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戰衛國,越戰越強|“小國”以色列,為何能“吊打”阿拉伯?

以戰衛國,越戰越強|“小國”以色列,為何能“吊打”阿拉伯?

流浪的猶太民族一直在前往迦南的路上。當耶路撒冷城牆上阿拉伯旗幟已經飄揚了一千多年,那選擇迴歸上帝應許之地的不僅有猶太人,隨之而來的還有血與火的戰爭。被穆斯林國家包圍的以色列能在夾縫中生存強大嗎?

艱難復國路

歷史上,猶太民族長時間定居於大致在如今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一帶的土地上。由於羅馬帝國的擴張,國破家亡的猶太民族被迫流亡世界各地。

後來阿拉伯帝國從東羅馬帝國手中奪取了現在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大量阿拉伯人移民耶路撒冷,久而久之這裡就成為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家園。

猶太人在他國缺乏歸屬感,他們渴望以耶路撒冷為國都建立一個真正的屬於猶太人的國家。

為此猶太人掀發起名為“錫安主義”的復國運動,在英國人的幫助下,越來越多的猶太人開始迴歸“祖國”。

以戰衛國,越戰越強|“小國”以色列,為何能“吊打”阿拉伯?

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種族滅絕,刺激了一大股猶太人“移民潮”,與此同時,更加堅定猶太人復國的決心。

1947年聯合國大會透過決議在巴分別建立阿拉伯國和猶太國。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正式成立。猶太人認為他們是回到了本來屬於他們的土地上,而在阿拉伯人眼裡,這些外來的猶太人則是居心叵測的侵略者。回顧歷史,雙方都視對方為邪惡的異教徒,又更何況二者擠身在堆滿火藥桶的中東地區。

以戰衛國,越戰越強

“我們同情猶太人,可是他們建國要在我們的土地上割讓領土?……為什麼要損害與猶太人的苦難毫無干係的巴勒斯坦人民的利益?”

以巴分治後,面對不公平的領土分割結果。極度不滿的阿拉伯聯軍主動發起戰爭,突如其來的入侵讓缺乏準備以色列猝不及防,氣勢洶洶的阿拉伯聯軍將以色列逼入絕境。

以戰衛國,越戰越強|“小國”以色列,為何能“吊打”阿拉伯?

剛從產房裡出來的以色列似乎就要被送入太平間。就在這時,聯合國出面調停,雙方達成四周的停火協議。

這是以色列爭取的結果,也是緩兵之計。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以色列動員了全球各地的猶太人,在猶太人的一直努力下以色列建立起了強大的國防軍。

這個節點成為了影響戰爭形勢的分水嶺。爾後以色列國防軍轉守為攻,打得阿拉伯聯軍節節敗退。第一次中東戰爭,以以色列勝利告終。

中東無和平,停戰只是為開戰做準備。

第二次中東戰爭,埃及推行的蘇伊士運河國有化運動觸動了英國人和法國人的核心利益,而埃及又是阿拉伯聯軍的主要領導國。

以戰衛國,越戰越強|“小國”以色列,為何能“吊打”阿拉伯?

於是以色列夥同英法聯軍入侵埃及,因為出師不義,英法以倍受國際社會的譴責,加上埃及人民的奮力抵抗,三國聯軍只能無奈選擇退兵。

儘管如此,以色列在此戰中還是收穫頗豐,明敗暗勝。

不甘失敗的阿拉伯聯軍在蘇伊士運河戰爭過去不久後再一次捲土重來。埃及為此做足了準備。但由於戰略失誤,約、埃、敘先後被迫接受停火協議。

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大獲全勝,直接佔領了敘利亞、埃及大片領土,大範圍擴張了戰略縱深。

隨著美蘇在中東角力的加劇,三年後,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阿拉伯聯軍欲一雪前恥,收復失地,並希望擴大戰果以換取更多的談判籌碼。

然而阿拉伯聯軍再次折戟,在蘇聯人的幫助下,阿拉伯聯軍起初顯示出了非勝不可的氣勢,但以色列背靠美國這座大山,又一次置於死地而後生。

這場戰爭投用大量新武器,是一場高含金量的現代戰爭。

經歷四次中東戰爭後,阿拉伯國家依然心有餘而力不足。

以戰衛國,越戰越強|“小國”以色列,為何能“吊打”阿拉伯?

