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炫學角度,淺析《黑死館殺人事件》

身為日本推理四大奇書之首,當世人想一睹四大奇書時,小慄蟲太郎的《黑死館殺人事件》便成為了首選,因此它的際遇亦與其餘三本奇書完全不同。讀者若是被此書成功勸退,自然亦不必再閱讀其他三本。而沒被勸退的讀者,自然也不會對其餘三書有過多苛刻的要求。因此,很大程度上來講,這也是一本評價極端、譭譽參半的小說。當然,這是早期,有一部分原因也來自於當時的翻譯還不夠完善。

先鋒文化新出版的這一版本,翻譯功底比之前的版本自不消說,封面也給人以華麗麗的復古既視感。閱讀該版本的讀者也隨之增加了許多。當然,內容仍是那些內容,行為或許比較容易讀,但故事內容本身還是硬核的炫學。

從炫學角度,淺析《黑死館殺人事件》

與其他三本奇書不同的是,此書一開始是連載的。是的,連載,到這裡,許多讀者應該能夠理解此書的風格了。(讀者可自行參考金庸先生生前諸多發表在香港報紙上的武俠小說連載)小說連載,意味著寫作與發表的時間都是斷斷續續的,難以進行整體佈局上的大修改,而此書的風格亦因此而發生了變化。

連載的小說,在情節上總會分成幾個部分,就像這部小說一樣,看似圍繞幾樁奇案,但實際上,劇情已分割成了幾個部分。其中的炫學部分亦是如此。相信大部分人都能看到,這本書就是為了炫技,作者在賣弄自己那豐富的學識,根據提供的零零散散的線索,提出一些與當下事情完全無關的知識。在經過一番晦澀難懂的論證後,再將其引回謎題本身,卻對謎題的解決毫無影響。這行為毫無疑問引起了眾怒,也是本書評價極端的原因。

從炫學角度,淺析《黑死館殺人事件》

然而結合本書是連載作品之後,我們大概也就能很好地理解了。當作者決定想糅合自己的知識,寫進一部小說時,這應該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工程, 而他此時卻只能透過雜誌的連載來發表,於是所有的知識只能分佈在零散的情節裡,無法整合,無法融合,更無法與故事產生劇烈的化學反應。這才有瞭如此斑駁的黑死館。

值得肯定的是,雖然這些炫學知識並未對謎題產生任何巨大的影響,但同時也未曾對謎題所在的故事產生任何阻礙,甚至炫學亦成了故事的情節之一。在筆者眼中,他的嘗試是成功的,影響也是巨大的,至少為後來者開拓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

從炫學角度,淺析《黑死館殺人事件》

大家再仔細思考,此書發表於1934年,那時正處於世界第二次大戰爆發之前,日本的環境充滿了暴虐、壓抑。這書中的炫學,若將其拆開,以連載方式去看,那便是許多方面的內容——宗教信仰、科學理論、藝術,而作者便是用這些內容,去衝擊民眾的觀念,去衝擊當時日本社會的一些黑暗現象。

以今人的眼光來看,本書能被歸為四大奇書,是因為其極端的炫學。但若放到那個年代,忽視時間的跨度,這本書之所以能夠成為當時日本的奇書,未必沒有上述之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