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賦圖》詳解—情畫與情詩,皆成無價的中國國寶

《洛神賦圖》詳解—情畫與情詩,皆成無價的中國國寶

《洛神賦圖》詳解—情畫與情詩,皆成無價的中國國寶

我們形容一個人的才華,常常要說才高八斗,但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不是六鬥跟四鬥呢?這個嚴肅的數學問題將要牽出今天台上的男主角——曹植,和一場曠世叔嫂戀。

作為曹植的大迷弟,愛穿木屐到處跑的謝靈運是這樣說的,天下有才共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雖然是誇曹植呢,可潛臺詞卻是,剩下的人都捆起來也不如我謝靈運。

這句話在當時的語境下卻也不為過,六朝時人確實將曹植奉為第一。

但長久以來,我們對他的“八斗才”最直觀的印象卻僅僅是語文書上故事一般的七步詩,而忽視因他才情而起的《洛神賦》和另一國寶級藝術品——《洛神賦圖》。

《洛神賦圖》詳解—情畫與情詩,皆成無價的中國國寶

圖注:一個曹植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八斗才曹子建,與他嫂子甄宓傳聞中愛情堪稱是中國最為知名的的叔嫂戀。今天我們不去討論這段已成公案的歷史真實與否,因為這已難下定論,只想與大家一起重回那1795年前,去洛水邊一探究竟,為苦候佳人以致渾身霜露的曹子建送些溫暖。

《洛神賦圖》詳解—情畫與情詩,皆成無價的中國國寶

◆曹植在洛水邊等候洛神的再次出現 原文:夜耿耿而不寐, 沾繁霜而至曙。

“其形也, 翩若驚鴻, 婉若游龍。 榮曜秋菊, 華茂春松。 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 飄搖兮若流風之迴雪。 ”——洛神賦

《洛神賦圖》詳解—情畫與情詩,皆成無價的中國國寶

藝術家總是會將生活中的平凡賦予永恆的意義,求女神而不得這種地球上每天都在發生的事,卻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留下如此傳奇的作品。

百年之後,另一位天才顧愷之,有感於《洛神賦》中的深情,提筆將這段故事展現出來。繪畫與文學,如此浪漫而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交相輝映。一個天才的天才之作,被另一個天才用天才表達了出來,兩者都成為了人類歷史中的永恆。

手卷畫,是中國獨一無二的繪畫媒介,承載著中國人古典的觀看方式,從右至左,徐徐展開,不動的型,轉換為在空間與時間中彼變幻的畫面,《洛神賦》圖便是長卷這一形式在人物畫範疇的開創者,文學與繪畫的結合,在《洛神賦圖》與《洛神賦》這裡達到了前無古人的後無來者的水平。以致後世的藝術家最多以書法寫寫《洛神賦》,比如趙孟頫兄,至於繪畫?誰願意自尋與顧愷之這一天才比較的苦惱?

《洛神賦圖》詳解—情畫與情詩,皆成無價的中國國寶

《洛神賦》圖 第一幕

“人說三十而立,可我既生在帝王家,又有何事業可立呢?天下人卻又都認為我曹子建最有才華,包括我的父親。可是兩年前,我哥哥曹丕做了皇帝(黃初元年220年),一年前,他賜死了我暗戀的甄宓(黃初二年)。

西邊的蜀漢臥榻在側,南邊的孫權虎視眈眈。那時年少,我尚隨著父親南征北戰,如今,這曹家的天下,卻與我沒什麼關係了,我不甘心,堂堂皇室貴胄竟然蝸居在那小小的鄄城縣,我渴望著上陣殺敵,向南征戰,如果能馬革裹屍還,那自是最大的榮耀。可是,哥哥他竟不見我。

那年我三十一歲,京城內,站著如嘍囉,只能回家。”

《洛神賦圖》詳解—情畫與情詩,皆成無價的中國國寶

◆黃初三年 洛神賦創作同年 孫權火燒連營,大破劉備, 曹丕南征吳國

在曹植之前,有宋玉的楚懷王與巫山神女奇遇記。那麼,當他回屬地時途徑洛水,就不免與洛神相遇了,生者的不得志,對逝者的思戀,《洛神賦》橫空出世。

《洛神賦圖》詳解—情畫與情詩,皆成無價的中國國寶

◆《洛神賦圖》第一幕

斜陽西下,洛水之濱。回封地途中一路車馬勞頓的曹植,轉角與洛神相遇了。你看他在隨從的簇擁下,器宇軒昂,主角光環加身。但初見洛神,唯恐繼續前行唐突了女神,非常人性化的張開雙手攔住了隨從:”彼何人斯,若此之豔也!”“哪來這麼好看的姑娘?”一個大寫的驚喜全在臉上。

