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名家之三十六天罡,看看都有誰?

一、 譚鑫培,工老生

面如豕,骷如柴。從不在舞臺上飾演帝王的他,卻在臺下尊享伶界大王稱號。“四海一人譚鑫培,聲名廿紀轟如雷”。開創生腔新紀元,為身後老生諸流派的百花齊放,奠定了堅實基礎。餘、言、高、馬、譚、楊、奚、麒等無不爭相效尤,是繼程長庚之後的第二座里程碑。

斗膽叫天兒佔居公明大哥的位置,那麼置程大老闆何故?徽班領袖,一代伶聖,順應時代,開創“皮簧”聲腔先河。戲曲史上的地位,無人企及。故不將其納入天罡之列,權做晁天王之靈位,供晚輩頂禮膜拜。

二、梅蘭芳,工青衣

以沒有特點為特點的梅派藝術,竟成為了中國戲劇(曲)最傑出的代表。梅是京劇旦行的集大成者,同時也使京劇更完善、更科學、更優美、更高雅、更博大、更具民族性、更具影響力。以梅蘭芳為首的四大名旦的崛起,標誌著生旦並駕齊驅、爭奇鬥豔時代的到來。繼程、譚之後第三座里程碑,應運而生。

最終,梅成為了京劇史上影響最廣、成就最高、聲望最大的又一位伶界大王,是中國演藝界的一面旗幟。梅博士一生廣交天下客,傳道歐、美、日,為京劇和自身一道贏得國際聲譽。

京劇名家之三十六天罡,看看都有誰?

三、周信芳,工老生

“欲歌身先行,韻止形未靜”的麒派藝術,力壓餘、言、高、馬、譚、楊、奚、唐,立足上海,風靡全國。成為與梅老闆南北對峙的兩座豐碑。梅是一顆冷靜的大腦,周如一顆火熱的心臟,似唐代大詩人李白與杜甫,是中國京劇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表演風格的傑出代表。

學譚最好的是麒麟童,學麒最好的是袁世海。何止生行,何止京劇,何止申江,麒派藝術影響身後無數巨匠、大師頂禮膜拜,爭相效仿。少春、盛戎、金山、趙丹、鄭傳鑑……

四、楊小樓,工武生

如果說,餘叔巖為老生而生,梅蘭芳為旦角而生,金少山為花臉而生,那麼,楊小樓則是標準的京劇大武生誕世。成就中國京劇巔峰時期的三大賢,不期而遇。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相互借鑑,相互倚重。一代國劇宗師更似假提攜之嫌,恩惠於四大名旦、八大鬚生、三大名淨諸輩,併成為後輩武生之經典。

嚴格講,楊之後的各路武生名家,能夠真正領略宗師真諦,學得其精髓者廖廖。楊之武戲文唱更是與梅、餘等相映成輝、相得益彰的曠世傑作。

京劇名家之三十六天罡,看看都有誰?

五、餘叔巖,工老生

“學譚最好的是麒麟童”。後人的這句總結,不知繼譚之後執老生牛耳的餘大賢,有何感想。若地下有知,憤然之?坦然之?不可而知!然其書卷儒雅,中規中矩的創作思想,與周熱烈奔放、桀驁不馴的藝術品味,形成了鮮明對比。只可嘆,英年早逝,將其應處的位置,拱手麒老牌,雖是餘之不幸,確是京劇之大幸。

海派京劇的勇於實踐,勇於創新,為墨守成規的京劇注入了活力,南北之間相互碰撞,相互排斥,互吸養分。為京劇達到極致奠定了良好基礎。

六、程硯秋,工青衣

以藝名世、以德照人的程四爺,似硯中至寶,經久耐磨,如菊中極品,抗禦寒霜。學梅,不似梅。另闢蹊徑,開創了一條幽咽、婉轉、低迴、悽美的演唱風格。與梅之明亮、清澈、華麗、甜潤區別甚大。其圓場、水袖更是天下獨步,成為與梅比肩的另一旦行高峰。而與梅風格近似的徐、黃、朱等大師已然是匆匆過客,甚至尚腔早已融入梅張,可有可無,問津者少矣。

