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走西口,是從哪兒走到哪兒,為什麼要走西口?

走西口是中國歷史上一次著名的、大規模的人口遷移活動,與此相同的還有闖關東、下南洋,10年前,一部《走西口》電視劇,生動地還原了這一段歷史,“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實在難留”這一首蒼涼而悲愴的民歌《走西口》,唱出了多少人的心聲,也是跟隨著歌聲,主人公田青和姐夫梁滿囤,從山西出發,背井離鄉,開始了闖蕩的生活。

歷史上的走西口,是從哪兒走到哪兒,為什麼要走西口?

西口是哪裡?

闖關東是去東北、下南洋是去東南亞,走西口是去哪裡呢?

明朝時期,中原還沒有完全消除北方勢力的威脅,成祖皇帝在邊關設九鎮,防禦外敵,合稱九邊重鎮,到明朝中後期,雙方關係有所緩和,也確實需要通商往來,於是,在張居正等人的主持籌劃下,明王朝與蒙古俺答汗簽訂了

“隆慶和議”

,其中就有通商互市一條,隨著政策的開放,漢人和蒙古人越來越多地聚集到邊境做生意,於是乎,這些被開放通商的地方,就被稱作“口”。

歷史上的走西口,是從哪兒走到哪兒,為什麼要走西口?

什麼是西口呢?

西口是明朝的長城要塞,位於山西朔州右玉縣,也叫殺胡口,這個名字就非常形象,長城內外兩族人民的關係可見有多緊張,到清朝才改名叫殺虎口,說明關係緩和了嘛。

西口從此成為了西北商道的重要交通樞紐,走出西口,商人們就可以與蒙古、甚至俄羅斯人做商議,簡直是打開了新天地,但是,中華民族歷來都是農耕民族,中國人濃濃的鄉愁,是骨子裡的,不可割捨的,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一畝三分地,老婆孩子熱炕頭,那才是最好的生活,誰願意背井離鄉,做個居無定所的遊子呢?

歷史上的走西口,是從哪兒走到哪兒,為什麼要走西口?

為什麼要走西口?

實際上,明朝與蒙古通商貿易後,除了西口殺虎口以外,還有一處很重要的通商口岸,位於河北張家口,也稱東口。自從口岸開放,明朝中期到民國初期,將近400年時間,無數山西、陝西、河北幾省人民背井離鄉,透過東、西兩口抵達蒙古的歸化城、土默特、察哈爾、鄂爾多斯等北方城市,其實就是為了謀求一條生路,無意中也就帶動了北部地區的繁榮和發展。

歷史上的走西口,是從哪兒走到哪兒,為什麼要走西口?

大規模的走西口事件發生在清光緒年間,也許是帝國走向衰落,就連老天爺都不作美,光緒年間山西等地連年大旱,出現了“丁戊奇荒”——堪稱史上最大的旱災,其中又以晉北地區乾旱最為嚴重,部分地區連續幾年滴雨未下,看過《西遊記》鳳仙郡一集都知道,幾年不下雨人民是個怎樣的生活狀態。

自然災害,是走西口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歷史上的走西口,是從哪兒走到哪兒,為什麼要走西口?

可能走西口的人民自己也沒有想到,最初只是為了逃避天災人禍,求條活命而已,他們竟然透過經商創造了歷史,誕生了無數富豪,走西口的主體是山西人,山西簡稱晉,大批大批的晉商,由此發家,我們熟悉的喬家、曹家等,就是透過走西口富起來的晉商,他們留下的喬家大院、曹家三多堂,也成為了豐富的建築遺產。

走西口,是一部辛酸的移民史,也是一部奮鬥的創業史。

歷史上的走西口,是從哪兒走到哪兒,為什麼要走西口?

歷史上的走西口,是從哪兒走到哪兒,為什麼要走西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