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的西晉:武帝登基時就已註定,司馬炎以為萬全,結果加速滅亡

我國曆史上,王朝開國有兩種模式,一種是白手起家,推翻原有的統治階層,在帝國的廢墟上重建一個新帝國;第二種是借殼上市,利用合法的手續從上一任帝國的手上取得統治權,成為這個帝國的主宰。

短命的西晉:武帝登基時就已註定,司馬炎以為萬全,結果加速滅亡

而歷經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三人奠基,司馬炎才最終稱帝的西晉帝國明顯屬於後一種。

一、西晉開國的畸形政治局面

兩種模式的優劣也十分明顯。

一種模式的優勢是可以取得一個相對團結、清明的政治局面,但劣勢是反對的人很多,要成功很難。第二種模式恰恰相反,在獲得了權力之後,走個形式相對容易,但劣勢也十分明顯,如果不做出巨大的改革,那麼原來帝國的存在的弊端也會越來越大,最終導致帝國的吸血蟲越來越多而發展越來越難。

顯然,西晉的開國屬於第二種模式,最要命的是,在第二種模式開國的王朝中,西晉的改革阻力還是最大的。

在這裡,子彧要為司馬炎澄清一下,司馬炎算不得優秀的帝王,但也不是草包庸才。受禪之後,司馬炎執政前期,為了帝國的繁榮,在政治制度、民生經濟(比如戶調式)、軍政、法律(比如《泰始律》)方面也做了不少的改革和創新,希望把帝國帶上一個強盛的道路。

短命的西晉:武帝登基時就已註定,司馬炎以為萬全,結果加速滅亡

然而,西晉帝國改革的阻力,應該是歷朝開國最大的,而這個阻力來自於兩個方面:

其一,日益強大的世家大族。世家大族發源於西漢中後期,在東漢初年已經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社會群體了,光武帝時的“度田”沒能徹底貫徹,隨著東漢帝國的沒落,他們有了更加優良的發育土壤。三國梟雄紛紛打壓士族,到了曹丕這裡,卻不得不制定九品官人法來換取他的合法禪位,可見當時世家大族的地位已經到了什麼程度。

西晉帝國的皇位由曹魏而來,自然也繼承了這些政治遺產。因此一開始,西晉帝國面對的就是極其強大的世家大族們,還有他們能幫助他們合法發展的九品官人法的升遷制度。這種情況溫和的政治改革根本不能動搖他們在帝國內部的地位。

其二,兩代帝王的正統性不足。如果西晉帝國是依靠軍隊起家的,倒也可以血腥的方式打壓世家大族,然而司馬家本來憑藉政變上臺,勢必要爭取世家大族的合作;而司馬昭、司馬炎兩代帝王又都有正統上的瑕疵:司馬昭的執政地位繼承自其兄司馬師,且生前曾說要把大位還給司馬師後裔;而司馬炎卻是司馬昭嫡子,而當時過繼給司馬師的兄弟司馬攸尚在人間。不僅如此,司馬炎、司馬昭繼承於制度已經向對完善的盤子,司馬炎即位多年,都沒有與之匹配的名聲威望來支撐他做一些激進的改革。

短命的西晉:武帝登基時就已註定,司馬炎以為萬全,結果加速滅亡

為了增加世家大族的認可,司馬氏家族地位的每一次提升,都必然要以給予世家大族一些政治特權為代價。到了司馬炎稱帝后,世家大族已經隱隱然從皇權之側挖掉了很大一塊蛋糕。

而這兩方面的阻力結合在一起,最終導致了西晉皇權不振、世家大族權力越來越大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在當時一些著名的事件中,都顯示出了這個趨勢,比如王愷與石崇鬥富事件、賈充督軍西北任命的失敗、賈南風太子妃的上位和廢黜失敗等等。

因此,西晉開國不久就陷入了世家大族權力過大、皇權不振的畸形政治形態。

對於這些問題,司馬炎並不是沒有看到,也想要解決,比如他對一些寒門官員(比如張華)的任用及寬容,也曾想要改善士族壟斷帝國朝堂的現象。

二、司馬炎的解決辦法

司馬炎本來不得不對世家大族採取懷柔的政策,現在為了帝國的平衡,也要採取寬容的政策來對待一些寒門官員,這樣司馬炎就從一個開國皇帝變成了一個好好先生。司馬炎明白這樣下去是不行的,提拔個別寒門官員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因此,司馬炎也在積極尋找別的辦法來解決這一問題。

那麼,司馬炎找到的辦法是什麼呢?

