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成長 | 學習亦有周期

01 學習亦有周期

每週五 晚8點 是120班-紅杉林的公開班會時間。

上週五,我們討論的話題是:你在生活或工作中使用定投策略嗎?如何使用?

個人成長 | 學習亦有周期

班會中,不少同學分享了自己定投生活、定投財富、定投成長的故事:

王華定投box的故事;

胡喜定投早起、英語、寫作的故事;

一凡定投日語、定投親情的故事;

俊花定投早起、鍛鍊的故事;

小博定投德語的故事;

志傑定投健康的故事;

…………

這些活生生的故事,讓我感觸很大:

人生何處不定投!

其中,俊花同學提到:自己在早起、鍛鍊的時候,偶爾會想放棄,不知道大家是如何堅持下來的?

其實,不管是學習,還是鍛鍊,還是寫作等等需要持續、長期投入才會有成果的事情中,我們總會遇到想放棄的時候,就彷彿我們遇到了人生低谷。

然後呢,也總有些時候,我們信誓旦旦從新做人,設立各種目標flag,雖然大部分小夥伴每年都立這麼幾個flag,但並不妨礙他們在此時此刻感覺自己已經走上了人生巔峰,有著用不完的精力。

個人成長 | 學習亦有周期

這就像馬克斯在《週期》所說:

萬事萬物皆有周期。

而我們的學習、成長、鍛鍊、寫作等等過程中同樣是有周期性波動的。

02 瞭解學習週期

但是,這兒的學習週期又和我們所熟悉的市場週期不同,請看下圖:

個人成長 | 學習亦有周期

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學習這事長期來看是符合複利曲線的。

巴菲特一生中99%的財富都是他50歲之後獲得的。也就是說,50歲之前,他也是一個普通的中產階級。

從27歲,他投資的年複利是20。5%,50歲之後,進入財富爆炸期,靠的就是時間和複利的力量。

其實,學習任何技能都是符合複利效應的。

1萬小時理論向我們揭示的也就是一條複利曲線:經過一萬小時的努力(10年),我們才有可能真正習得並熟練運用某項技能,才有可能成為某個領域的大師。

所以,

週期上來看,我們得明白學習這事,只要我們持續不斷地在做,大機率是不會走下坡路的(當然,也有可能會走下坡路,下文中會有說明)。

然而,每一個長期都是由無數個短期所構成的。

個人成長 | 學習亦有周期

擷取複利曲線中的任何一個點,放大之後,就如上圖所示。

可以看到,我們的學習過程是在不斷波動的,可謂潮起潮落,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但是,

這樣的短期波動極為正常,我們無需過於在意,關鍵在於我們需要把握長期上漲趨勢。

學習中之所以會有短期週期性波動,和很多內部以及外部因素相關。

內部因素比如我們的情緒波動、我們的身體狀況、我們的自控力等都可能引起學習週期的波動。

其中自控力很重要,但每個人的自控力是不一樣的,過分自控只能帶來不舒適。

另外,要知道一個重要的事實:

一個人的自控能力是總量一定的,某些方面的高度自控,會導致在其他方面的失控。

一個著名的例子是,公認自制力過人的美國總統奧巴馬,竟然一直無法戒菸!所以,在一些事情上適當放寬對自己的要求,其實是健康的,反過來才是有害的。

外部因素諸如工作壓力、親密關係、社交關係、經濟波動……甚至連天氣都可能影響到我們的情緒,進而影響我們的學習週期。

你看,這些內部、外部因素都可能影響到我們的學習週期,影響到我們的學習效果甚至長期之後的學習結果。

03 應對學習週期

解決辦法是什麼呢?其實上文中已經有提到:

不要在意短期波動,把握長期上漲趨勢。

沈祖芸老師對成長的定義頗為簡潔:

成長=發現山頂高度-藉口

根據這個公式,我們就可以發展出一套應對學習週期的方法論來:

3。1 定投策略把握上漲趨勢

所謂成長就是每天進步一點點而已,也就是定投策略在學習成長中的應用。

哪怕是每週進步一點點,也比沒有進步強1萬倍,因為後面還有複利效應的,這也是世人皆知的秘密,而絕大多數人偏偏就是做不到。

某一天進步很大,其實很容易也經常發生,可是每天進步一點就很難,甚至每週進步一點,或者每年進步一點,都很難看看身邊有多少人的,今天和許多年前的今天是一模一樣的。

那些年復一年,立著同樣flag的小夥伴,我們在朋友圈見的還少嗎?

