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疾病——口腔白斑

口腔白斑

是口腔上以白色為主的損害,不具有其它任何可定義的損害特徵,部份轉化為癌。可將白斑分為臨時性和肯定性診斷兩個階段。前者指白色的粘膜損害不能診斷為其它疾病;後者指該白色病損懷疑與某種經治療可消除的因素有關;如經2到4周觀察,損害無改變,應及時活檢。

區域性病因明確的粘膜白色損害,如摩擦性、咬頰性、牙科修復體性、吹玻璃性等損

害不屬白斑。

1:病因自斑的病因仍未明。

(1)區域性因素

1)吸菸,可引起自斑,戒菸後無變化。

2)牙源性刺激:不良修復體,殘根、殘冠、磨損的尖銳邊緣峰等可引起自斑,除刺激不能痊癒者。

3)白色念球菌染抗真菌治療仍無好轉

其他理化刺激,如嚼檳榔,酒,醋,辣,燙、、原等也可在形成白斑上促進港作用。

口腔黏膜疾病——口腔白斑

(2)全身因素

1)遺傳:由於遺傳物質上的某些缺陷,這類患者染色體脆性增高,對白斑易感。

2)免疫:全身或區域性免疫反應的缺陷,不能有效清除異物的侵入或對突變細胞如白斑上皮常發生抗原性和凝集素受體的改變,朗罕斯細胞和漿細胞也有變化。

3)區域性的微迴圈障礙,直接影響區域性組織的防禦能力和修復能力。

4)其它:如缺鐵性貧血、維生素B2和葉酸缺乏、某些微量元素的減少,如鍶

(Sr)錳(Mn)和鈣(Ca)等,以及梅毒等。

2。臨床病理均質型白斑主要表現為過度正角化和棘層增生,無上皮異常增生非均質型白斑可有上皮異常增生、原位癌或鱗狀細胞癌等三種組織病理表現。

上皮異常增生表現在上皮組織分層不視則,排列紊亂,上皮釘突呈滴狀或節狀

核分裂象增加、核漿比率增加,核染色質增加,核濃染,核仁增大。基底細胞極向改

變,基底層增生,出現多層基底細胞。細胞多形性、異形性,棘層內出現單個細胞或細

胞團角化,細胞間粘合性喪失。

3。臨床表現

1)發病情況

1)患病率:1978年我國按WHO定義調查,白斑患病率為1。27%6-17。28%

1984年欒文民調查北京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的資料表明,其患病率為7%

2)年齡和性別;自斑多在中年後發病,40歲以上為好發年齡,而且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本病多發乾男性,男女之比約為2:1

3)發病部位:白斑頰粘膜最多,依次為唇部、顎部、舌部及口底。

(2)臨床分型

1)斑塊狀:口腔粘膜上出現白色或灰白色的較硬的斑塊,質地緻密,損害形態與

面積不等,高出或不高出粘膜,表面光滑或稍粗糙。觸診其彈性和柔軟度有改變。皺紙狀:多見口底和舌腹,牙齦、下唇少發生。損害面積不等,舌腹、口底損害有時可累及舌側牙齦,表面高低起伏如白色皺紙,基底柔軟,除粗糙不適感外,初起無明顯自覺症狀,女性多於男性。應行活檢,凡位於口底、舌腹、軟顎、牙槽粘膜等區域的損害,往往具有肉眼所見的皺紙狀的“峰狀突起”鏡下所見同

