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迷開悟侃煩惱(八十九)

憂禍盡從貪慾起

貪慾是一切罪惡之源。天上鳥死於貪食,水中魚死於香餌,世上人死於貪婪,誠如朱熹所言:“世路無如貪慾險,幾人到此誤平生。”

麝抉其臍的由來

明代劉伯溫在《郁離子》講了一則“麝抉其臍”趣事:有位楚國獵人在森林中拼命追捕一隻麝,為的是獲取麝香。

“有麝自有香,不用大風揚”。麝香是雄麝肚臍與生殖器之間的腺囊,可分泌特殊的香味,是名貴的香料和藥物,為世間最昂貴的動物製品。

危急之時,麝剔出它的臍(腺囊)扔到草叢中,獵人趕緊去草叢尋找麝臍,麝乘機得以逃命。

春秋時楚國哲學家令尹子文聽說這事後感慨萬千:“這種獸啊,連人都有不如它的呢!不少人為貪財貨而喪命,甚至連累一家子倒黴,為什麼他們的智慧竟連麝都不如呢?”

典故“麝抉其臍”給了人們這樣啟示 :“貪慾二字,壞盡世間人。”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

貪慾之下有蠢人

在這塵世之中,貪婪是人性的弱點,因此造成種種煩惱與千千之結難以抒解。有人為名而貪取,有人為利而貪求,還有人為情而貪得,使人沒個悠閒的時候,甚至毀掉自己或他人的前程。

令尹文子問得好:為人“何其智之不如麝耶?”結論只有一個,香餌之下,必有死魚;貪慾之下,必有蠢人。

戰國列子所講“齊人攫金”故事中的那個齊人,便是這種蠢貨!

齊國有一個人做夢都想發財,清晨打扮得整整齊齊,來到集市四處遊蕩,心裡盤算著如何儘快富起來。

他發現有一家金店,就一步跨進門去,二話不說揣起金器轉身就逃。店主見有人搶劫金器,大喊捉賊。巡吏恰巧路過此地,將齊人逮個正著。巡吏問他:“大庭廣眾之下,你怎麼敢偷別人金子?”

齊人回答挺實在:“我拿金子的時候,壓根兒沒留神什麼人,滿眼都是光燦燦的金子。”

追求物質財富,希望生活寬裕,是人之常情,但利慾薰心,財迷心竅,進而做出有悖人性,利令智昏,膽大妄為的冏事,就顯得可笑且可恨了。

患生於多欲,禍生於多貪。世間貪官比齊人更可惡。南宋初年,評論家羅大經說得直白透徹:“做官要貪取一文,那就一文不值”。清代陳弘謀則在其《在官法戒錄》中告誡諸官員:“人只一念貪私,便銷剛為柔,塞知為昏,變恩為慘,染潔為汙,壞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貪為寶。”

為官貪與廉雖是一念之間,然而, 品質優與劣卻是長期雕塑而成。“不貪即是富貴,不苟何懼公堂”。只有清白之官才有底氣說出這般豪言壯語。

貪慾沒有休止符

“知足者,貧亦常樂;不知足,富貴亦憂”,乃是千古箴言。佛家亦認為,人最大的罪惡是放縱慾望,最大的禍患是不知滿足。

清代文人錢德蒼在其《解人頤》道明,人心不足蛇吞象,慾壑難填貪婪者。

終日忙碌只為飢,

才得飽來便思衣。

衣食兩般皆豐足,

又想嬌容美貌妻。

娶下嬌妻並美妾,

出入無轎少馬騎。

騾馬成群轎已備,

恨無田地少根基。

置得良田千萬畝,

嘆無官職被人欺。

七品五品猶嫌小,

四品三品仍覺低。

當朝一品為宰相,

又慕稱王作帝時。

一日南面坐天下,

又想長生壽天齊。

人心不足蛇吞象,

不種善根費心機。

若要世人心滿足,

皮化清風肉化泥。

此詩以通俗的俚語,幽默的諧謔,規勸世人切勿得隴望蜀貪無厭,煩惱皆是己招惹;諫人淡泊名利,勿縱物慾,起到喻人警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