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乙卯歲(1555年),鄭州中原區大李村“中立堂”李氏家譜序

創修家譜序

吾鄉大姓李氏,相傳自趙宋以來,為鄭裕族,世家州廨xiè(舊時官吏辦公的地方)之南。胡元叔季無以相尋,譜牒散落,無由考稽(jī考核)。暨(jì直到)我太祖高皇帝掃除外寇,奠立中原,流離歸業,民皆安堵(安定)。

嘉靖乙卯歲(1555年),鄭州中原區大李村“中立堂”李氏家譜序

李氏有諱成者,仍依故址,復以財雄於鄉,生二子:曰欽,曰鎮。洪武初被命徵為富戶,成以欽應命,遂調京師,子孫世業焉。留鎮寧家,始置產於京索間,抵今二百年,其族益大,漸事禮文。昔之戒事穡人者,今則詩書奕業矣,昔之典計牙籌者,今則冠裳繼世矣。

嘉靖乙卯歲(1555年),鄭州中原區大李村“中立堂”李氏家譜序

六代孫太學生中節,慨然有志,曰國有史,家有譜,所以辨昭穆紀實,行人道之所宜,急焉者也。於是上溯祖禰,下迄曾玄,不虛美,不隱惡,世系實行,昭然在目,展矣一家之史也。夫是舉也,在節固不失為孝子慈孫,使後之為子孫者,復以今日之心為心,知善可為而為之,惡可戒而戒之,務本力農,執經遜業,則李氏一譜,光昭前後,世美無窮,而節之心雖千百世如一日也,後世其勖(xù勉勵)渚(zhǔ)。

時 嘉靖乙卯歲(1555年)上冬一日

同里人 程師孟 拜敘

嘉靖乙卯歲(1555年),鄭州中原區大李村“中立堂”李氏家譜序

創修家譜記

謹按蘇老泉(蘇洵)譜法,以所知者為始,因尊成為一世祖,鎮為二世祖焉。彼時雖居州城內,而州西二十五里姜村保,有吾姓別墅,大李莊田地俱在莊之四圍,遂遷鄉居。餘之一支,又自大李莊,遷居至滎之東四十里須水鎮。

太學生 中節

考證

大李李氏原祖塋在鄭州城南二里,為李成以上先祖的墓地,直到清朝光緒年間,李氏後裔尚在此立碑紀念,預防他人侵奪墓地。可見,李氏家譜所謂“相傳自趙宋以來,為鄭裕族”,所言不虛。從民國初年鄭縣地圖可以看出,大李莊和朱莊歸鄭縣管,其西部和北部南部的村莊,都歸滎陽縣管轄。

嘉靖乙卯歲(1555年),鄭州中原區大李村“中立堂”李氏家譜序

1916年鄭縣地圖

第六世太學生李中節,主持修家譜,考證嚴謹,只往上追溯了五代人,其中有些人他還見過,所以,家譜的可靠性很強。家譜中有生卒年月可考證的,為第四世李春,字夢陽,生於正統14年(1449),卒於嘉靖10年(1531),壽83歲。曾任周藩膳宰,塋在須水鎮東五里堡今文昌閣西北隅立祖官路北。

明朝嘉靖之前,庶民是不準立祠祭祀始祖的,上祭不可超過四代。嘉靖九年(1530)二月,夏言上奏嘉靖皇帝,獲准允許庶民建立家廟祭奠先祖。部分家族開始編修家譜。

大李李氏因為經濟條件好,族人重視,所以率先編修的家譜。大李李氏家譜是鄭州市較早編輯的家譜,根據祖塋,家族歷史追溯至北宋。有名諱可考證的一世祖和二世祖均為元朝出生的人,明朝要求上祭的四代人,當時都有牌位存在,所以,所記資料有根據和證據,資訊很可靠。可引作信史。

嘉靖乙卯歲(1555年),鄭州中原區大李村“中立堂”李氏家譜序

鄭州其他家譜,大都是清朝康熙以後編纂的,上訴幾代人,只能到明朝中期。以上先祖名諱和事蹟不可考。有些所謂山西洪洞縣大槐樹移民,基本上都是無稽之談——這麼大規模的移民,明朝《鄭州志》並沒有記錄,相反明朝嘉靖《鄭州志》記錄的一些家族資料,證明他們在元朝時期就生活在鄭州。其中一些元朝的官員的功德碑也證明,元朝時期,鄭州人煙稠密,經濟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