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蘇軾,因寫詩獲罪,在詩中他到底寫了什麼?

在漢朝的時候,御史臺經常種植柏樹,而柏樹上則常常棲息著烏鴉,所以人們常稱御史臺為“柏臺”或者是“烏臺”,而同時也戲指御史們都是“烏鴉嘴”。宋代著名的大文學家蘇軾因為寫詩而獲罪,而此案由御史臺一手操辦,所以人們把這一冤案稱之為“烏臺詩案”。

大文豪蘇軾,因寫詩獲罪,在詩中他到底寫了什麼?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詩人,書畫家,四川眉山人。家教良好,其為文汪洋恣肆,詩詞清新豪健,奔放靈動,逸態橫生,才思四溢,被人們尊稱為豪放派的代表,在書畫和學術上也有較高的造詣。

有人說蘇軾是一個時運不濟的天才,他剛進入了仕途不久,就被捲入了一個巨大的政治旋渦。以神宗、王安石為首的政治實權集團,他們提倡改革,實施新政;而以司馬光為首的一批元老舊臣們,則堅持反對改革,抵制新法。而蘇軾卻堅定地站在了司馬光的一邊。

大文豪蘇軾,因寫詩獲罪,在詩中他到底寫了什麼?

熙寧三年,蘇軾寫了《上神宗皇帝》一書,公開反對變法,接著又寫了“再論”和“三論”,開始註定了他坎坷的一生,顛沛流離的命運。

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就被貶為杭州通判,接著轉任密州、徐州,元豐二年(1079年),他被調任為湖州太守。之後,他寫了一份《湖州謝上表》,有以下內容:

大文豪蘇軾,因寫詩獲罪,在詩中他到底寫了什麼?

“……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意思就是說:您知道我愚老不能適應新的形勢,不能去追陪那些新進者,但是您又覺得我雖年老卻不愛生事,於是就派我去管管那些小民。

這份《謝上表》被王安石等人拿去仔細閱讀,他們當然聽得懂蘇軾的“弦外之音”,御史中丞李定、舒覃、何正臣等人摘取蘇軾《湖州謝上表》中語句和此前所作詩句,以謗訕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蘇軾,在神宗的默許之下,蘇軾被抓進了烏臺,而且一關就是四個月,他每天都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寫的詩的由來和詞句中典故的出處。

大文豪蘇軾,因寫詩獲罪,在詩中他到底寫了什麼?

剛開始,蘇軾只承認《山前絕句》等詩是反映了一些民間疾苦的,但絕無冤謗之心。後來,在被審訊折磨後,他身心疲憊,於是對這些被指控的“罪詩”,一一作出違心的解釋。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山前絕句》這首詩和蘇軾被逼招供的“供詞”:《山村絕句》第二首雲:

老翁七十自腰鐮,慚愧春山筍厥甜。

豈是聞韶解忘味,邇來三月食無鹽。

大文豪蘇軾,因寫詩獲罪,在詩中他到底寫了什麼?

蘇軾的供詞就是:“此詩意言山中之人飢貧無食,雖老猶自採筍蕨充飢,時鹽法峻急,僻遠之人,無鹽食用,動經數月……以飢鹽法太急也。”

此詩表現出了憂國憂民,但由於有心人等刻意挑剔,蘇軾的文字罪就在所難免了。同樣的“罪詩”還有很多,若細細去品讀,便會發現中國的文字羅網是何等的殘酷,而中國文人在文字羅網中的掙扎又是多麼的無力與和可笑。

大文豪蘇軾,因寫詩獲罪,在詩中他到底寫了什麼?

蘇軾被捕後生死未卜,一日數驚。在等待最後判決的時候,他的兒子蘇邁每天都會去監獄給他送飯。但由於父子不能見面,所以早就在暗中約好:平時只送蔬菜和肉食,如果有什麼壞訊息,就改為送魚,以便心裡早作準備。一天,蘇邁因銀錢用盡,需要出京去借,便將為蘇軾送飯一事委託給了一位親戚代勞,卻忘記告訴了他與父親暗中約定之事。這一天,這個親戚正好得到了一批醃魚,就在飯裡給蘇軾送了魚。蘇軾見到魚後大吃一驚,以為自己凶多吉少,便以極度悲傷之心,為弟弟蘇轍寫下了訣別詩兩首,請獄卒轉交給弟弟蘇轍。其中一首是這樣寫的:

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闇自亡身。

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

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

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

大文豪蘇軾,因寫詩獲罪,在詩中他到底寫了什麼?

這兩首詩很快就傳到了神宗的手上,據說,神宗當時讀了詩,動了慈悲之心,為蘇軾的才華所折服,而那些想置蘇軾於死地的人,再羅織罪名,也就無濟於事了。

仁宗太后在臨終時對神宗說,“蘇氏兄弟選中進士,先皇非常高興,說他為子孫找到兩位相才。如今,他們不但沒有受重用,還被小人陷害,蘇軾無非是作了幾首小詩,發了一點牢騷,這只是這些文人的習性,你可不能冤枉無辜啊,否則先皇在天之靈也不會安心的。”神宗聽後非常感動,為遵從仁宗太后的遺囑,他決心放了蘇軾。

大文豪蘇軾,因寫詩獲罪,在詩中他到底寫了什麼?

此案歷經了四個月,雖然最後蘇軾沒有被蒙冤死去,但是此案發生期間也牽連了一大批官員,他們大多都遭貶或罰銅。這是蘇軾一生中影響最大的一次,也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文字獄。詩案是蘇軾一生的轉折點,蘇軾由當初的“奮厲有當世志”“致君堯舜”,轉變為“聊從造物遊”的藝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