我們自己是最值得自己投資的標的,因為成長是我們自己的事兒。

選擇自己作為投資標的,然後利用定投策略——這就是把握了人生的長期上漲趨勢。

那有沒有可能走下坡路呢?當然會有。

當我們獲得了一定的成就之後(或者都沒獲得成就,僅僅是不想努力了),我們會懈怠,會喪失那些成功所需要具備的基本因素。

沒有了穩固的基石,曾經再豪華的大樓都得坍塌,唯一的區別僅僅是塌的快和慢的區別。

此外,

每天進步一點點,還可以幫助我們不斷拓展山頂的高度。

未知是永遠存在的,當我們學的越多,也就越覺得自己不知道的越多,也就更能看到比這座山更高的地方。

這感覺,就像登山的時候,爬至某個高度,穿越了低處的雲層,我們就可以看到更高更宏偉的山頂。

當然,這或許永遠不是最後的山頂……

3。2 凡事先對內歸因

所謂藉口就是一個對外歸因的解釋系統。

所謂減去借口,就是一個人能把對很多現象的解釋從對外歸因變成對內歸因,也就是凡事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對內歸因,有兩個好處:

其一,拓展我們的能力邊界。

其二,激發內驅動力。

對於第一點,可以用一個小故事說明一下:

某一天,我家遭了小偷,門鎖被撬,家裡翻的亂七八糟,所幸損失的財物不多。透過對外歸因,我可能會想『這傻×小偷,沒事來我這偷幹嘛,招你惹你了?』或者『都怪這物業,安保措施太差了』。然後,打電話報警,找物業索賠損失……

如果是對內歸因,我可能會想:『小偷為什麼要偷我家』『我能做什麼防止再次發生』。然後,先報警,找保險索賠。然後再找鎖匠給大門安個密碼鎖,或者家裡裝個報警監控,或者養條狗看家……透過這些措施主動提升家裡的安全防盜級別,我就是拓展了自己的能力邊界。

對於第二點,激發內驅動力。

當我們凡事首先對內歸因的時候,我們會發現自己不再像以前那麼怨天尤人了,不再像以前那樣把鍋甩給大環境了,也就不再成為趙本山口中那些破壞大環境的人了。

一個人的認知狀態中,『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是最可怕的,由此往往造成倚老賣老、半吊子型別的認知侷限。

對內歸因可以讓我們保持對未知的敬畏,明白自己的侷限,並由內而外激發自己不斷追求卓越,不斷成為更優秀的自己。

更關鍵的是,這樣的內驅力比任何外部驅動力都更為持續和強大。

3。3 低谷時,偶爾放棄亦可

低谷時期每個人都會遇到,比如情緒低落、業績落後、失眠衰弱、失戀痛苦等情況。

當我們處於低谷時,偶爾放棄其實是個不錯的選擇,但這僅僅是偶爾的選擇。

就像週期中所描述,當市場下行時,拋售資產,掌握更多的資金,以備市場反轉時自己有更充足的現金流可以投入其中。這是我們識別週期,判斷自己身處週期中的位置,並以此做出的理智決策。

人生低谷時,亦然。

這時候其實幹什麼效率都會極為低下,還不如

撤出自己的注意力,去做一些能提升我們幸福感但又不需要過多集中注意力的事兒——養精蓄銳,以備調整之後的全身心投入。

就像我自己,每隔一段時間總會有不想學習不想看書的時候,對此我會欣然接受這樣的狀態,然後出門遛狗散步或者看一天電影、或者找朋友聚餐……

3。4 社交學習,極速復活

社交學習有個特別好的功能,就是讓我們時時刻刻能夠看到那些比我們還優秀的人比我們更努力著。

看著他們每天努力地掙扎著改變自己的命運,自己的內心其實無時無刻不在受著巨大的衝擊和鼓舞。

所以,如果你有這麼個

社交學習的平臺,千萬珍惜,千萬讓自己深度參與,千萬和更多的優秀小夥伴建立連結。

這往往能在你學習週期下行的時候給你儲備上行的動能。

當狀態良好、動能足夠的時候,便又是一波上行的學習週期。

所以,為了做到忽視短期波動,我們可以在自己想找藉口時先對內歸因,實在遇到低谷時,偶爾放棄也是個短期優勢策略。

為了做到把握長期趨勢,我們可以採用定投策略,讓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當我們想要放棄的時候,看看身邊那些比我們優秀還比我們更努力的小夥伴,或許就滿血復活了。

04 週期是自然法則

人類的進化史,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不斷髮現自然法則,並將其掌握並應用到人類生活中的過程。

萬有引力規律的發現讓我們瞭解了物體的執行規律,才有了現在的太空航天事業;

空氣動力學規律的發現讓萊特兄弟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駕機進行動力飛行;

電流熱效應磁效應的發現,才有了現在的電飯煲、電熱水壺、電磁爐等家用電器;

……

週期也是一種自然法則,而且是那種不知道倒沒什麼,知道了便讓人如醍醐灌頂般豁然開朗的法則。

一個人的思維方式越符合這些自然法則,就越能正確而高效地生活。

比起為單純且生硬地改變態度和行為所作出的努力,正確的思維方式,對於個人影響要大要深遠得多吧。

個人成長 | 學習亦有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