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鳳凰山百年古剎巨型“石香爐” 緣何深山沉寂?

凌晨4:30分,報恩古寺的鐘聲如約敲響,迴盪在古鳳凰山的山谷間。風鈴清脆的響聲,與鐘聲合鳴,彷彿是一曲古樂,迎接黎明的到來。

香菸繚繞,佛音嫋嫋。繼尊法師與僧人們,肅立於大雄寶殿內,開始了一天的早課。天色漸亮,從山下陸續上來敬香的人,打破了寺院的寂靜。

這座在贛州鳳凰山上的古剎,歷經數百年風雨之後,依舊是很多人嚮往寧靜和祈福的地方。它的命運遇到了諸多“坎坷”,但古寺院歷史與文化依舊傳承至今。出土古物有何密碼?藏於深山的“古香爐”緣何沉寂?

00:05

遠方香客

從廣州番禺到贛州,距離超過400公里。薄靜每年都來這裡1到2次,學佛,敬香,祈福,每次能在古寺待上3天左右。

“讓心靜下來!”薄靜很享受寧靜的時光,“寺院在大山深處,空氣清新,古色古香,還有厚重的歷史韻味,對心靈是一種洗滌。”

11月13日14:00多,與薄靜同行的15人,從數百公里外的廣州,來到了報恩寺裡,她們像回到了久違的家園,敬香拜佛後開始做“義工”。

贛州鳳凰山百年古剎巨型“石香爐” 緣何深山沉寂?

譚女士是這支“廣州隊”成員之一。她說,這次是坐火車過來,行程5個多小時,從火車站過來又走了1個小時,雖然有點疲倦,但是到了寺院就很開心。

“我們都是廣州生活的人,學佛的人組建了微信群,除了交流學習心得,還會不定期組團到寺院。”今年55歲的簡先生,每年都會到報恩寺住上幾天,“廣州那邊很多人都知道這座古寺院。”

他們中的不少人,能如數家珍地介紹寺院歷史文化,還想辦法推動這裡的文化傳承,參與到修建和保護工作之中。

寺院住持繼尊法師介紹說,本地香客佔到主要部分,來自廣東、浙江、福建等地的香客,也佔到了很大比例,初一、十五的日子,更是香客雲集。

“這裡雖然地處深山,交通設施也不好,但有歷史沉澱,自然環境也好,所以很多人是慕名而來敬香參觀!”繼尊法師望著遠處連綿不絕的群山說。

出土文物

歷史,寫滿滄桑。文化,傳承靈魂。

鳳凰山古寺的歷史印記,成為僧人和香客的追憶和緬懷。古寺,佛塔,古樹,青磚,石碾,呈現出了時光裡的樣子。

古寺門前的香樹,散發著淡淡香味。門側茶樹旁,幾個木架子上,擺著寺院出土的石碾和門墩,歷經歲月的洗禮,依舊厚重如初。

贛州鳳凰山百年古剎巨型“石香爐” 緣何深山沉寂?

石碾表面長滿青苔,看上去比較重,碾槽已斷成兩截,長112釐米,寬和高分別是28釐米和23釐米;槽寬16釐米,深12釐米。而石碾直徑為52釐米,內孔直徑10釐米,周長約163釐米。已經有些磨損的兩個門墩,長寬高分別為25釐米、21釐米、19釐米。

贛州鳳凰山百年古剎巨型“石香爐” 緣何深山沉寂?

“這都是寺院重修時出土的古物,這個石碾應該是曾經碾磨香樹葉的工具。”據繼尊法師推測,寺院門口的香樹就是制香的材料,透過這樣原始的工具磨成粉,加工後就是古代的香。

寺院內的牆壁上,還鑲嵌著古代刻有銘文的青磚,藏經閣裡也收藏著同樣的青磚。這些青磚上刻有“自怡庵僧磚”、“癸酉冬僧朽拙關於鳳凰山”等字樣,青磚長一尺,厚二寸,寬五寸,堅實無比,敲之鏗鏘有聲。

贛州鳳凰山百年古剎巨型“石香爐” 緣何深山沉寂?

寺院僧人說,報恩寺在山下還有個下院,因為歷史原因已不存在,但還有遺蹟可查,也出土了大量相似的青磚。

贛州鳳凰山百年古剎巨型“石香爐” 緣何深山沉寂?

除此之外,還出土了一些陶瓷殘片,這些殘片上有“鳳凰山”、“囸”等字樣,還有一些不知名的圖案。

相關研究者稱,囸,讀音為

rì,

古義同“日”,是太陽的意思;也讀zhèng,用於人名。

贛州鳳凰山百年古剎巨型“石香爐” 緣何深山沉寂?

“從這個字出現在瓷片的位置看,應該與陶瓷作品的手藝人落款有關。”該人士分析。

繼尊法師說,這些出土的物件,都是寺院的文化印記,值得傳承和儲存,“我們已在逐步完善保護機制,讓這些文化物件傳承下去,讓更多人瞭解這段歷史!”

深山古爐

《贛州佛教志》記載,報恩寺原名“自怡庵”,位於贛州潭東鎮龍井村古鳳凰山。從該寺發掘的刻有“自怡庵僧磚”、“癸酉冬僧朽拙關於鳳凰山”字樣的古代青磚,及下院刻有“乾隆”字樣的石香爐考證,僧朽拙曾閉關修行於此。寺院左邊建有一座法師靈塔。

贛州鳳凰山百年古剎巨型“石香爐” 緣何深山沉寂?