《洛神賦圖》詳解—情畫與情詩,皆成無價的中國國寶

◆ 初見洛神 攔住隨從的曹植 (原文:俯則末察, 仰以殊觀, 睹一麗人, 於巖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 “爾有覿於彼者乎? 彼何人斯? 若此之豔也!” 御者對曰: “臣聞河洛之神, 名曰宓妃。 然則君王所見, 無乃日乎? 其狀若何? 臣願聞之。)

而洛神那邊顧盼自若,但見她手執羽扇,輕裾飄飄於洛水之上,被顧愷之以高古遊絲描 畫出洛神的天衣飛揚,滿臂風動,活生生一個神仙姐姐再世,卻也輕輕的扭頭回望向曹植,在他們對視的55公分裡,兩顆心在無形的空氣中擦出了愛情的火花。

《洛神賦圖》詳解—情畫與情詩,皆成無價的中國國寶

◆洛神與曹植在原作的實際距離為55釐米

從前中國人的愛情,亦如這委婉的回眸一般,四目相對,藏而不露。這種極具靈性的以眼神傳遞情感,我認為只有千年後米開朗琪羅的創造亞當可與之比擬,但那是上帝的對世人的愛。

《洛神賦圖》詳解—情畫與情詩,皆成無價的中國國寶

◆按《洛神賦》原文 確實沒看見洛神的隨從們。每個人的眼神都渙散的望向別處

彷彿襯托著兩人的愛情火花一般,隨從們一個一個都裝作沒看見,當然按照劇本他們也確實看不見,他們在告訴曹植這洛水裡有個洛神後就全程打起醬油,兩隻鴻雁與一條游龍渲染著這一人神相逢的奇幻氛圍。

《洛神賦圖》詳解—情畫與情詩,皆成無價的中國國寶

◆驚鴻與游龍,顧愷之是想與原文這一句對照: 翩若驚鴻, 婉若游龍。

遠處的落日也不甘於孤身一人,將一隻金烏放在了自己的小圈圈裡,大幕剛剛拉開,便營造出了一個只屬於魏晉人的魔幻世界。

《洛神賦圖》詳解—情畫與情詩,皆成無價的中國國寶

◆三足金烏

曹植的洛水愛情故事,就在這裡開始了。

同時,這幅畫的背景也為同時期的山水畫提供了代表性的圖式:人大於山,水不容泛。

在完成了首次的眼神交流後,洛神並沒有十分在意,如果按照屈原的天問與離騷中的劇情,她的性格是十分高冷的,拒絕了屈原的求愛。只見她沉默著左倚彩旄,右有桂旗,在河灘上伸出手,採摘水流邊的黑色芝草。

《洛神賦圖》詳解—情畫與情詩,皆成無價的中國國寶

◆在初次眼神對視後,上:洛神依旌旗 下:洛神采芝草

那邊曹子健則意難自禁,他用270個字完成了中國文學史上形容女性最美的文字,直至今日,依舊在文學世界中被引用。 “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通常情況下,如果你把一個女人抬到了這麼高,那麼她註定與你沒什麼緣分了。可情深義重的子健,竟然乾淨利落的打出了王炸:將玉佩送給了她。在古代,玉為君子最重要的配飾,向一位女子送出玉佩,心意昭然,這也是這段感情唯一的互動。

《洛神賦圖》詳解—情畫與情詩,皆成無價的中國國寶

◆曹子建送鏈子 (這一部分影象擷取自洛神圖卷二 捲一捲二都是宋人摹本 但卷一缺失這一情節 )

洛神舉著玉佩,指著深深的洛水錶期待。

可是,這個突如其來的感情對洛神而言其實也是負擔,她本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可現在,她被拖入那深深的洛水中了。愛情其實沒什麼用,比如說,在這裡並不能跨越神與人的鴻溝。

而曹子建那短暫的一生中,無奈的事就更多了——那麼英雄的爹、那麼有權勢的家庭、那麼稀世的才華,活脫脫一個瑪麗蘇電視劇的霸道男主角。現實卻是,他這一生卻處處都充滿了無奈,皇權的猜忌、闔牆的兄弟,讓他這滿腹的才華只能在軟禁中無處施展。

就像面對洛神,面對有情意於他的洛神,他也同樣跨越不了人神之隔。

於是第二幕,我們跟隨曹植的眼,觀看洛神的獨角戲。

《洛神賦圖》詳解—情畫與情詩,皆成無價的中國國寶

《洛神賦圖》第二幕

洛神彷徨了,一個女人在初面對愛情時總是慌張的。更何況她與他的情感是如此熾熱。可她是洛“神”。殘酷的現實開始令她憂傷不已,她先是飄然於洛水之上,巖林之間,在美景中思慮排解這些憂愁。