以悲劇著稱的程師,最終以一部喜劇“鎖麟囊”打下了旦行劇目的半壁江山。傲霜自有傲霜骨,不以嬌豔論短長。

七、馬連良,工老生

“南麒北馬關外唐”,麒、馬似梅、程,雙峰並佇。一南一北遙相呼應。近似的劇目、相近的人物、不同的風格、不同的氣質、不同的感悟、不同的精氣神,共鑄輝煌。然馬老闆舞臺上的輝煌,與其應得的榮譽相去甚遠。大將的能耐,上將的資格,卻被授予了中將,享受了少將待遇。

即使“三大賢”時代,梅、程、周、蓋領銜劇壇時期,仍難掩馬之風采。觀眾摯愛,民間藝聖。京劇愛好者言必稱馬。梅、周高不可攀,程、蓋不善交際,唯馬屬於民間,屬於百姓。卻無法改變身後凋零。

八、袁世海,工花臉

“千生萬旦一淨難,架子花臉尤難”。京劇觀眾慢慢等了近一個半世紀,終於迎來了一位淨中奇才。如天馬行空,似蛟龍入海,攪亂了原本相安的格局。堅守著“藝不驚人死不休”的信念,成為了那個星光燦爛時期的一顆恆星。成為了繼程、譚、梅之後京劇史上的第四座里程碑。

當人們還在為京劇需要不需要演人物而爭論不休時,縱橫劇壇近八十年的袁公,塑造、刻畫了一個又一個入木三分、有血有肉、生動活潑、忠奸善惡,前面皆可冠以活字的人物。

九、肖長華,工文丑

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教育家。京劇史上的萬世師表。一代宗師,藝壇至尊。百餘年戲曲界幾乎成名的大師、大家,無不受其點撥,教誨,而受益終身。或一方諸侯、或挑梁組班、或中流砥柱、或馳名南北。

何因三十六人中又肖而無王瑤卿?系因王瑤老在舞臺上的實踐,終不及其因材施教成就斐然。梅、尚、程、荀、黃等本世紀傑出的旦角大師,及至中國戲曲學校的旦行學子,無不受王的恩澤雨露,細心教導,其“通天教主”的桂冠又是三十六天罡中,誰人及得。

十、厲慧良,工武生

“南麒北馬關外唐,西南有個厲慧良”。不知哪個好事者,竟將少年英才與大師相提並論。不知天高地厚,還是慧眼識才?及至厲成了一代武王,其心方安。集南北各家之所長,融武生、老生各行絕技於一身,楊、尚、蓋之後武生之大成,獨佔鰲頭,濃墨重彩,神形兼備。美、漂、帥令孫、楊、張等望塵莫及,精、純、俏令萬、少、高等相形見絀。厲氏傑作——劇目神采飛揚,人物石破驚天。

白雲風散盡,紅葉水流來。當年,看過厲表演後,李桂老公允暗贊,慧良功力在少春之上。

十一、裘盛戎,工花臉

舉世公認,金少山為京劇花臉而生。身材偉岸,音量宏大。那麼裘呢?這個不為淨角而生的一代淨魂,雄踞銅錘首席數十載。裘、袁雙峰聳立,劇壇爭輝。裘更是以空前絕後的美妙聲腔,震驚劇壇。其清純甘甜,氣韻玲瓏,引無數“裘迷”竟折腰。

裘的成功除家學淵源,克紹萁裘及博採眾長,金、侯俱攬外,於悉數客徒中增長知識,得道成仙,終成正果。裘屈尊袁後,實屬無奈,同樣的唱唸作舞俱佳,同樣的手眼身法步,獨步天下,怎奈袁更細膩,更真摯。

十二、蓋叫天,工武生

如果說後輩武生,無人能把握楊宗師的氣勢神韻,更無人能承襲蓋五爺的鬼斧神工。一代武林至尊,劇壇鬥士,為了那個難捨的京劇情懷,為了一生的抱負,壯志未酬,自傷肉軀。梅、程、周、蓋成了那個時期京劇的標誌。縱橫劇壇數十秋,當年那個叫板譚大王的小金斗子,在留下了無數英雄豪傑的形象後,功成身退。西子湖畔,靜臥叢中,遙想著那令人難忘的歲月,那個仿造了一生的英傑。

