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魔幻的“回回文字”——回族“小經”

回族的源流,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初期,最終成型於明朝中後期。

據《舊唐書》記載,高宗永徽二年(651),大食(阿拉伯帝國)特遣使節抵達長安,主動與唐朝通好。史料記載,大食使節來訪多達37次,官方來往可謂緊密。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大批操著阿拉伯語的穆斯林商人來到中國,從事商業和貿易活動。不過一直以來,他們均被視為外國僑民(“蕃客”)。

讀書筆記:魔幻的“回回文字”——回族“小經”

阿拉伯帝國

到了蒙古汗國和元朝時期,大批操波斯文的中亞穆斯林跟隨蒙古軍隊來到中國並定居了下來,“成為元朝屬民”,他們就是元朝史料中的“回回”。

到了明朝,回回開始本土化,最終形成了一個全新的民族——回族。

拓展閱讀:

一文簡述:“回回人”的“中國化”歷程和回族的形成

什麼是“回回”:明朝來華傳教士筆下的回回人

讀書筆記:魔幻的“回回文字”——回族“小經”

明朝《貢獅圖》中的回回人

基於語言角度看,不同時期的“回回文”,有著截然不同的內涵。

唐宋時期,

阿拉伯商人所使用的阿拉伯文,可稱之為當時的“回回文”;

元朝和明朝前期

,波斯文可視為“回回文”;

明朝中後期,

伴隨著回回人的“本土化”,新的“拼音”文字“小經”,成為了“回回文”的代稱。

何謂“小經”?簡單地說,就是當時的回回人在阿拉伯語和波斯語字母的基礎上,

創造出的用來拼寫漢語的文字。

換言之,“迴文”從阿拉伯語到波斯語,再到“小經”的轉變,“嚴格”對應了回族母語從阿拉伯語轉變為漢語的歷程。

讀書筆記:魔幻的“回回文字”——回族“小經”

蒲壽庚(1205—1290)的祖先就是阿拉伯人

1)“回回文”的奇幻漂流

前面提到,

唐朝

與大食保持著比較密切的政治和商業交往。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很多善於經商的阿拉伯商人慕名來中國經商;

在宋朝,

阿拉伯商人的活動更加頻繁,從當時阿拉伯商人留下的墓碑記錄來看,他們大多使用阿拉伯語。

在蒙古汗國和元朝

,大量波斯人和深受波斯文化浸染的中亞穆斯林們在中國定居了下來。值得注意的是,因為他們大多有“一技之長”——或善於經商,或善於領兵打仗,或善於理財,或具有較高的文化知識。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地位甚至超過了“漢人”和“南人”。

因此,作為回回人母語的波斯語,不僅是元朝重要的“外交語言”,並具備了和蒙古語、漢語一樣的地位。(

拓展閱讀:

讀書筆記:為什麼元朝的“回回人”越來越吃香?)。

讀書筆記:魔幻的“回回文字”——回族“小經”

穆斯林醫生

到了

明朝,回回人開啟了本土化程序。

他們起漢名、講漢語,很多回回知識分子們為了仕途,主動學習儒家文化。

到了明朝中後期,新的民族“回族”逐步形成了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回族人的通用語言已經變成了漢語,但在其日常交流中,依然夾雜著大量波斯語和阿拉伯語的詞彙。

在歷代封建王朝,各族民眾接受教育的人數普遍較少,至於回族人中精通漢語/漢字的更是鳳毛麟角。不過,為了滿足宗教生活的需要,

明清時期的回族人,大多都接受過基礎的阿拉伯語或波斯語教育,掌握了阿拉伯語和波斯語的拼寫方法

。為了方便交流,他們嘗試用自己熟知的文字(阿拉伯文/波斯文)拼寫漢語,最終形成了新的“回回文”——小經

讀書筆記:魔幻的“回回文字”——回族“小經”

回族小經字母表

在當時的 “小經”文獻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其具備“漢(中文)伊(波斯文/阿拉伯文)結合”的特色。例如在明初文獻中:

“石頭”被寫成“石色兒”,其中“石”是用“小經”字母拼寫出“頭”採納了波斯語的“色兒(即‘首’“頭”之意”),合起來就是“石頭”;