畫面中,這一段的安排尤為天才。在顧愷之的筆下,洛神在不同的場景出現了6次之多,在山水樹林的連線下,一切卻顯得自然而然。雖然洛神賦文字中沒有提到兩人的眼神交流,但無論是洛神還是曹植,都以回首來表達對彼此的不捨與情感。而在人物的塑造上,更是印證了他所提出的,也是中國人物畫最重要的畫論——形神兼備。

《洛神賦圖》詳解—情畫與情詩,皆成無價的中國國寶

◆憂傷的洛神

可情感的苦痛,並不是一件可輕易排解的事,她悵然長嘯,以至把眾神都引了過來。

隨後風神屏翳收起了晚風、河神川后止息了波濤,水神馮夷在凝神鳴鼓,女媧為她唱起了清冷的歌謠。大家應該都有這種經驗,那就是失戀的人很難透過找樂子的方式排解苦痛,而別人也是幫不上忙的,這狂歡的場景反而顯得他們更加孤獨。

《洛神賦圖》詳解—情畫與情詩,皆成無價的中國國寶

◆張大嘴的風神屏翳

《洛神賦圖》詳解—情畫與情詩,皆成無價的中國國寶

◆河神川后

《洛神賦圖》詳解—情畫與情詩,皆成無價的中國國寶

◆女媧清歌

《洛神賦圖》詳解—情畫與情詩,皆成無價的中國國寶

◆馮夷鳴鼓(原文:於是屏翳收風, 川后靜波。 馮夷鳴鼓, 女媧清歌。 )

《洛神賦》圖 第三幕

《洛神賦圖》詳解—情畫與情詩,皆成無價的中國國寶

◆ 原文 (騰文魚以警乘, 鳴玉鸞以偕逝。 六龍儼其齊首, 載雲車之容裔, 鯨鯢踴而夾轂, 水禽翔而為衛。)

離別的時刻到了,同時這也是這幅畫最瑰麗、最魔幻的場面:飛魚、禽鳥護駕,六條神龍拉著車鸞,騰雲駕霧而去,凸顯出洛神神靈的身份,一派激昂大氣的離別場面。但她卻再次回首,望向令她動心不已的曹植,一如他們初見時那樣回首,只恨神人有別,彼此處於盛年卻無法相愛,從此天各一方,思至此,不禁淚如雨下。

曹植自然是也捨不得心愛的人離去,他腦海中依然盤旋著洛神的容貌與相見的情形,始終期盼著洛神能夠再次出現,在洛神消失後,他不顧一切的乘舟逆流而上。可人世間那再有洛神的影子了呢?就像他與甄宓,早已天人兩隔。

《洛神賦圖》詳解—情畫與情詩,皆成無價的中國國寶

◆原文( 於是背下陵高, 足往神留, 遺情想像, 顧望懷愁。 冀靈體之復形, 御輕舟而上溯。 浮長川而忘返, 思綿綿督。)

寒夜裡,曹植在洛水之濱徹夜難眠,期盼著與洛神再見一面,以致身上沾滿了寒霜。

《洛神賦圖》詳解—情畫與情詩,皆成無價的中國國寶

◆原文(夜耿耿而不寐, 沾繁霜而至曙。)

既無相見之日,人畢竟要繼續生活。曹植乘馬車,踏上了回家的道路。那時,洛神回首,應了他的愛慕。這一次,回首的不再是洛神,也沒有人再會為他回首了。只“恨人神之道殊兮, 怨盛年之莫當”。

《洛神賦圖》詳解—情畫與情詩,皆成無價的中國國寶

◆原文 (命僕伕而就駕, 吾將歸乎東路。 攬騑轡以抗策, 悵盤桓而不能去。)

《洛神賦圖》詳解—情畫與情詩,皆成無價的中國國寶

◆回首的曹子建

附:文字資料

《洛神賦》

黃初三年, 餘朝京師, 還濟洛川。 古人有言, 斯水之神, 名曰宓妃。 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 遂作斯賦。 其辭曰:

餘從京域, 言歸東藩。 背伊闕, 越轘轅, 經通谷, 陵景山。 日既西傾, 車殆馬煩。 爾乃稅駕乎蘅皋, 秣駟乎芝田, 容與乎陽林, 流眄乎洛川。 於是精移神駭, 忽焉思散。 俯則末察, 仰以殊觀, 睹一麗人, 於巖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 “爾有覿於彼者乎? 彼何人斯? 若此之豔也!” 御者對曰: “臣聞河洛之神, 名曰宓妃。 然則君王所見, 無乃日乎? 其狀若何? 臣願聞之。”