英雄蓋世何止“三岔口”,傑作驚天不僅“十字坡”。

十三、譚富英,工老生

譚門七代劇壇奇觀。老譚君臨天下,少譚傲視群雄。後輩卻鮮見英才,元壽雖通文武,卻難與祖、父匹敵。五爺問責二公“你爸爸不如我爸爸,你兒子不如我兒子”!難得承上啟下的譚小培,對譚門也算功不可沒。

然其循規蹈矩,抱殘守缺,縱使譚富英有標本般的天賦,也只得亦步亦趨,壯志難酬。雖幼功紮實、把子精湛、唱唸卓著。面對身前麒、馬,身後楊、奚,左衝右突難以殺出重圍。絕世英才枉負了褒者的一往情深,枉負了他那空前絕後的千古絕唱。

十四、荀慧生,工花旦

天香國色白牡丹。刻苦用功、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促其轉型(改唱皮黃)、入圍(四大名旦)、登頂(花旦首席)三部曲。鄉野村姑、府門丫鬟、小家碧玉,荀師演藝得惟妙惟肖、晶瑩剔透、活潑可愛、風靡劇壇。觀眾如醉如痴,鬚眉折服、巾幗點首。

三四十年代,進入荀門拜師問藝者絡繹不絕,尤其是崛起的眾坤伶,有“無旦不荀”一說。後來大多享名劇壇,馳譽江湖,更有佼佼者開宗立派,競相綻放。有雨雲生石,無風葉滿山。

十五、李少春,工武生

一代人傑,無冕之王。李少春是繼馬、譚、楊、奚之後最傑出的老生巨擘,卻以武功卓絕而成名劇壇。中州神韻舉世無雙,較餘師更悽美,較譚公更深沉,較楊君更甘甜,較冬皇更濃郁。身手不凡出類拔萃,較楊師更儒雅,較毓坤更精緻,較老萬更大氣,較盛春更規範。

並非有嗓子的武生,或會幾下把子的老生就可以稱文武。李是真正意義上的文武全才,領銜新生代數十年。一臺劇目往往文武雙出,極受歡迎。一部“野豬林”充分體現李氏風格,文武合璧,李袁絕配,劇壇絕唱。

京劇名家之三十六天罡,看看都有誰?

十六、葉盛蘭,工小生

一代小生天才,藝苑奇葩。風流倜儻、俠肝義膽、舉世無雙。京劇百年史生旦爭輝,各領風騷。待持才傲物的葉君亮劍出山,便一攬眾山小,打出了小生行的一片自由天地。“人不能有傲氣,但不能沒有傲骨,葉盛蘭兩者兼而有之”。翁偶弘語。崢嶸歲月幾經沉浮,得意時,挑班領銜,凌駕生旦之上,如梅傲雪,歎為觀止:失意時,三路配演,無關緊要,天妒英才,令人嘆息。

立雪程門之三虎,葉君後來居上,榮膺小生首席,眾望所歸,民心所向。

十七、張君秋,工青衣

曾幾何時,枉言“無旦不張,十淨九裘”。以旦行論,張派能佔二十幾個百分點,已經是十分龐大的隊伍了。觀眾對於旦行的苛刻,令人深思。直至張君橫空出世,方獲首肯,張的傾城傾國,張的美輪美奐,盡顯其聲腔的無以倫比。謬讚“無旦不張”亦不無道理,張腔張韻已融入梅、尚、程、荀各派之中。

張居裘、李、葉之後,也是其至梅等身手於不顧之故。觀眾們也似乎不需要,張集唱、念、做、舞於一身,只靜靜的坐在椅子上,待其張口,一曲歌罷,萬人空巷。

十八、李多奎,工老旦

多爺在其馳譽劇壇近半個世紀裡,以一人之力輔佐生、旦、淨諸家,堪比肖、姜,天降大任。在生、旦、淨眾流派之外,人們恭祝京劇老旦第一個流派誕生,李師謙遜:已有這麼多流派,多我一派何用?於是多爺—多派藝術似中流砥柱,架海金梁而譽滿華夏。成了諸賢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酣暢淋漓,美不勝收,如泣如訴,感人至深。老伶工匠心獨具,耐人尋味,風靡大江南北。無論角色大小,時間長短,總能畫龍點睛,將劇情推向高潮。身後老旦,無不尊師多爺。百年香火,至今不衰。