答案是,分封宗王,達到新的政治平衡。

司馬炎的分封宗王政策被認為是走了曹魏宗室無力的老路,然而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其中有世家大族的力量。正是因為大多數世家大族選擇了與司馬氏合作,曹魏才無力反抗的。而現在世家大族的力量更加強大,那麼要對抗他們,也必須分封更加強有力的宗藩來拱衛皇室。

雖然這一政策被後世廣泛批評,但這是司馬炎覺得能想到又能做到的最好的辦法了。

早在泰始元年,司馬炎就分封叔祖父(司馬孚)、叔父、伯父、兄弟、堂兄弟等27人為宗王。

短命的西晉:武帝登基時就已註定,司馬炎以為萬全,結果加速滅亡

等到武帝諸子長大後,最遲在太康十年(289年),武帝諸子全部封王。除了即位為帝的惠帝司馬衷、早夭並且除國的司馬景、司馬衹、司馬憲、司馬該、司馬謨、司馬恢,加上後來成為晉懷帝的司馬熾,在晉武帝司馬炎死的時候,武帝一脈大約留下了11個王國。

楊元后生毗陵悼王軌、惠帝、秦獻王柬。審美人生城陽懷王景、楚隱王瑋、長沙厲王乂。徐才人生城陽殤王憲。匱才人生東海衝王祗。趙才人生始平哀王裕。趙美人生代哀王演。李夫人生淮南忠壯王允、吳孝王晏。莊保林生新都懷王該。陳美人生清河康王遐。諸姬生汝陰哀王謨。程才人生成都王穎。王才人生孝懷帝。楊悼後生渤海殤王恢。餘八子不顯母氏,並早夭,又無封國及追諡。-《晉書》

雖然歷朝皇子們大多封王,但是如此濫觴的王爵也是不多見的。然而,還不止如此,因為武帝還賦予了宗王們諸多特權。

首先,諸王的封邑十分巨大,比如秦王司馬柬封邑多達十萬戶;其次,司馬炎將王國分為大國、次國、小國,他們擁有不同數量的護衛軍隊;最重要的是,司馬炎晚年給予了他們專鎮地方的權力,比如用秦王柬都督關中,楚王瑋都督荊州,淮南王允都督江、揚二州,汝南王亮出鎮許昌。這意外著他們可以合法調動當地的駐軍。這一點使得諸王的軍政權力十分巨大。

為了帝國的傳承,在分封及管理王室這件事上,司馬炎幾乎花了一生的時間。雖然這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士族的問題,但也並不像許多人認為的無腦的政策。

短命的西晉:武帝登基時就已註定,司馬炎以為萬全,結果加速滅亡

西晉衰落的問題,也並不是一個廣封宗室的問題可以說得過去。宗王們最多算一根引線,而真正的火藥,司馬炎對後事的安排。

三、三方混戰

公元290年,55歲的司馬炎已經看到了生命的終點,然而他身後的帝國,卻遠遠不能讓他放心。

太子司馬衷的執政能力有目共睹,想要憑藉他來管理好這個帝國一點也不現實,但司馬炎還是堅持以司馬衷為帝國的繼承人。

因此,為了晉帝國能夠平穩的過渡到孫子司馬遹的手上,司馬炎做了三個方面的政治安排。

短命的西晉:武帝登基時就已註定,司馬炎以為萬全,結果加速滅亡

其一,為司馬衷贏得士族的擁護。既然搬不倒士族,那麼只能贏得他們的支援。司馬炎堅持為司馬衷迎娶了賈充的醜女兒賈南風,而不是衛瓘溫婉賢淑的女兒衛氏,不是因為其他,只是因為賈氏和他背後士族聯盟的政治實力。而後廢賈風波中,賈氏的力量和立場得到了證實。

