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來時怎樣自救?這篇逃生攻略請收好!

地震來時怎樣自救?這篇逃生攻略請收好!

根據資料統計,地震造成人員傷亡的主要原因是由土木建築物倒塌造成,所以地震發生時人們是否能迅速反應,是減少傷亡的關鍵。如果遭遇地震時我們能冷靜地做出判斷,科學地做出選擇,採取正確的緊急避險措施,就能有效地保護自己。

那麼你知道在地震時應該如何保護自己嗎?如果被困在廢墟中,應該如何自救?如果在震後想參與救援,又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我們特地整理了六個關於地震時自救與逃生的必備知識,快點來了解一下吧!

地震來時怎樣自救?這篇逃生攻略請收好!

(防震避災演練)

一、地震發生時我們在室內,應如何自救和逃生?

如果地震發生時我們在室內,來不及前往室外,就應該選擇相對安全的位置避震。

如果在家裡,可以選擇躲到臥室床底下、衛生間或者其他堅固的傢俱下方;如果是在學校或辦公室,可以躲到課桌或辦公桌下。

在躲避的時候,可用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煙塵的吸入。

如果地震時我們在高層建築內(十幾層或者幾十層高的建築物),來不及下樓,就要採取下列措施:

第一,開啟房門,便於地震後逃生,也方便接受救援;

第二,關閉電源開關和燃氣閥門,避免因地震導致的次生災害,從而減少救援難度;

第三,不要乘坐電梯逃生,也不要跳樓逃生,等待強震過後再迅速有序撤離。

二、如果地震發生時我們在戶外,應該怎麼做?

如果在戶外時發生地震,我們應該第一時間就近躲避,不要隨意走動。

如果我們在比較空曠的地方,就蹲在安全的地方,不要隨意走動;

如果我們在山下,就注意避開山邊地帶,因為地震後有可能發生滑坡和泥石流;如果在地震後遇到滑坡和泥石流,那就要想向垂直於滾石的運動方向快速逃離。

地震來時怎樣自救?這篇逃生攻略請收好!

(學生參加疏散演練)

三、如果地震後我們被困在廢墟中,應該如何逃生?

如果地震後我們被困在廢墟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保證自己的生存條件。

爭取儘快找到食物和水,節約使用;同時減少活動,儲存體力;如果有受傷,要想辦法進行包紮。

其次,應該爭取與外界取得聯絡。

可以仔細聽聽周圍的聲音,辨別是否有人。聽到人聲時,可以透過敲打鐵管、牆壁等物體發出聲音,作為求救訊號。但注意不要長時間大聲呼救,因為這樣很容易消耗體力。

其次,在無法與外界取得聯絡的情況下,可以嘗試自己尋找通道。

如可以向有光、通風的位置移動,清除一些簡單的障礙物來開闢通道。但需要注意,如果開闢通道過於困難(比如耗時長、費力大、不安全等),應該停止開闢,儲存體力等待救援。

四、如果震後我們想參與救援,應該注意什麼?

首先,救援時應該先救近處的人、容易救的人。

如果我們發現周圍有人被困住,應該及時救援,避免造成不該有的損失。這樣可以加快救援速度,擴大救援隊伍。

其次,先救“生”,後救“人”。

在地震時,為了能及時救援,加大救援隊伍的力量,我們應該先保證被救援人員的生存,比如保證基本的呼吸條件、飲食和飲水條件等。同時,可以先救青壯年,讓他們也成為救援隊伍的一員,擴大救援隊的力量。

五、遇到被埋壓人員,我們應該如何救援?

如果在救援過程中遇到被埋壓人員,有幾點要注意:

首先要保證被埋壓者的生存條件。

扒挖過程中應儘早使封閉空間與外界溝通,以便新鮮空氣注入。同時,先讓被埋壓者的頭部暴露在空氣中,清除口鼻內的塵土,保證基本的呼吸條件,之後再讓身體的其他部位露出。同時,在扒挖過程中可以遞給被埋壓者一些水、食物、藥物,來增加其體力。

其次,扒挖過程中應該注意保證被埋人員的安全。

如在靠近被埋人員時,不要使用尖銳的扒挖工具。扒挖過程中要注意不能破壞原有的支撐結構,避免發生坍塌,確保不會對被埋壓者造成新的傷害;拔挖過程中如果有灰塵,要及時噴水降塵,避免救人者和被救者呼吸困難。

六、救援後,如何救治和護送傷員?

對於剛剛被救出來的傷員,我們需要矇住傷員的雙眼,避免強光刺激;同時,給予必要的心理撫慰,避免情緒激動;最後,要及時對傷口進行處理。在運送傷員的過程中,可用衣被、繩索、門板、木棍等組合成簡易擔架搬運傷員。在這個過程中,如果需要給傷員喝水時,一定要先從少量開始,以免大量飲水造成急性胃擴張,導致嚴重後果。

將傷員送到安置點後,首先要仔細觀察和詢問傷員的傷情,給予及時的救治:

地震來時怎樣自救?這篇逃生攻略請收好!

(醫護人員為學生講解急救知識)

如果傷員呼吸停止,要及時進行心肺復甦急救;如有流血的外傷,立即直接壓迫傷處止血;不要移動重傷員,除非有傷情擴大的緊急危險;用毛毯包裹傷員,以保持體溫;

對於頸、腰部疼痛的患者特別要注意讓他平臥,並儘量躺在硬板上,搬運時保證其頭顱、頸部和軀體處於水平位置,以免造成脊髓損傷;

對於昏迷的傷員,需要讓其平臥,且將其頭部後仰、偏向一側,及時清理口腔的分泌物,防止其呼吸道堵塞;

這些關於防震減災的小知識你瞭解了嗎?很多人感覺地震離自己很遙遠,但是往往發生的時候卻束手無策,這些關於防震減災的知識是我們每個人都應當瞭解的,未雨綢繆,為自己的生命負責!

(作者:和卓琳)

科學性把關:應急管理部宣教中心高階工程師張英博士;北京市應急管理局專家、註冊安全工程師、一級註冊消防工程師,於洋

參考文獻: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