贛州鳳凰山百年古剎巨型“石香爐” 緣何深山沉寂?

查閱歷史資料可知,癸酉年就是干支歷六十甲子中的一個。根據干支紀年法的排序可知,癸酉年每60年就有一次。加上其它資料的佐證,乾隆癸酉年確應為1753年,當時的年號為乾隆十八年。

自怡庵下院已不復存在,古址距離上院(報恩寺)約3華里,當地人稱這個地方叫“安院子”,現在已是一個小村莊。老宅子後的山林之中,“下院”已成為久遠的回憶,但掩藏在林木雜草中的古香爐,仍記錄著它的一段歷史。

這個古香爐是石材質,當地有人稱之為“水缸”。古香爐下部有圍土,周邊環繞有樹藤,落葉替代了曾沉積的香灰。現場測量的資料顯示,香爐長約150釐米,寬和高均為60釐米左右。

贛州鳳凰山百年古剎巨型“石香爐” 緣何深山沉寂?

香爐一面可清晰看到“乾隆”、“香”等字樣,但限於地理條件等原因,無法全部識別香爐上的字。

“這個東西在山上有年頭了,開始都以為是‘水缸’,後來有人看到有字,加上這裡以前有寺廟,大概知道是個香爐了。”當地村民介紹,這個香爐很重,也沒人搬得動,一直就在山上,偶爾才能想起來。

古香爐所在位置是自怡庵下院,那這個古香爐應屬現在的報恩寺,為何讓它“長眠”於深山老林呢?

贛州鳳凰山百年古剎巨型“石香爐” 緣何深山沉寂?

“這個香爐是自怡庵的遺留物,如果能歸回報恩寺,可以說是歷史的見證,給寺院的文化也添彩不少,還能更好地得到保護!”繼尊法師來過“下院”多次,也常囑咐當地村民看護好香爐,“香爐有什麼密碼,我們現在還不能破解,也希望有識之士能幫助考證!”

繼尊法師說,這個古香爐在“安院子”很多年了,想從這裡搬到寺院要當地人配合工作。還有就是香爐很重,從山路運到寺院也是個不小的“工程”。

寺院僧人

山青水秀,曲徑盤陀,遠離塵囂,環境幽靜,百里名剎。每逢初一、十五,這裡信眾香客絡繹不絕。

自怡庵隨年代久遠,曾有上下兩院,庵田頗多,僧人也不少。但歷經時代變遷,只剩下古鳳凰山這片地方。2001年之前,自怡庵多為土坯房建築,彼時的繼演法師帶領弟子發心修復古鳳凰山道場,改名為“報恩寺”。

2003年8月26日,繼演法師圓寂後,繼尊法師任住持。同年舉行莊嚴隆重的藥師大法會,時間長達四十九天,祈福世界和平、眾生安樂、佛日增輝、法輪常轉。之後,修建了大雄寶殿、藏經樓、天王殿、鐘鼓樓、齋堂、香積廚、僧房。

贛州鳳凰山百年古剎巨型“石香爐” 緣何深山沉寂?

2008年12月27日,舉辦了隆重的大雄寶殿落成慶典法會,不少省內外大德法師及信眾等欣然前來參加活動。

距離寺院73米的山頂處,有座祖師塔,供奉著釋繼演法師靈骨。繼演法師是原南康縣潭東人氏,字慧廣,一九八九年夏,於黃龍靈巖古寺,皈依三寶,時年五十一歲。自歸依佛門後,努力修學佛法,唯一心念佛,志求西方,常勸人行善積德,正信正見。曾至福建尋師訪道,遍遊廈門南普陀、泉州承天寺、福州西禪寺。一九九七年,禮請上永下昌老和尚為剃度恩師,一心出家修道。

釋繼尊法師,於1989年春,禮上宗下鑑老和尚為證授師,皈依三寶。1991年冬,發心出家,禮于都曉龍山佛日寺住持上永下昌老和尚為師。1993年,於廬山東林寺受大戒,上果下一老和尚為傳戒大和尚。遍參各大名剎大德善知識。2001年,為響應繼演法師大願,實現佛教的報恩思想,不怕艱辛,毅然回到故鄉,率廣大信眾重修古鳳凰山道場,並把寺名稱為“報恩寺”。

贛州鳳凰山百年古剎巨型“石香爐” 緣何深山沉寂?

“尊師之教,學佛參悟,用‘善’的力量,與社會共進。”報恩寺一位居士深有體會地說,繼尊法師修寺院,保護文化遺留,參與社會公益,還傳播善理,倡導“愛國愛教”“慈悲濟世”的大愛之理,讓這座古剎有了文化的靈魂。

“盡已所能,仁慈惠施。最好的最基本的行善,首先就是不侵害他人。”釋繼尊法師常常力行並倡導,“學佛修行的人,不光要學習佛法,也要實踐佛法,廣修眾善,除了要扶困救弱,還要儘量為人答疑解難,以及抵抗外侵,消除人的恐懼。”

(文\圖

李 剛)

編輯:曾倩

編審:溫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