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貴州畢節農村孩子自制的玩具~洋炮,是否喚起你童年的記憶

洋 炮

20世紀貴州畢節農村孩子自制的玩具~洋炮,是否喚起你童年的記憶

上圖為小編繪製,讓大家見笑,歡迎補圖!

剛剛在等吃飯的期間和一年齡相仿的同事閒聊,突然聊到小時候的一種玩具來,我們兩家相聚100多里,卻對這種玩具的叫法居然一字不差,這種玩具有個很洋氣的名字——洋炮。

我和同事出生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成長在90年之後,那時物質文化生活生活較為落後,地處貴州省黔西北我們的家鄉織金,落後程度更是無法想象。我們這代人的玩具基本靠手,哪裡會有現在這些孩子滿屋子現代化玩具的情況,印象中童年的世界見過的最洋氣的玩具應該就是“西洋鏡”了,學名好像叫幻燈片。其他玩具要麼取材於泥土石頭,泥巴車、跳板、撿石子;要麼取材於鋼筋鐵巴,鐵環、鐵彈弓;要麼取材於竹子木材,削木劍、木刀、木槍、竹弓箭、木彈弓等等。

20世紀貴州畢節農村孩子自制的玩具~洋炮,是否喚起你童年的記憶

洋炮這個聽起來高大上的名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戰爭中的大炮火炮,今天小編要介紹的這個洋炮,只不過是一種掌心大小的金屬玩具,除了會“響”外,它與炮沒有半點聯絡和外形上的相似之處。

在溫飽尚未真正解決的那個年代,物資極為匱乏,“製造”洋炮的材料很難採集,廢電池(外科為鋁皮)、藥瓶蓋子、斷飄把(鋁瓢)等主要為我們收集的物件,房前屋後的垃圾堆,尤其是竹林裡面經常能淘到這些廢料。收集的量差不多後,把所有的廢舊材料放到豬食瓢(鐵質)裡,放到煤火上熔化,把熔化後的鋁水中的雜誌去掉,在泥土裡做一個模子,模子大小或形狀根據鋁水的量來確定,有時候為了簡便,直接將鏨子尖插入泥土裡,將鋁水注入就得到一個與鏨子尖形狀相同的洋炮。一般模子為圓柱體,底部橢圓,模子做好後,將鋁水傾倒進模子裡,帶到模子裡的鋁水慢慢凝固,將鐵釘插進逐漸凝固的炮身中間位置,並不斷扭動鐵釘(避免鐵釘被凝固在裡面),鑽一個眼,這個煙便是新增“火藥”的地方,估摸著炮身已經凝固定型,將泥土扣去,取出炮身代用。將鐵釘插入鋁炮眼裡,用伸縮塑膠帶綁住鐵釘露出的一端,伸縮塑膠帶的另外一邊系在炮身上,這樣就將鐵釘與炮身固定在一起,發炮的時候不至於炮身和鐵釘分離。炮已經制作好了,“彈藥”就更簡單了,幾角錢一盒的火柴就是洋炮的彈藥來源,現在知道它為什麼叫”洋炮”了吧,將火柴頭擰下,填裝進炮眼裡面,將鐵釘插入炮眼,手捏住炮身,將鐵釘的頭部往石頭上一砸(撞擊),炮眼內的火柴頭瞬間爆炸,發出鞭炮般大小聲響,因彈藥為火柴,黔西北稱之為洋火,又因會炸響,這種小玩意變因此得名洋炮。

如今80、90的人逐漸步入而立、不惑之年,但是自制玩具的無憂童年仍然在眼前浮現,時光如白駒過隙,一去不復返,只能用回憶來慢慢將光陰留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