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與生活:生活中的催眠術,你早已“深受其害”

心理學與生活:生活中的催眠術,你早已“深受其害”

經典條件作用

我第一次接觸催眠術是上學時熱播的電視劇《讀心神探》,為了證實阿海是不是臥底,姚sir做了如下詢問:

“你以前是不是跟炭疽混過?”緊隨其後敲了兩下桌子。阿海回答是。緊接著又提問說“那據你瞭解炭疽和太子之間是不是有過節?”又敲了兩下桌子。阿海回答沒錯。

“你放出來後,有沒有見過炭疽?”敲兩下桌子。阿海回覆沒有和他聯絡過。“最近身亡的軍佬你認不認識他?”敲兩下桌子。阿海回覆說認識,兩人追蹤炭疽很多年。

“其實你是警方派去炭疽身邊的臥底!”敲兩下桌子。阿海開始猶豫,不敢直視姚sir,低下頭思索,情緒激動的說不是。

心理學與生活:生活中的催眠術,你早已“深受其害”

姚sir繼續發問“真的?”阿海開始情緒暴躁,否認自己是臥底,行為反常。“其實是你臥底被揭穿才導致你老婆被殺死!”阿海非常痛苦,激動的說他老婆的死和他做臥底沒有關係。

詢問的結果也浮出水面,姚sir用的就是催眠術。當一艘船遇上大風,我們要丟擲一個錨(máo)來穩定船身。連續問他幾個簡單又能誠實作答的問題,每問完一個問題就會敲兩下桌子。

這敲桌子的動作就等同丟擲去一個錨,也跟訓練狗的原理一樣。如果你想讓狗趴倒,每次喂東西之前就拍拍它的頭,久而久之,只要趴倒就會和有食物吃聯絡在一起。

只要聽到兩下桌子聲,阿海的潛意識就將兩下桌子聲和誠實作答聯絡在一起,就這樣阿海被催眠了。這種方法在心理學中被稱為經典條件作用。

經典條件作用是將一個產生條件刺激的行為(簡單且容易誠實回答的問題),和另一個無條件刺激的行為(敲兩下桌子)聯絡在一起,最終無條件刺激的行為發生了作用,只要聽到兩下桌子聲就想著誠實作答。

心理學與生活:生活中的催眠術,你早已“深受其害”

生活中的催眠術

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催眠術,各種媒體電視廣告鋪天蓋地不斷重複的襲來,只要提到某個物品你立馬就能想到某個品牌。說起手機你立刻想到了什麼?說起冰箱、空調你首先又想到了誰?這就是催眠術條件下的結果。

你常常被銷售員催眠

聰明的銷售員就懂得催眠銷售的威力,他們會先問你幾個簡單沒有任何壓力且容易回答“是”的問題。

更厲害的銷售員甚至在問完問題後會敲兩下桌子,或是刻意的揮下他的手,最後再問出一個決定性購買的問題,於是你成功被自己的“是”催眠而買單了。

在我們的教育中我們清醒地知道自己要做一個言行一致的人,我們不能推翻我們前面說過的話,以及做出的決定,不然就會有損我們的影響以及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就按照自己的說法完成了購買的程式。

當然也有一些理智的消費者立刻察覺到這種言行一致的壓力和銷售人員故意設下的套路,推翻之前說過的話,說再考慮下,最終銷售員的催眠沒有得逞。還是希望大家理性消費。

心理學與生活:生活中的催眠術,你早已“深受其害”

車模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車展都有一些身材好、長得好年輕貌美的車模,圍繞在車的周圍擺各種姿勢供人參觀,這裡就用到催眠術。

我們每個人都想擁有美好的東西,並向陽美好的生活。經銷商將車與年輕貌美的美女相連線,讓消費者有了看到美好的東西(美女)就想帶回家的衝動,於是刷卡將車開回了家。

心理學與生活:生活中的催眠術,你早已“深受其害”

被美女、帥哥頭像、朋友圈的美照催眠

上面說到人們都想擁有美好的東西,也向往和更好、更優秀的人接觸打交道,凡是用美女、帥哥頭像,朋友圈經常曬各種美照生活照的人,很容易獲得別人的好感,且更容易被成交買單。

因為人們被自己心目中的“美好”催眠了,當看到美好的東西時,就更願意相信對方,也更想能和對方搭上話接觸,從而有了不理智的消費衝動,殊不知美好的背後也許並不美好,別被表象衝昏了頭腦。

瞭解點催眠術,讓生活過得更好,也可以杜絕陷入他人的圈套。

參考資料:

《津巴多普通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