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總是能在日文中看到中國的“繁體字”日文是如何形成的!

引言

我們時常會在日本進口商品的介紹書上看到一些日本文字,即使對日文一竅不通,我們依然能夠多多少少認識幾個“日本文字”,這是為什麼呢?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在密密麻麻“不知所云”的日本文字中,竟然夾雜著幾個漢字。這些漢字大多數是沒有被簡化的繁體字,或是發生了“變形”。

除此以外,從日文的書寫結構中,我們也能夠捕捉到漢字書法的影子,這又是為什麼呢?根據史料文獻和日本考古研究我們可以瞭解到,早在公元前1世紀,漢字就已經從東遼、朝鮮一帶傳入日本的福岡、九州等多地。漢字的形體如小篆、隸書等經過貿易往來同樣被帶到日本,這被日本人視為神聖而莊嚴的幸運符號,引來了大批日本人效仿。久而久之,日本文字在寫法和筆鋒上變得和漢字尤為接近……我們知道,日本文字中“假名”包括了平假名和片假名,這二者有什麼區別呢?

為何總是能在日文中看到中國的“繁體字”日文是如何形成的!

日本語,簡稱日語,日語的書寫文字即是日文。日文是日本列島的大和民族通用的文字,在網際網路語言使用排名中,日語僅次於英語、漢語、西班牙語,排到了第四位。日文的特徵之一就是其書寫的複雜性,這種複雜性和漢字相比,對於大多數外國人來說,想必是“小巫見大巫”!日語,在形態學上屬於黏著語,在詞彙方面除了本土文字,又容納了別國傳入的文字,這些“外來語”主要包括漢字和英文字。相比於英語的系統和單調,日文和中文一樣,有著發達的敬語體系,在口語和書面語上均有男女老少、普通與鄭重、尊稱與謙稱之分,更具“人情味”。因此,對於老外來說,學習日語的困難程度絕不小於學習中文!

為何總是能在日文中看到中國的“繁體字”日文是如何形成的!

唐高宗時期,唐朝軍隊在朝鮮和日本軍隊首次交鋒,最後日本軍隊鎩羽而歸。從此之後,日本全面向唐朝看齊,派遣眾多學者學習中國文化與語言文字,學習唐朝的經濟體制和政治制度,在盛唐時期,來到大唐的日本人多達數萬人。日本借鑑唐代的漢字,逐漸修繕日文。毋庸置疑,日本是一個十分好學的國家,時至今日,這一優點仍然值得世界上的諸多國家學習。

隨著日語文字的演變,在日本本土逐漸形成了片假名和平假名,日語中平假名的前身是漢字的草書形式,多用於書寫本土語言。平假名在形成早期主要用於抒情,多為女子所用,男子則多使用漢字書寫和表達;片假名則借鑑了漢字的楷書形式,多借用漢字的偏旁部首形成特殊的字元。片假名以“一音一字”為標準,字字固定,“一板一眼”。有趣的是,日語中片假名只是一個表示音的文字元,大多數人單單看到片假名是不知道該詞的具體意思的。

為何總是能在日文中看到中國的“繁體字”日文是如何形成的!

此外,片假名和平假名的使用物件也有著很大的區別。平假名和片假名各有73個。早在片假名形成初期,它本身就已經擁有特殊的地位。一般的平民百姓是不允許使用片假名的,片假名多為佛教修教士所用,最早只是用來給佛經的文宗作記號,以便於迅速查閱和記錄。之所以用片假名作記號,是因為它的寫法稜角分明,形式簡單,可以達到速記的要求。

為何總是能在日文中看到中國的“繁體字”日文是如何形成的!

片假名產生於平安時代,直到明治時期才被統一確立,在此之前存在一個發音對應多個片假名的現象。片假名對於日本人來說,主要有三個用途:表示外來語、表示人名和強調詞句。日本人把海外日裔的名字以片假名來表示,意在強調這些日裔已經不再擁有日本國籍,這是日本的慣例。至於平假名,它是為了寫物語和和歌而生,在現代日語中,平假名用來表示固定詞彙和文法,為日文漢字注音。平假名曾被作為男女文字“勢不兩立”的表徵,是日本一個時代的象徵。

為何總是能在日文中看到中國的“繁體字”日文是如何形成的!

日文中的平假名與片假名如同漢字中的拼音,是發音之本。片假名借鑑了漢字的楷書,而平假名則借鑑了漢字的草書。因此,日本文字和中文寫法如此相像,甚至包含著漢字,也就不足為奇了……

文|南書房|雜史篇

感謝觀看由「南書房」帶來的獨家原創文章,覺得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贊、轉發一下。如有不足之處,還望諸位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