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規曹隨”的背後,隱藏的激烈爭鬥,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蕭規曹隨”的背後,隱藏的激烈鬥爭,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蕭規曹隨”這個典故來自漢初丞相蕭何與繼任丞相曹參執政的連續性,蕭何制定的規章制度,到了曹參這裡,被繼續執行。蕭規曹隨這個詞一開始是褒義詞,隨著時代的進步,就略帶貶義了。

“蕭規曹隨”的背後,隱藏的激烈爭鬥,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蕭何影視形象

蕭何與曹參在漢朝建立之後,歷來不睦,為什麼曹參繼任丞相後,卻完全按照蕭何的施政方針來繼續行政,而不進行更改呢?接下來周書紀年就談一談蕭規曹隨背後的成因。

先來看一看典故的兩個主人公。蕭何大家都很熟悉,漢初三傑之一,善於理政,長於內治。漢初被評為功臣第。一,周書紀年就不再展開了。

曹參與蕭何在劉邦起事之前就已經熟識,曹參地位比蕭何略低,有時甚至是蕭何的下屬,二者在長期的鬥爭中配合默契。漢朝建立之後,二者之間的友誼好像被打破了。

“蕭規曹隨”的背後,隱藏的激烈爭鬥,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曹參影視形象

《史記》記載:“上已橈功臣,多封蕭何,至位次未有以復難之,然心欲何第。一。陛下雖數亡山東,蕭何常全關中以待陛下,此萬世之功也。今雖亡曹參等百數,何缺於漢?漢得之不必待以全。柰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萬世之功哉!蕭何第。一,曹參次之”

“蕭規曹隨”的背後,隱藏的激烈爭鬥,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劉邦影視形象

蕭何鎮撫後方,功居第。一,曹參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身披七十餘創傷,卻排第。二。對此很多功臣頗有怨言:“平陽侯曹參身被七十創,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

從這裡可以看出,蕭何與曹參在排名的時候,發生牴牾,以至於劉邦不得不把曹參調出中。央,去齊地擔任國相。

對此周書紀年認為,從蕭何晚年自汙與曹參為相之後的豁達行為來看,二者之間並沒有太大的矛盾,如此不睦,反倒有做作的嫌疑。

“蕭規曹隨”的背後,隱藏的激烈爭鬥,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蕭何影視形象

曹參在齊地擔任相國之後,接受了奇人異士蓋公的建議,施政無為而治,這是符合齊國實際情況的。齊國相對於其。他地區,經濟實力較好,無為而治會讓齊國發展得更好。

蕭何死前,漢惠帝詢問過蕭何對丞相的推薦人選。《史記》記載:“何素不與曹參相能,及何病,孝惠自臨視相國病,因問曰:“君即百歲後,誰可代君者?”對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參何如?”何頓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蕭規曹隨”的背後,隱藏的激烈爭鬥,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漢惠帝影視形象

而遠在齊國的曹參,聽聞蕭何的死訊時,“蕭何卒。參聞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將入相”。居無何,使者果召參”

從這兩天我們可以看出,蕭曹二人其實並無太大的矛盾,甚至可以誇張點來說是“心有靈犀一點通”的。

曹參到了朝廷之後,令人。大失所望,他並沒有改變蕭何的施政方針,而是全盤照搬實行,自己則飲酒作樂。蕭何的政令真的沒有任何更改的地方了嗎?周書紀年認為絕。無可能,任何制度隨著時勢的發展,必然要做出改變,那曹參為什麼不行變通呢?

根源只有一個,那就是此時的權。柄在呂后而不在漢惠帝手中。簡而言之,漢惠帝召回曹參不過是為了利用曹參的威望,進行改。革而逐步收回自己的權力。

“蕭規曹隨”的背後,隱藏的激烈爭鬥,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呂后影視形象

久歷人事的曹參對此洞若觀火,絕。不會輕易掉入彀中,況且漢初各項制度建立以來,還沒有到要必。須更替的地步。曹參不變動施政的方針,從實際上恢復了漢朝的國力,也為自己留下了歷史美名。

漢惠帝對此當然不滿了,他派曹參的兒子,去責問曹參。《史記》記載:“參子窋為中大夫。惠帝怪相國不治事,以為“豈少朕與”?乃謂窋曰:“若歸,試私從容問而父曰:‘高帝新棄群臣,帝富於春秋,君為相,日飲,無所請事,何以憂天下乎?’然無言吾告若也”。

“窋既洗沐歸,窋侍,自從其所諫參。參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當言也。”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曹參對於漢惠帝的試探,透過痛打自己的兒子,非常乾脆地迴應了漢惠帝。

等到漢惠帝親。自詢問時,曹參將漢惠帝與劉邦作比較。漢惠帝自然承認不如劉邦了,曹參也大方地承認不如蕭何,這樣就從根源上為自己的蕭規曹隨找到了能站穩腳跟的理由。

漢惠帝企圖藉助功臣曹參與蕭何的矛盾,進行改。革而削弱呂氏力量的可能由此破滅,漢惠帝只能無奈地說:“善。君休矣!”

“蕭規曹隨”的背後,隱藏的激烈爭鬥,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曹參影視形象

周書紀年認為,蕭規曹隨的主觀原因是曹參不願意轉入到激烈的宮廷鬥爭中去,為了保全自己而做出的舉措。在客觀上,蕭規曹隨又符合漢初的發展實際情況,不折騰,不亂政,為漢朝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最。後,借用宋代詩人陳普的一首詩來結尾。

《詠史上·曹參》

陳普 宋

人彘風腥起兩宮,艾豭歌唱滿秦中。

酒壺不但容齊獄,時事方宜用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