十九、楊寶森,工老生

楊派的崛起,蒼涼古樸的楊腔風靡全國,可謂劇壇奇觀。一代大賢楊寶森,默默無聞的成長曆程、平淡無奇的舞臺效應、寥寥無幾的追捧者、無可奈何的英年辭世,恰伍員、楊業、禰衡,悲劇英雄史詩一般。曲高和寡?蒼天無情?既給了楊驚世駭俗的絕技,又不讓其盡攬彩聲,過早凋謝。

常言,天地無情人有情,寂寞了近四十載的楊氏神韻,終於成就了劇壇奇觀。介於清澈淡雅的餘師,和蒼勁淳樸的麒師之間的楊腔,迎來了舉世公認!打下了當今生行的半壁江山。

二十、奚嘯伯,工老生

任餘賢身手不凡,領銜劇壇;任言翁奇音繞樑,舉世無雙;任高王昆亂不擋,縱橫神州;任麒聖江南為王,俯視群雄;任馬師卓爾不群,譽滿江湖;任譚公秉承天賦,獨步天下;任楊君古韻齊天,後來居上。奚處洞簫神韻,一步步走來,帶著名副其實的書卷氣質,攜著至死不渝的滿腔抱負,轄與世無爭的人生感悟。出神入化、展盡才氣、天上人間,任君翱翔。

博採眾長,潛心修煉。苦心經營五十春。花開花落,歲月無情。任諸君身後凋零,洞簫餘韻卻遍及神州。

二十一、尚小云,工青衣

遙想當年,俠肝義膽的尚小云大師,童伶首席,梅尚並尊,劇壇領袖。待程荀崛起,雖列四大名旦,卻末位居之。尚師竟成了梅、程附屬。再後來身困西北,宏圖難展,到如今尚腔尚韻,尚的絕世身手已被梅、張相容。與梅、程、荀、張的百花齊放,爭奇鬥豔形成鮮明對比。如同人們無情地拋棄黃、徐、朱、筱一般,令尚處境尷尬,其優秀的再傳弟子王燕、李國靜、劉山麗等兼學梅、張。僅偶有露演而!

近代京劇人避重就輕,麒、尚、金、譚等諸派後繼乏人,可悲可嘆!

二十二、金少山,工花臉

集三、七、九、四於一身的十全大淨金少山,人如其名,稱霸劇壇,高山仰止。曾起何時,風雲滬上,卻時運不佳。一生傲骨的金老闆因不肯諂媚權貴,幾近潦倒上海灘。幸肖翁慧眼識才,梅郎知人善任,侯巴高風亮節,得以重振雄風。一部《霸王別姬》鴻運齊天、所向披靡。待進京北上,車水馬龍,萬人空巷。國人毫不吝嗇地回報鮮花掌聲,一代淨王從天而降,人中豪傑氣衝牛斗。生旦壟斷組班領銜的日子成為歷史。

贏得了內外一致認可後,命運多舛的淨王黯然辭世,了卻傳奇一生。

二十三、言菊朋,工老生

既已為朋,何故再入梨園?痴迷譚腔的一介窮儒,為了一生的摯愛,為了一生的追求,久久徘徊,最終衝破羈絆,上海下海。無怨無悔。清新悅耳,詩情畫意的言腔,一時名播江湖天下絕響,與餘叔巖、馬連良、高慶奎並列四大鬚生,可謂功德圓滿。

京劇是一門很奇特的藝術,貴為百藝之首,博大精深。但坐科數載一事無成者有之;業餘高手,下海入圍,成名成家亦有之。出類拔萃的言菊朋、奚嘯伯師徒便是其中佼佼者,開宗立派自成一家,流芳百世。

二十四、侯喜瑞,工花臉

倒倉後的侯喜瑞,心灰意冷,萬念俱焚。欲退出梨園,幸肖翁惜才,帶其觀摩黃潤甫。臺上黃三不以唱唸取勝,卻身手不凡,一招一式,生龍活虎,精妙絕倫,滿臺生輝。侯不覺眼前一亮,暗下決心立雪黃門。若干年後,黃門兩大弟子郝壽臣、侯喜瑞馳騁劇壇,輔佐生旦諸家。平民大師,觀眾摯友,與世無爭,視名利如糞土,粗茶淡飯,樂在其中。

