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綜合整治的“臨桂答卷”

原標題:土地綜合整治的“臨桂答卷”

土地綜合整治的“臨桂答卷”

臨桂區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得到了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的大力支援和指導。圖為自治區自然資源廳領導在四塘鎮專案現場指導。

土地綜合整治的“臨桂答卷”

桂林市自然資源局對臨桂區土地綜合整治工作給予了大力支援。圖為桂林市自然資源局黨組主要領導在專案區指導工作。

土地綜合整治的“臨桂答卷”

臨桂區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圖為臨桂區區委主要領導到專案現場督導土地整治工作。

土地綜合整治的“臨桂答卷”

臨桂區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取得的明顯成效凝聚了臨桂區自然資源局土地整理中心人員的辛勤勞動。圖為工作人員在專案現場辦公。

土地綜合整治的“臨桂答卷”

2020年全區新增耕地核定入庫及耕地佔補平衡業務培訓班在臨桂召開,臨桂區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得到了相關部門領導的充分肯定。

土地綜合整治的“臨桂答卷”

土地綜合整治為連片作物種植提供了條件。圖為臨桂區四塘鎮大灣村委耕地提質改造(旱改水)專案(三期)鳥瞰圖。

土地綜合整治的“臨桂答卷”

臨桂區土地綜合整治有效破解了耕地佔補平衡難題,為一大批專案落地提供了土地保障。圖為臨桂新區一角。

土地綜合整治的“臨桂答卷”

臨桂區創造性推出的“租-墾-還-租”土地整治新模式,打造了萬畝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與農機農藝融合技術示範基地,綜合機械化水平達100%。

土地綜合整治的“臨桂答卷”

臨桂區先行先試耕作層表土剝離再利用政策,將建設用地耕作層表土剝離回填新造田地確保了糧食安全。圖為新造水田種植的水稻豐收在望。

馮桂燕 於榮升

核心提示

臨桂區位於桂林市西部,下轄11個鄉鎮,總面積2202平方公里。2007年8月,在自治區黨委、政府提出“保護灕江,發展臨桂,再造一個新桂林”的戰略指引下,臨桂新區迅速崛起,朝著建設桂林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目標邁進。

近年來,臨桂區大膽開拓,勇於創新,不斷創新土地綜合整治理念,健康、有序、高質量地推進土地綜合整治,區域範圍內保證耕地佔補動態平衡,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在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的情況下同時保障新區建設專案用地需求,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為廣西土地綜合整治提供了“臨桂經驗”。

1 創新工作模式 力保佔補平衡

發展的前提是保護。在臨桂新區的開發建設程序中,土地綜合整治作為實現耕地佔補動態平衡的重要舉措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臨桂區耕地保有量指標44870公頃,其中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於35639公頃。作為農業大區,如何為專案建設騰出土地空間,是臨桂新區發展面臨的巨大難題。按照國家“佔優補優、佔水田補水田”的剛性政策要求,臨桂眾多建設專案佔用耕地需求讓區域內耕地保有總量不減少的工作面臨巨大壓力。

如何破局,對臨桂區黨委、政府提出了嚴峻考驗。在上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的指導下,臨桂區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因地制宜在全市創造性地推出了“租-墾-還-租”土地整治新模式,保障了群眾的土地承包權,保證了開墾(改造)耕地的質量,提高了群眾的收入。

一扇成功之門就此開啟。2007年以來,臨桂區透過驗收確認新增耕地面積2591公頃,有力保障了3732公頃新增建設用地報批的耕地佔補動態平衡。

2018年國土資源部下發嚴格核定土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專案新增耕地的通知後,臨桂區自然資源部門迎難而上,及時轉變工作方式。2018年以來,臨桂區實施土地綜合整治專案41個,透過土地整治新增耕地274公傾,新增水田778公傾(其中透過耕地提質改造新增水田556公頃)。還有6個專案正在驗收,預計新增耕地100公頃,新增水田228公傾(其中透過耕地提質改造新增水田128公傾)。2019年,臨桂區歷史性地完成新增建設用地報批285公頃,為臨桂區的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土地保障。

2 多個部門聯動 整治質量保證

作為桂林市重大專案建設的主戰場,臨桂區高度重視土地綜合整治工作,臨桂區委書記、區長掛帥土地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一整套完善的“黨委、政府主導,自然資源局牽頭,各相關部門聯動,鄉鎮政府具體落實”的工作機制創新落地。在多年來財政緊張的情況下,臨桂區堅持多元化籌措資金,累計調集財政和社會資金近8億元,用於土地綜合整治專項工作。

“民生工程為人民。”秉承這個目標,臨桂區向社會做出了“不拖欠老百姓一分錢,一心為老百姓謀福利”的莊嚴承諾。對凡是涉及土地綜合整治專案的資金,全部走綠色通道,租地、青苗補償及專案工程款等費用概不拖欠,涉及土地綜合整治範圍的群眾對此非常滿意。