“剃頭”被記為“剃色兒”。其中,“剃”字用“小經”字母拼寫,“頭”字使用了波斯語的“色兒”,合起來就是“剃頭”。

坦誠說,這種“兩手抓”式的筆記方法,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回族人在兩種語言中穿梭的歷史現實。因為兩種語言的學習都談不上精通,

因此在“小經”文字中,經常會看到讓人忍俊不禁的“書寫”。

讀書筆記:魔幻的“回回文字”——回族“小經”

始建於明朝的洪水泉清真寺,有著非常濃郁的漢式建築風格

2)什麼是“小經”?

在伊斯蘭教傳入波斯以前,波斯人一直使用的是由36個字母組成的古波斯文(楔形文字)。伴隨著國家的伊斯蘭化,他們開始採用阿拉伯語字母書寫波斯語,古波斯文逐步被取代。

拓展閱讀:

千里佛國的倒掉:西域地區的伊斯蘭化,是純屬偶然嗎?

讀書筆記:西域人民為什麼大多信仰伊斯蘭教?

讀書筆記:中亞諸國為什麼信仰伊斯蘭教?

不過,考慮到波斯語的一些發音是阿拉伯語所不具備的。因此,波斯人在28個阿拉伯語字母的基礎上,增加了4個改造字母。

儘管波斯文和阿拉伯文有諸多相似之處,但我們決不能說“波斯文”就是“阿拉伯文”。

讀書筆記:魔幻的“回回文字”——回族“小經”

古波斯文字母表

與波斯文類似,“小經”有36個字母,包括阿拉伯語的28個字母、波斯語特有的4個字母和維吾爾文特有的2個字母。另外,為了更好匹配漢語發音,“小經”還自創了2個字母。

因此,“小經”的36個字母可以稱作“小經字母”或“迴文字母”,不能稱作阿拉伯字母或波斯語字母。

關於“小經”的產生時間,在我國學術界有唐宋說、元朝說、明中說、清末說等多個觀點。從我查到的資料看,

“明中說”的可信度和說服力似乎更高一些。

至於民間流傳的“小經”讀物,主要

以宗教典籍

(如《阿里·噶菲耶經》《對廣大穆斯林的忠告》《〈古蘭經〉讀法規則》等)和

字典類工具書

(《古蘭經詞典》《胡賽尼大字典》等)為主。

當然,除了用來翻譯和著述宗教經典之外,也有人用“小經”來記錄日常生活中的世俗事務。比如在清朝陝甘民變期間,就有人用小經記錄了相關見聞。據說直到今天,西北還有人用小經記賬、寫信、寫便條。

簡而言之,“小經”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我國回族的民族屬性和文化傳統。

讀書筆記:魔幻的“回回文字”——回族“小經”

阿力麻裡城遺址

3)“小經”通行的幾個原因

“小經”之所以能在回族中間流行,大致有如下幾個原因。

首先,中國穆斯林自古以來就有進清真寺學習宗教常識的傳統。

在過去,回回人為了學習伊斯蘭經典,必須系統掌握阿拉伯語或波斯語。自明朝中後期“全面漢化”後,只有極少部分回族知識分子精通阿拉伯語或波斯語。

不過,基於伊斯蘭文化的薰陶,在當時依然有很多回族人,初步學習並掌握了阿拉伯語或波斯語的拼寫規則。因此,顯示沒有別的文字做記錄語言時,他們就輕車熟路地使用阿拉伯文或波斯文來拼寫漢語——這無疑是“小經”文字出現的重大契機之一。

讀書筆記:魔幻的“回回文字”——回族“小經”

遍佈世界的穆斯林商人

其次,漢文表意不表音,筆畫繁多,是世界上最難掌握的文字之一。

與阿拉伯語和波斯語相比,學習漢語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更大的精力。因此,明清時期的回族人,儘管都能說一口比較流利的漢語,但在“大分散、小集中、對外交流不密切”的格局中,普通回族人更傾向於使用更為熟悉的“小經”進行交流。