越戰越強的以色列選擇了主動出擊。為了打擊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以色列出兵黎巴嫩。可想而知弱小的巴解根本就無力對抗。

以色列在完成其戰略目標後撤兵。1982年第五次中東戰爭結束以後,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雖然衝突不斷,但趨於平穩。

長年被戰爭損耗的各方開始寄希望於和平解決爭端。儘管和平之路曲折,但至少有個盼頭。毋庸置疑的是,以色列是和平談判中的優勢一方

。從滅國邊緣到登頂中東,我們甚至可以說,戰爭造就了以色列。

人和則國強,小邦不可輕

按理來說,以色列能在戰爭中存活下來就已經是一個奇蹟,更不要說它在戰爭中逐漸發展為發達國家。

以色列的發展離不開美國人的幫助,但不能是解釋以色列所有成功的主要原因。

以戰衛國,越戰越強|“小國”以色列,為何能“吊打”阿拉伯?

像阿拉伯國家這樣扶不起的阿斗,蘇聯人的輸血以助也阻止不了阿拉伯聯軍的兵敗如山倒。所以“人和”是致勝的關鍵。

以色列國土面積不過3萬平方千米,毫無戰略縱深可言,阿拉伯聯軍哪怕是用“人海”戰術也能平推,但還是敗了,而且敗得一塌糊塗。

阿拉伯聯軍名義上是互幫互助的穆斯林兄弟,但參戰的阿拉伯國家同床異夢,除了第一次中東戰爭相對團結,其它時候都是各懷鬼胎的。

這樣鬆散的聯盟怎麼可能打得過全國擰成一股繩的以色列。

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如今的阿以早已是天壤之分。以色列建國初就設立了一套相對完善的資本主義民主政體。

以戰衛國,越戰越強|“小國”以色列,為何能“吊打”阿拉伯?

以色列以猶太人為主體,猶太民族有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的之稱,究其原因就是猶太人熱愛知識。

富裕的猶太人減去了以色列的原始積累環節。在健全的體制下,以色列成為了經濟強國。

不僅如此,以色列人最大程度上發揮了猶太人在科技方面的潛能。國土狹小,環境惡劣,以色列人就打造科技種植精準灌溉,拓寬了國家的人口承載能力。

為了應對危機四伏的外交環境,以色列在軍事工業上投入巨大,軍事工業作為大型綜合類產業帶動了以色列各種科學的發展,這個小國數十年間培養了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以色列的出色教育體制還在源源不斷地向國家輸送人才。

為了保衛發展成果,軍隊建設是少不了的。由於利益捆綁,以色列可以輕而易舉地買到美國的尖端軍事裝備。

不僅如此,以色列自己也能研發製造頂尖武器。以色列被認為是有核國家,多項證據指出在以色列的軍火庫裡存放著不少的核子武器。

以戰衛國,越戰越強|“小國”以色列,為何能“吊打”阿拉伯?

如果說這樣的戰略恐嚇型武器實用價值不高,那麼我們可以看看他們計程車兵如何。在以色列,除特殊情況外,年滿十八週歲的公民都被要求服兵役,他們受到最精良的訓練從而成長為最優秀的戰士。

高素質計程車兵配合著高階武器,以色列國防軍足以吊打世界上一眾自詡的“軍事強國”。

出於戰略需要,以色列國防軍在中東戰場上,“閃電戰”近乎無敵。以色列雖然是小國,但也是舉足輕重的強國。

翻開《聖經》你會發現,猶太人在大多數的時間裡都是強國的依附者,獨立自絕與他們無關—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流亡的痛苦讓猶太人格外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國家。歷史讓猶太人明白怎樣保護好自己,所以以色列只能不斷前進。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對於在夾縫中生存的以色列來說發展才是硬道理,不強大就是滅亡。孟子曰:“……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以色列唯有強大方可生存,除此之外再無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