餘告之曰: “其形也, 翩若驚鴻, 婉若游龍。 榮曜秋菊, 華茂春松。 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 飄搖兮若流風之迴雪。 遠而望之, 皎若太陽昇朝霞; 迫而察之, 灼若芙蕖出淥波。 穠纖得衷, 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 腰如約素。 延頸秀項, 皓質呈露。 芳澤無加, 鉛華弗御。 雲髻峨峨,修眉聯娟。 丹唇外朗, 皓齒內鮮, 明眸善睞, 靨輔承權。 瑰姿豔逸, 儀靜體閒。 柔情綽態, 媚於語言。 奇服曠世, 骨像應圖。 披羅衣之璀粲兮, 珥瑤碧之華琚。 戴金翠之首飾, 綴明珠以耀軀。 踐遠遊之文履, 曳霧綃之輕裾。 微幽蘭之芳藹兮, 步踟躕于山隅。

於是忽焉縱體, 以遨以嬉。 左倚採旄, 右蔭桂旗。 壤皓腕於神滸兮, 採湍瀨之玄芝。 餘情悅其淑美兮, 心振盪而不怡。 無良媒以接歡兮, 託微波而通辭。 願誠素之先達兮, 解玉佩以要之。 嗟佳人之信修, 羌習禮而明詩。 抗瓊[王弟]以和予兮, 指潛淵而為期。 執眷眷之款實兮,懼斯靈之我欺。 感交甫之棄言兮, 悵猶豫而狐疑。 收和顏而靜志兮, 申禮防以自持。

於是洛靈感焉, 徙倚彷徨, 神光離合, 乍陰乍陽。 竦輕軀以鶴立, 若將飛而未翔。 踐椒塗之郁烈, 步蘅薄而流芳。 超長吟以永慕兮, 聲哀厲而彌長。

爾乃眾靈雜遢, 命儔嘯侶, 或戲清流, 或翔神渚, 或採明珠, 或拾翠羽。 從南湘之二妃, 攜漢濱之遊女。 嘆匏瓜之無匹兮, 詠牽牛之獨處。揚輕袿之猗靡兮, 翳修袖以延佇。 體迅飛鳧, 飄忽若神, 凌波微步, 羅襪生塵。 動無常則, 若危若安。 進止難期, 若往若還。 轉眄流精, 光潤玉顏。 含辭未吐, 氣若幽蘭。 華容婀娜, 令我忘餐。

於是屏翳收風, 川后靜波。 馮夷鳴鼓, 女媧清歌。 騰文魚以警乘, 鳴玉鸞以偕逝。 六龍儼其齊首, 載雲車之容裔, 鯨鯢踴而夾轂, 水禽翔而為衛。

於是越北沚。 過南岡, 紆素領, 回清陽, 動朱唇以徐言, 陳交接之大綱。 恨人神之道殊兮, 怨盛年之莫當。 抗羅袂以掩涕兮, 淚流襟之浪浪。 悼良會之永絕兮。 哀一逝而異鄉。 無微情以效愛兮, 獻江南之明。 雖潛處於太陽, 長寄心於君王。 忽不悟其所舍, 悵神宵而蔽光。

於是背下陵高, 足往神留, 遺情想像, 顧望懷愁。 冀靈體之復形, 御輕舟而上溯。 浮長川而忘返, 思綿綿督。 夜耿耿而不寐, 沾繁霜而至曙。 命僕伕而就駕, 吾將歸乎東路。 攬騑轡以抗策, 悵盤桓而不能去。

年表

黃初元年(220年):“太祖(曹操)崩,(曹丕)嗣位為丞相、魏王,尊王后為王太后,改建安二十五年為延康元年。

黃初二年(221年):曹丕殺甄夫人

魏太祖曹操進入鄴城時,文帝曹丕為五官中郎將,見到袁熙的妻子、中山人甄氏長得美貌,很喜歡,太祖因此為他娶甄氏為妻,生子曹睿。曹丕稱帝后,安平人貴嬪郭氏深受寵愛。甄夫人被留在鄴城,不能相見,心情不暢,因而有怨言,郭貴嬪乘機讒毀甄夫人,文帝大怒,六月,丁卯(二十八日),派使臣命甄夫人自盡。

黃初三年(222年):曹丕第一次攻吳 曹植作《洛神賦》

東郡(今河南濮陽南)太守王機,防輔吏倉輯誣告曹植,植以此至洛陽(今屬河南),為己辯白。詔令復國。歸國途中渡洛川,作《洛神賦》

畫作版本:

洛神賦圖原作已失,流傳於後世摹本共四副,分藏於故宮、遼博以及美國弗利爾博物館。

本文所用皆為故宮博物館所藏兩幅,分別為《洛神賦圖》卷一、《洛神賦圖》卷二,兩卷皆為宋人摹本。

其中卷一圖片質量最好,摹本後有趙孟頫親筆題寫的《洛神賦》,應該也是這個原因,被乾隆定位卷一。

卷二有所碎片,但卷一的曹植送洛神佩玉的環節遺失,故選用卷二此情節填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