只有小角色,沒有小人物。無論多小的角色,只要經侯巴演繹,便可昇華,觀眾甚至起堂,至領銜生旦於不顧,魅力無窮。

二十五、高慶奎,工老生

餘、言、高、馬、譚、楊、奚、麒馳譽劇壇,名揚四海的八大鬚生,高居末位,令歌喉絕代(三斬一碰,獨步劇壇),身手不凡(嗓音失韻,一字不出,石秀一套六合刀仍征服觀眾,無人起堂)。涉獵廣泛(老旦、花臉兼而有之)的高王爺百思難解,憤憤難平。實可嘆世間不平,造化弄人,過早撒手人寰,一代英才就這樣沉寂江湖,高腔絕響絕響人間。

當年,曾受觀眾眷顧的餘叔巖、言菊朋、高慶奎諸賢竟在一年之內,乘鶴西去,成為京劇史上最傷感的一幕,舉國同悲。

二十六、黃桂秋,工青衣

“黃先生的藝術並不亞於四大名旦”,袁世海語。當年氍毹滬上,叱詫風雲,炙手可熱,四海馳名的黃師,受尊青衣首席稱號。如今於群雄逐鹿中敗走疆場的黃師,不在輝煌一世,不再令人神往,不再痴迷觀眾,不再擁躉萬千,不再盛氣凌人。可悲可嘆的黃派藝術,誰人企及的黃氏聲腔,身後凋零,無人問津。師出名門,登峰造極的黃師,被狹隘的地域觀斷送。

京劇黃、筱、唐現象發人深省。浩瀚的劇目所剩無幾,承襲流派寥寥數家。京劇危機令人忐忑。

二十七、唐韻笙,工老生。

孤懸一隅的唐老將,孤家寡人一般,孤芳自賞。自我陶醉,被人遺忘。只有那句“南麒北馬關外唐”,不時讓人們記起了京劇界,還有這麼一位卓爾不群的大師,昆亂不擋的巨匠。記起他的剽悍威猛,熾熱火爆,他的神完氣足,一瀉千里,他的才華橫溢,鶴立獨行。以“能派”著稱的唐韻笙老生、老旦、花臉、武生,甚至醜,無不精通,信手拈來。

“瓊樓一曲笙留韻,銀漢三星鼎立唐”,翁老盛讚老將,願老將與麒老闆、馬老闆一般,劇壇再創佳話。寄予各位在傳弟子,發揚光大,重鑄輝煌。

二十八、李金泉,工老旦

扶桑路上,老海的突發靈感,成就了一部天地動容的曠世傑作。一曲“鐵牛孩兒回家轉”,蕩氣迴腸,膾炙人口。多年來默默耕耘,一絲不苟的少李爺,以其清新細膩,韻味純美,區別多爺酣暢淋漓,如泣如訴。更傳神逼真,更回味無窮。打破其叔老旦聲腔的一統天下……

O二年末,老海去世,人們在痛惜袁公謝幕的同時,出言不遜“京劇最後一位大師去世”,“京劇結束了大師時代”。那至李師何堪?作為能夠進入天罡的健在者,大師何幸?飄搖自在,與世無爭,甘於寂寞,寧靜致遠。

二十九、言慧珠,工青衣

風華絕代的言大小姐,坤旦皇后。與程師絕情新豔秋天壤之別的梅師,對言慧珠疼愛有加,視如己出。老師言傳身教,傾囊相授,學生文武盡攬,細心揣摩。梅門百餘弟子言氏掌門。梅的唯美被言展現得淋漓盡致,幾近亂真。更嫵媚,更璀璨,使古老的京劇煥發時代氣息。

自古紅顏薄命,或流言蜚語,或遭人嫉妒,或身世淒涼,或趨附權貴。身處藝術鼎盛時期的言慧珠沒能脫俗,香消玉殞於政治風波。

三十、葉盛章,工武丑

葉氏雙雄,孤傲一世。醜行挑班古今一人也。葉氏成功除命運之神的眷顧之外,與自身的表演天賦,勤奮努力密不可分。其精益求精的創作態度,成為後輩武丑的典範,一代宗師,舉世敬仰。雖系醜行卻氣勢恢宏,除武功卓著外,“矮子”、“吃火”等絕技尤受觀眾喜愛,此外,葉還具備一條響徹雲霄的好嗓子,更為身後武丑製造了一條難以逾越的障礙。