第三,在古代中國,普通百姓的文盲率一直居高不下。

在教育水平普遍低下的封建王朝,不識字算不上是一件丟人的事。對於處於平民階層的回族人而言,不識漢字對自己生活的影響並不大,只要懂“小經”就基本上能搞定所有事情了。

讀書筆記:魔幻的“回回文字”——回族“小經”

穆斯林學者形象

第四,對漢文化的排斥心態。

清朝時期,因為歷史遺留原因,西北迴民和清政府的關係並不親密。因此,他們對統治階層所倡導的漢文化,一直抱有排斥和抵制的心理。據說當時的伊斯蘭教長們甚至坦言,“學漢文是叛教”(

拓展閱讀:

讀書筆記:人口的高速膨脹,點燃了清末西北民變爆發的導火索)

於是,在西北的回民群體中,曾產生過大規模的反漢文化的浪潮,即便是學習漢字都會被視為“叛教行為”。

因此,在沒有正式文字做交流工具的情況下,“小經”自然就成了唯一可用的文字工具。

讀書筆記:魔幻的“回回文字”——回族“小經”

黃土高原

第五,穆斯林的“經文情結”。

在伊斯蘭文化體系中,阿拉伯語是真正意義上的“學術語言”。雖然經過數世紀的變遷,阿拉伯語早已不再是中國回族的母語,但依然有部分回族人對阿拉伯文“心存敬畏”,甚至認為“只有阿拉伯語的經典,才是他們心目中的經”。

回過頭看,“小經”儘管拼寫的都是漢語詞彙,但畢竟保留著阿拉伯文的外形。因此,這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他們的“宗教情結”。

讀書筆記:魔幻的“回回文字”——回族“小經”

正在學習《古蘭經》的伊爾汗國貴族

4)“小經”文字面臨的問題

不過一直以來,“小經文字”基本上沒有得到大家的廣泛重視,也沒有人將它提高到“民族文字”或“迴文”的地位去考量。

即便在中國回族的內部,還有不少人將阿拉伯語或波斯語為“學術語言”和“宗教語言”,並沒有創制“本民族文字”的想法和舉措。

有趣的是,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小經”的回族人,也從未將其視作本民族的“母語”;很多有學問的大阿訇甚至認為,“(小經)是教授婦女兒童時用的語言工具”或“初學阿拉伯語的人記錄單詞意思的途徑”。

另外,

“小經”文字或多或少存在“不倫不類之嫌”。

說它是漢語卻不用漢字,說它是“回語”拼寫的卻是漢語詞彙。因而,它從未被納入到正規的語言體系當中。新中國成立後,在確定各民族的語言文字時,“小經”沒能成為回族的“民族文字”。

綜上所述,“小經”文字沒有得到重視,更沒有加以規範和整理。

讀書筆記:魔幻的“回回文字”——回族“小經”

黃土高原

不過,作為拼音文字“小經”,“規範”起來遠沒有想象的那麼難。

由於各地的方言不同,“小經”拼寫出來的語音語氣都不同,造成了不同方言群體中間溝通的困難。然而,如果大家統一用普通話拼寫,這一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小經”使用的字母不規範,發音相近的幾個字母被大家按照喜好使用,沒有得到統一。但稍加約定,這一問題也很容易解決。

“小經”是拼音文字,不表意,同音的字無法區別意思。但是,如果聯絡前後的語境去理解,可以猜出大致的意思;如果在規範過程中附加一些專用的符號,會進一步降低同音詞混淆的機率。

總而言之,“小經”文字由於沒有得到足夠的認識,才沒有被整理和規範,從而出現了使用混亂的現象。

讀書筆記:魔幻的“回回文字”——回族“小經”

翻譯:何人所述?何人聽聞?月亮的家安在杜松枝椏

5)結語

在我國,回族是一個全民操漢語的少數民族。

隨著他們漢文化水平的大幅提高,“小經”逐步被疏遠,甚至變得極為陌生,其使用範圍萎縮到了西北的邊緣地帶。

不過,“小經”儘管已經退出了大部分回族人的生活圈子,但它不僅是回族語言史的見證者,也是回族文化遺產中的一部分,更豐富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

因此,作為回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小經文字”,應該得到更進一步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