責任得到壓實,工作效率全面提升。透過從上至下“一盤棋”的整體聯動,臨桂區土地綜合整治單個專案的實施時間由之前的二至三年,提速到現在一年內完成,創造出土地綜合整治的“臨桂速度”。

有了數量,質量同樣不放鬆。專案實施過程中,臨桂區組建了由自然資源、水利、農業、道路方面的專家團隊,在專案實施前,配合規劃設計人員實地走訪踏勘,瞭解專案地塊的排水、灌溉、土地權屬以及汛期、旱情情況和群眾的實際訴求。在各鄉鎮政府完成租地和附作物補償的基礎上,開展專案立項、設計工作,確保了專案實施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

為確保新增水田質量,臨桂區自然資源局在廣西率先試行耕作層表土剝離再利用政策。將建設專案佔用的優質耕作層表土剝離並回填到新實施的土地綜合整治專案中,既能迅速滿足耕地佔補質量要求,又避免了肥沃耕作層的棄置浪費。截至2020年7月,臨桂區共完成表土剝離面積168公頃,剝離表土30萬立方米,全部用於土地綜合整治專案耕作層回填,有效提高了新增耕地質量。

如今的臨桂,透過實施土地綜合整治,昔日的荒草地變成了“田成方、路相連、渠相通、旱能灌、澇能排”的良田。臨桂區自然資源部門交出的亮眼成績單,各級資源主管部門對土地綜合整治“臨桂模式”均給予了高度肯定。

為加快廣西新增耕地核定入庫速度,確保全區耕地佔補平衡工作有序推進,將臨桂經驗在全區範圍推廣,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將臨桂區四塘鎮土地綜合整治專案區作為2020年全區新增耕地核定入庫及耕地佔補平衡業務培訓班現場教學點。2020年8月下旬,臨桂區自然資源局與553名來自全區各級資源管理部門和土地綜合整治技術單位的學員交流分享了土地綜合整治“臨桂模式”。

自然資源部中部四省(湘鄂皖贛)資源調查評價專家組組長周勇在專案區作土壤剖面教學時,明確指出:土壤剖面教學點所在地塊,雖然是新開墾並只耕種了一季的水田,但土壤質量明顯達到了耕種多年水田的質量。

3 出臺配套政策 達到多方共贏

如今徜徉在臨桂區土地綜合整治專案區,只見禾苗翠綠、道路平整,不時可見白鷺翻飛,一幅自然和諧的畫面映入眼簾。多年的土地綜合整治,不僅為桂林市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打造騰出了寶貴空間,也極大改善了當地農村風貌。

這一切的變化得益於臨桂區委、區政府配套出臺的一系列土地整治政策保障。每一個完成改造的土地綜合整治專案,後期管護全部落實到當地鄉鎮政府,同時由臨桂區自然資源局管護工作進行監督檢查。臨桂區政府在安排專項資金給各鄉鎮政府作為管護經費的基礎上,還落實500-1000元/畝/年的土地租金、1000-1200元/畝/年的種植經費,由鄉鎮政府與種植戶簽訂管護種植協議,確保新增(提質改造)耕地前三年每年至少種植一造水稻或水生農作物。同時,全面推廣以整個土地整治專案為單元,動員和鼓勵有實力的公司或種植大戶進行長期租賃土地規模經營,打造出可機械化耕作、具有規模效應的現代化農業模式,形成了“一次輸血、有序發展”的良好格局,實現了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透過土地綜合整治,臨桂區打造了萬畝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與農機農藝融合技術示範基地,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100%,實現了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資金促發展的飛躍,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快。據統計,2019年臨桂區GDP總值222。28億元,同比增長10。6%。

土地綜合整治有效破解建設佔用耕地難題,為專案落地提供了保障。華為千億元資訊生態產業合作區、深科技智慧製造產業園、福達集團大型曲軸生產線先後落戶臨桂;桂林國際電線電纜綠色製造技術升級改造等“雙百雙新”專案有序推進;桂林羅山湖體育旅遊開發利用建設專案(二期)、桂林雄森熊虎山莊搬遷及原址新建工程等重大旅遊專案穩步推動。2019年,臨桂區實現了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兩位數增長。

黨的十九大報告、《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和2020年中央1號檔案都明確提出,要加快實施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臨桂區將在現有土地綜合整治的基礎上,踐行“土地整治+”理念,透過最佳化土地利用結構、啟用產業迴圈模式、提高農民收入、加強人居保障、美化生態環境等,全力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繼續譜寫土地綜合整治新篇章,讓臨桂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本版圖片由臨桂區自然資源局統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