其二,母族楊氏的擁護。司馬衷之母是司馬炎摯愛的皇后楊豔。楊豔死,司馬炎又立其族妹楊芷為皇后。司馬炎又以楊芷之父楊駿為車騎將軍,寵幸無比。楊氏曾是東漢四世三公的大族,在曹操時代遭到削弱。現在重新提拔他們,司馬炎相信,他們一定會感恩戴德,忠心輔佐出自楊氏所生的司馬衷。

加上前面的司馬氏宗王們,司馬炎做了三方安排,分別代表了外戚(楊氏)、士族(賈氏)、宗室(司馬諸王)。這其中,楊氏和賈氏的權力來自於司馬衷,而諸王又是司馬衷的兄弟叔伯,司馬炎的政治平衡是,外戚、士族、宗王三方只能輔佐司馬衷,同時又相互掣肘,不至於一家獨大,司馬家的政權也就穩固了。

然而,司馬炎失算的不只是楊駿,而賈南風是一個更加瘋狂的人。

司馬炎死後,楊駿迅速作威作福,既想要把政權牢牢的掌握在手裡,又沒有威望和能力鎮撫群臣。而皇后賈南風抓住了這個機會,利用楚王司馬瑋扳倒了楊駿。

短命的西晉:武帝登基時就已註定,司馬炎以為萬全,結果加速滅亡

賈南風在朝政上倒還勉強合格,但對於權力的慾望卻使她變得瘋狂,先殺了太后楊芷,又殺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司馬家的諸王開始感到了巨大的不安。

終於,在賈南風向太子司馬遹下手時,趙王司馬倫(司馬昭幼弟)下手了。然而,司馬倫的才能更加不足以掌控朝政,終於,擁有專鎮地方的司馬諸王開啟了一輪又一輪的血腥屠殺。中央政府官員換了一批又一批,最後終於連皇帝也換掉了。

楊駿和賈南風一個比一個瘋狂,終於迎來了血腥的八王之亂,而八王之亂洗空了東晉政府的朝堂。

四、徹底崩塌的華夏

如果說八王之亂洗空了朝堂的話,士族的腐敗和清流的流行,則挖空了帝國的中層牆角。

早在司馬昭時期,由於連續的政治高壓和頻繁的朝堂變局,許多士大夫開啟了遠離朝堂、融入江湖的模式,逐漸發展成為“清流”,簡而言之就是,寄情山水,不問朝政。

而同時,到了晉武帝時期,官吏和士大夫奢靡成性,不理世事。在晉武帝朝曾任三公之位的何曾,面對子弟們的浮華之風,曾生氣的說他們早晚會敗掉家業,然而他自己同樣奢侈腐敗,尸位素餐。

面對這樣的西晉帝國,終於有人看到了機會,這個人就是匈奴劉淵。早在晉武帝時期,西晉允許五胡內遷,匈奴、鮮卑、羯族、氐族等少數民族大量活躍於長城以內,甚至於長安附近的扶風等郡縣。這樣,華夏在面對五胡的時候,首先沒有了地理的阻擋,其次也深刻了解學習了中原文化。於是,進化後的五胡迅速將掏空了的西晉帝國打翻在地,華夏徹底崩塌了。

短命的西晉:武帝登基時就已註定,司馬炎以為萬全,結果加速滅亡

總的來說,司馬炎為了防備士族勢力的繼續擴大,廣封宗王;又為了保護司馬衷的地位,一手安排了賈氏和楊氏組合;同時對五胡內遷沒有加以防備和融合。前兩個方面掏空了西晉的實力,而後一個安排為晉室安排好了掘墓人。

在始作俑者楊駿的慫恿之下,聞到了血腥氣的賈氏、司馬諸王、五胡先後發難,西晉終於徹底倒下了。

文/子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