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有數百口水井,為何自古以來卻無人敢飲用,真實原因原來如此

故宮中有數百口水井,自古以來卻無人敢飲用,真實原因令人震驚

中國曆代封建王朝的都城主要集中在中原一帶,兩宋時國都南遷,南方的經濟得到快速發展。江南之地富庶,朱元璋定都南京,但朱棣上位後,力排眾議,將都城遷到北京。北京曾是朱棣作藩王時的封地,二十多年的藩王生活裡,朱棣勤勉政務,對這片土地澆灌了心血,有著難以割捨的情懷。另外,經濟上富饒的南方也意味著軍事上的平靖,北方的少數民族卻常在缺衣少糧的時節擾邊,朱棣定都北方也是出於國防考慮。

故宮有數百口水井,為何自古以來卻無人敢飲用,真實原因原來如此

朱棣為了建設北京,所耗甚巨,除了早些年打下的底子,朱棣還下令讓南方的富戶巨賈入遷北京,一次拉動北京的經濟狀況。又疏浚南北運河,改善北京的交通狀況,也滿足了北方隨人口增長帶來的糧食缺口,進一步聯通南北,促進全國的交流互融。

故宮有數百口水井,為何自古以來卻無人敢飲用,真實原因原來如此

1412年,遷都工作基本完成,此時的北京由內城、皇城和紫禁城組成,比南京更富麗的北京城,現在看來,也能略微想見當年的風采。至此,北京的首都地位,一直延續到當下。經由明清兩代數百年的修繕,紫禁城內的設施不可謂不健全,但是紫禁城的上至皇帝,下至宮人,所有人都不喝紫禁城內的井水。

故宮有數百口水井,為何自古以來卻無人敢飲用,真實原因原來如此

紫禁城作為設施健全的皇城,自然有眾多水井,據悉,宮中七十餘處殿宇中,至少有百餘眼水井,平均算下來,每所殿宇都至少有一眼。最初的打水井的目的,自然是為了獲取飲用水,但是宮中爭鬥之中,向井水投毒汙染了井水。傳聞,明憲宗的寵妃萬貞兒,囂張跋扈卻盛寵無子,在朱見深的縱容下,幼子早夭又不能生育的萬貞兒也不許其他嬪妃有孕,在井水中下毒。還有投井自戕的人,他們的屍體泡在井中,使井水不潔。相互連通的水系令汙染源擴大,時日一久,宮人們也就不敢飲用井水了。

故宮有數百口水井,為何自古以來卻無人敢飲用,真實原因原來如此

不被飲用井水,主要用於日常灑掃和消防用水。作為木質結構的建築群,紫禁城裡的宮殿多次面臨走水的險境。明清兩代,紫禁城裡的發生了一百餘起規模各異的火災,有時候,天雷劈下就會引起一場火災。除了天災,也有人禍。比如朱棣命宮人於午門放煙花時,就發生過意外,因操作失誤而引發了火災,這場大火甚至燒死了不少宮女太監。火災頻發以及後果嚴峻,促成了大家對消防的重視,井水大大發揮了它的作用。

故宮有數百口水井,為何自古以來卻無人敢飲用,真實原因原來如此

而紫禁城中的飲用水另有來處,主要來源是頤和園西邊的玉泉山,山上的泉水是流動的活水,水質清冽,味道甘甜,還有專職人員負責水源的安全。宮中每天會派遣專門的宮人去玉泉山取水,集中運送回宮,再按品階分發。

故宮有數百口水井,為何自古以來卻無人敢飲用,真實原因原來如此

飲用水的來源也不單是泉水,冬天的時候,宮人會採集京郊的冰塊存進冰庫,冰塊融水也是重要的飲用水。到了夏天,蘊含涼意的冰水會拿出來,專供宮中貴人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