盛蘭弟雖名氣高於乃兄,人們更愛看盛章兄的舞臺形象,驚歎他的絕世神功,他的驚心動魄。

三十一、高盛麟,工武生

若干年後,國劇宗師竟被克隆。有著絕佳天賦的宗師,竟有了後來者。高王爺橫空出世,他那氣宇軒昂、他那裂石歌喉、他那仙風道骨、他那惟妙惟肖、他那天人合一、他那超凡入勝。長靠、短打、箭衣,同樣的無以倫比,楊氏神韻,蓋派精髓。老生功底深厚,乃父遺風,兼長麒韻。紅生蓋世無雙,威嚴氣勢,一招一式,宛若天神。為近代紅生之大成,受尊高派紅生當仁不讓。

天罡人選,譚門祖孫,高氏父子,言家父女,葉氏昆仲,李門叔侄,妙趣橫生,郝袁、餘楊、荀趙師徒,梨園佳話。

三十二、郝壽臣,工花臉

淨行五傑,金少山驚世駭俗,侯喜瑞美輪美奐,裘盛戎巧奪天工,袁世海色彩鮮明,郝壽臣雍容華貴。博大精深的藝術大師,一代傑出的教育家,馳騁劇壇數十載,被楊宗師,餘、言、高、馬等倚為股肱。譽滿天下。待其優秀傳人袁世海崛起後,激流勇退,甘居幕後,花臉宗師,誨人不倦。

人們常說沒有袁世海的成功,郝派藝術便了無聲息,非也,郝老的大氣磅礴,深沉凝重,簡潔明快,為劇壇不可或缺。不能大書特書郝老蓋世奇功,如同折斷諸賢臂膀一般。

三十三、筱翠花,工花旦

凋謝的花旦大王,凋謝的迷人身段,凋謝的玉趾蓮花,凋謝的粉紅女郎,凋謝的絕世身手,無情的上帝任其凋謝!大凡出類拔萃者無不獨具匠心,獨具匠心又出類拔萃的於連泉,勤于思考,善於揣摩,人間的世態炎涼,悲歡離合,躍然於舞臺。與四大名旦勢均力敵的一代藝王,留下了無數鮮活的少女形象,或風流、或美麗、或淫惡、或伶俐、或毒辣,令人難忘。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為人豪爽的筱老闆,急公好義、仗義疏財、世人稱道。

三十四、姜妙香,工小生

藝術高、名聲高、壽命高;榮譽低、待遇低、收入低。這三高三低,正是梨園聖人姜妙香大師的真實寫照。一生淡泊名利,一生與世無爭,一生甘居人下,一生無怨無悔,一生兢兢業業,一生襄助梅郎。姜氏聲腔似清風徐來,栩栩如生,龍鳳相交,渾然天成。

乾坤容我靜,名利任人忙。無奈生旦淨的龍騰虎躍,無奈武生武丑的金戈鐵馬,遮蔽了聖人的光芒,無奈葉君後來居上,掩蓋的師兄的輝煌。

三十五、童芷苓,工花旦

坤伶翹楚,超勝於人,神形兼備,美不勝收,海納百川,自強不息。四大名旦一腳踢的童芷苓,入列順理成章。鍥而不捨的追求,堅持不懈的努力,童師實現一生夙願,如日中天,譽滿華夏。青衣端莊,花旦俏麗,刀馬脆媚,彩旦潑辣。從十幾歲的少女,到幾十歲的老嫗,無不勝任有餘。少女的天真、貧民的良善、貴婦的雍容、帝王的威儀,從普通百姓到高貴帝王,無不感人至深。

依然另闢蹊徑的童師,對公推的童派謙遜迴應,“且慢稱童派”。一如既往。

京劇名家之三十六天罡,看看都有誰?

三十六、趙燕俠,工花旦

天罡之健在藝術家,唯李金泉和趙燕俠。兩位大師如今耄耋之年,心繫梨園。堅守著博採眾長、勇於創新信念的趙師,不甘寂寞,標新立異。楚楚動人,扮相美若天仙;口齒伶俐,唱唸清澈悅耳;活靈活現,做舞乾淨利落。為京劇百花園錦上添花,令觀眾心曠神怡。

坤伶入圍天罡,創劇壇神話。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才打破男人一統的京劇舞臺,大批坤伶抗衡鬚眉,言、童、趙便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

(圖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