無論在財力上還是軍隊的損失上,對於隋朝來說都非常的慘重,但是隋煬帝仍然沒有吸取教訓。

第二次征討高句麗:隋煬帝在大業九年(613年)。距上一次征討只過去了一年,隋煬帝就開始發動了第二次征討戰爭。渡過遼水同樣圍攻遼東城,雙方正你來我往的拉鋸戰時,隋朝與高句麗都傷亡慘重。而國內楊玄感感覺楊廣會找機會要殺掉他,便乘著楊廣帶兵出征的機會起兵反隋,洛陽告急。楊廣被迫從遼東撤軍。遼東沒有攻下來,而後院又失火,楊廣兩頭都沒有顧上。這一次仗還沒有打多久,就已經狼狽的把軍隊帶了回來。部分沒有及時撤回計程車卒還被高句麗殺掠,真的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第三次征討高句麗:大業十年(公元614年)。隋煬帝第三次發動戰爭,下詔再次徵發天下兵員,攻打高句麗。可是隋軍士卒在東進的路上就開始相繼逃亡。不久後隋朝國內已經大亂,而且徵調計程車兵多數未能按期到達。這時高句麗也因為多年同隋朝的戰爭,使國力衰弱,就派遣使者假意向楊廣投降,隋煬帝非常高興,更是因為隋末農民起義已遍及全國,隋王朝岌岌可危,最後只好藉此機會議和收兵班師返回。

三徵高句麗給隋朝的統治政權帶來了十分負面的影響。三次大規模的征戰,不僅嚴重損耗了隋朝的國力,亦造成了百姓民不聊生,鉅額物資損失,過度征斂破壞了隋朝的經濟,嚴重激發了階級矛盾,最終導致了隋末農民起義的爆發,使隋朝統治崩潰、名存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