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陶瓷史上的“南青北白”瓷器,有無先後之分呢?

真正意義上接觸瓷器,應該是上大學時。在之前只知道家裡邊用的碗是景德鎮生產的,陶瓷就是白色的盤、碗,或者是在電視上看到的古董,其他一概不知。在上大學時才知道,原來陶瓷不是隻有白色的,還有青色系列的釉色。這時候我就陷入了遐想,青白兩種釉色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到底是先有的哪種呢?

中國陶瓷史上的“南青北白”瓷器,有無先後之分呢?

越窯海棠式杯

中國陶瓷史上的“南青北白”瓷器,有無先後之分呢?

邢窯白釉玉璧形底碗

在中國的陶瓷歷史上,從商周以來,一直是青瓷一統天下的局面,而邢窯的成功興起,宣告了這種單一格局的結束,並由此開創陶瓷青白兩大體系。在《碗姐說瓷》第一季的影片節目中,就有講到兩分天下,素有“南青北白”之美譽的是,南方的越窯青瓷和北方的邢窯白瓷。

中國陶瓷史上的“南青北白”瓷器,有無先後之分呢?

碗姐說瓷,是一檔陶瓷文化教育類短影片

東漢時,浙江的越窯的青瓷逐漸成熟起來。隨著技術的進步,直至魏晉南北朝,青瓷已經獨霸中國的瓷器市場。 此時,白瓷在北方悄然興起,並在青瓷的強大統治下頑強地生根發芽。經過歲月的洗禮,唐朝時已經和青瓷分庭抗禮。兩者各領風騷,有“南青北北白”之說。

南青指的南方浙江的越窯青瓷,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窯系。東漢時,中國最早的瓷器在越窯的龍窯裡燒製成功,因此,越窯青瓷被稱為“母親瓷”。越窯持續燒製了1000多年,於北宋末、南宋初停燒,是我國持續時間最長、影響範圍最廣的窯系。

中國陶瓷史上的“南青北白”瓷器,有無先後之分呢?

中國陶瓷史上的“南青北白”瓷器,有無先後之分呢?

越窯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餘姚、慈溪、寧波等地。越窯的繁盛主要在晚唐和五代,前期大體上延繼南朝作風, 胎質灰白而疏鬆,釉色青黃易剝落,器物種類不多,造型變化也少; 後期產品胎色雖灰白仍舊,但胎體細膩緻密,造型大多規範工整,器物大多通體施釉,釉面可以相當勻淨瑩潤,只是呈黃或綠,還不大穩定,器型種類增多。 五代時,越窯青瓷普遍胎質精細、胎體輕薄、造型秀美、器施滿釉、釉薄而勻, 釉色前期以黃為主,後期以青為主。裝飾初期以素面為主,後期堆貼尤其是刻花大為盛行。

中國陶瓷史上的“南青北白”瓷器,有無先後之分呢?

中國陶瓷史上的“南青北白”瓷器,有無先後之分呢?

北白指的是北方河北的邢窯白瓷 ,漢族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是中國北方最早燒製白瓷的窯廠。其歷史可上溯到北朝,隋後期曾短期繁榮,經過唐早期的低迷,唐中期生產極盛,晚唐開始衰落。刑窯是唐五代最著名的白窯瓷場,有邢窯白瓷“天下無貴賤而通之”的美譽。窯址在今河北省內丘縣。刑窯以素面白瓷馳名,釉白而微閃黃或淡青。胎質厚而細節,瓷質堅硬。 造型樸素大方,線條飽滿酣暢,製作規整精細、器體瑩薄,器內滿釉,外釉往往不到足,部分還帶有印花、刻花等裝飾。在胎與釉之間有一層化妝土,作為護胎釉。白瓷按其胎、釉的質地,可以分為粗、細兩大類。

中國陶瓷史上的“南青北白”瓷器,有無先後之分呢?

中國陶瓷史上的“南青北白”瓷器,有無先後之分呢?

宣告:以上觀點不代表本賬號觀點與立場,此分享僅供大家交流學習,如有侵權,請聯絡,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