3)顆粒狀:多見於頰部口角區粘膜,也稱顆粒結節狀白斑,損害的色澤為紅白間

雜,紅色區域為姜縮性紅斑;紅斑表面“點緩”著結節樣或顆粒狀白色斑點。白色念珠

菌感染,後磨牙相對舌側緣及舌腹部區也常發生,常伴有糜爛或潰瘍。

4)疣狀:損害隆起,表面高低不平,伴有乳頭狀或毛刺狀突起,觸診微硬。除位於牙齦或上朋外,基底無明顯硬節,損害區粗糙感明顯,通常因潰瘍形成而發生疼痛。

5)潰瘍狀:白斑發生潰瘍,稱“潰瘍型”示病損進一步發展。

4。診斷依臨床與病理

5。鑑別診斷

口腔黏膜疾病——口腔白斑

(1)白色角化病為長期受機械或化學因素刺激而引起的白色角化斑塊。臨床表現

為灰白色、淺白色或白色的邊界不清的斑塊或斑片,不高於或微高於粘膜表面,平滑

柔軟而無自覺症狀,除去上述刺激因素後病損逐漸變薄,最後完全消退。組織病理變化

為上皮過度角化。

(2)迷脂症是皮脂腺異位,錯生在唇頰粘膜上,而形成的一種無主觀症狀的疾病。患者往往在青春期前後發現在唇部、頰部粘膜上有針頭大小,孤立或聚整合族的淡黃色或淡白色的斑點,看似丘疹,但觸診無明顯高出,柔軟、彈性正常。舌舔有顆粒感,一般無自覺症狀。組織病理變化為一組小的成熟的皮脂腺小葉,小葉包繞著皮脂腺導管,導管自腺體中央起一直伸向粘膜的表面。

(3)腔扁平薦邳斑片狀扁平苔蘚與白斑有時難以鑑別,舌背白斑和咬合線白斑與舌背和頰部的斑片狀扁平苔蘚鑑別上也有困難。一般來說扁平苔蘚多部位、當對稱變化快,邊界不清楚,常有充血、度爛,(中年的女

(4)梅毒粘膜斑Ⅱ期梅毒粘膜斑可與面板梅毒疹同存在,初為圓形或橢圓形紅斑,隨後表面糜爛,呈棉絮狀乳白色,直徑約0。5~1。0cm,稍高出粘膜表面,中間凹陷,邊緣稍隆起,表面軟,下面較硬,假膜不易揭去,損害為黃色、白堊色。作血漿反應素環狀快速試驗(RPP)及梅毒螺旋體血凝素試驗(TPHA)可確診

6。癌變傾向問題/白斑屬癌前病變,WHO發表的資料表明,約3%-5%白斑發生癌變,相關因素為:以下。

(1)年齡 :60歲以上者

(2)性別 :無區域性刺激因素的年輕女性

(3)吸菸 :吸菸時間越長、煙量太的可能性越太。

(4)部位 :自斑位於舌後、舌腹、底以及馬角部位等危險區。

(5)型別:非均質型白斑。

(6)組織病理:具有上皮異常增生者,程度越重者越易惡變。

(7)具有白色念珠菌感染者。

(8)有刺激性痛或自發性痛者

7。防治

(1)去除刺激因素如戒菸、禁酒,不嚼檳榔少吃燙、辣刺激性食物等。殘根、殘冠、不良修復體也應除去。更換金屬修復體,避免不同金屬修復體的電流刺激。

(2)早期預防重點為衛生宣教應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去除刺激因素,檢查免疫狀況,進行早期治療等。凡有癌變的傾向者,應定期複查。。

(3)區域性治療、0。1%~0。3%維甲痠軟區域性途布,但不適用於充血、糜爛的病損,也可用蜂膠玉米腸複合藥膜或含維生素A,E的口腔消斑膜區域性敷貼。

(4)中草藥治療:絞股藍製劑和複方紋股藍製劑可增強機體免疫力,對阻止白斑癌變有一定作用,可長期使用。

(5)區域性外用 魚肝油塗搽,內服魚肝油或維生素A5萬U/d,區域性用1%維甲酸衍生物維胺酸塗搽。

(6)手術治療:對增生、硬結、潰瘍等改變的,應及時手術切除至活檢,對潰瘍型、疣狀、顆粒狀白斑也應手術切除至活檢。也可行微波治療,但不宜冷凍治療

(7)中醫辨證治療

1)氣滯血瘀型:以活血化瘀,消斑理氣為主。

2)痰溼凝聚型:以健脾化痰消斑為主。

3)正氣虛弱型:以補氣益血,健脾化溼為主。

好了以上就是口腔白斑疾病,以及治療,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