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青城山

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

這裡不但是道家修行的寶地

亦是文人墨客喜遊、雅集之處

” 自詡名山足此生,攜家猶得住青城。”

這句話便是客居青城山的張大千所言

張大千曾經三登青城山

時間長達十餘年

今天水靈妹就帶大家走進

張大千與青城山的不解之緣中~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張大千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張大千(1899—1983),字季爰,別號大千居士,四川內江縣人,被譽為中國畫壇“五百年來第一人”。

先生曾先後在青城山寓居4年多,青城山的古蹟與美景激發了張大千的詩情畫意,他曾在此作畫1000餘幅,

作詩亦頗多,還自刻了“青城客”、“上清寄居”二方圖章,可見青城山與張大千先生的不解之緣。

1938年,張大千先生沿著丹梯、踏著幽意、伴著花香、隨著鳥鳴,走上青城山,開始了他青城山長達四年的寓居歲月。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青城山十景圖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1944年仲夏的一個下午,客居青城山上清宮三年的張大千準備下山了。這三年期間張大千專心作畫,描繪了上千幅取材於青城山的國畫。這天他終於完成了他的大作《青城山十景圖》。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青城山十景圖分別是“朝陽洞”、“上清宮”、“青城第1峰”、“迎仙橋”、“高簡槽”、“降魔石”、“丈人峰”、“大巖窩”、“望坡巖”、“觀日亭”。

上清宮

上清宮是青城山最高的一座道觀,海拔1180米,始建於晉朝,現在我們看到的建築是清代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重建的。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上清宮現實圖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上清宮(張大千畫)

上清宮,青城山最高一座道觀,也是最值得一去的宮觀。在漫長的歲月裡,上清宮既是傳說中神仙道士的洞府,也是古代帝王下榻的行宮,歷史文化底蘊十分深厚。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而張大千客居青城山的居所也在上清宮的文武殿旁,被古樹道觀環繞,清幽玲瓏,靜居一隅。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寓居青城山的張大千先生還在上清宮親手種下了一片大千梅林,還將他從甘肅帶回來的十多隻心愛的紅爪玉嘴鴉親手放入了青城密林,使其在青城山繁殖生長,以添“鳥鳴山更幽”的情趣。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鴛鴦井

麻姑池

也都在這裡,千萬別忘記打卡~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天師洞

天師洞是青城山最主要的道觀。相傳東漢末年,天師道創始人張道陵,曾在青城山山腰第三混元頂峭壁間修煉佈道,俗稱天師洞。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天師洞現實圖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天師洞(張大千畫)

在三清大殿的右邊有一棵1800多年的古銀杏樹,傳說是張天師親手種植。樹高30米、樹冠直徑36米、底部樹圍6米多,5個成人以上才能合圍,樹枝間鍾乳懸垂,像玉筍一樣,令人驚訝。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朝陽洞

在下山路上,看到崖壁上嵌著的巨大殿宇,肯定是朝陽洞無疑,該洞洞口正對東方,深廣數丈,可容百人。這裡也和寧封有關哦,據傳是其棲息處。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朝陽洞現實圖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朝陽洞(張大千畫)

擲筆槽(高簡槽)

天師洞附近景色幽麗,這裡澗深壁陡,藤蘿垂掛,無比幽靜。天師洞西側有擲筆槽,這是個60多米深的幽谷。民間傳說是張天師降魔時,作符擲筆而成的。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擲筆槽現實圖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擲筆槽(高筒槽)(張大千畫)

金鞭崖

青城天倉山有座又高又陡的巖叫金鞭巖。傳說許多年前,趙公元帥路過青城,受了上清宮老道香火,走的時候,把他的九節金鞭留在廟側山岩上的洞子裡做紀念。老道便把這座山岩喊做“金鞭巖”。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金鞭巖現實圖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金鞭崖(張大千畫)

凝翠橋(迎仙橋)

凝翠橋橋北依巖壁,下臨深壑,四周古木參天、林廕庇日,是都江堰市典型的古橋之一。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凝翠橋(迎仙橋)現實圖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凝翠橋(迎仙橋)(張大千畫)

王婆巖(望坡巖)

王婆巖位於都江堰市青城山麓下,區內有孟江河和兩河,距成都80公里。山清水秀,遠離城市喧囂,山裡氣溫比成都市區平均低十度左右。風景區內,溪水清澈冰涼,是消夏避暑的好去處。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王婆巖現實圖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王婆巖(望坡巖)(張大千畫)

觀日亭

沿宮後石級而上百餘米即至青城極頂,頂上建有一亭,置身亭中可觀青城日出、雲海及神燈等自然美景,人稱觀日亭。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觀日亭現實圖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觀日亭(張大千畫)

青城第一峰

青城山第一峰絕頂(即彭祖峰頂,或稱高臺山、老霄頂、寶頂),海拔高1260米,這裡還矗立著老君閣。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第一峰(老君閣)現實圖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第一峰(張大千畫)

降魔石

天師洞有降魔石,亦名“三島石”,傳為張天師降魔之際,手揮神劍,一劍立劈巨石,化為三塊,又命群魔一一穿石而下,至“洗心池”,洗心革面,改邪皈正,信依道教。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降魔石現實圖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降魔石(張大千畫)

張大千與老人村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老人村(張大千畫)

臨別青城山前,張大千邀請對他照料有加的易心瑩道長前來喝茶,順便看看他的畫。當然,還想請他為自己了卻一樁心事。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飲茶賞畫間,張大千指著《青城山十景圖》的幽深之處問道:我聽說這裡有一處老人村,不知道大師去過沒有?

心瑩道長聽他這麼問,沉吟片刻後搖了搖頭。這個地方他沒去過,但是聽說過。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此後因為時局變遷,張大千離開大陸,終生未再踏足過青城,當然就更別說老人村了。為彌補心中遺憾,他晚年憑藉對青城山的回憶和藝術加工,創作了大型國畫《青城老人村》。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張大千對青城山的詩意表白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青城山張道陵擲筆處

沫水猶然作亂流,味江人望蜀醪投。

平生夢結青城宅,擲筆還羞與君同。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山 木 蘭

粉蝶蜂黃帶路寒,破愁啼眼夢闌珊。

青城二月風兼雨,寂寞閒尋山木蘭。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作《墨荷》圖贈上清宮道長馮南宣

玉骨文肌曠世妍,野風零亂墮愁煙。

若教悟得些生理,應笑歲舟華頂遷。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上清宮借居

自詡名山足此生,攜家猶得住青城。

小兒捕蝶知宜畫,中婦調琴與辨聲。

食粟不謀腰足健,釀梨長令肺肝清。

嗟來百事都堪慰,待挽天河洗甲兵。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夢 蝶

廣漠荒荒萬里長,黃沙白草俱堪憐。

從知蜂蝶尋常事,夢到青城古洞前。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書畫石刻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張大千在青城山居住的時間先後長達三、四年之久,在此期間,他在青城山的上清宮、天師洞等處留下很多 反映道家仙人故事 的書畫碑刻。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這些書畫碑刻猶如寶石,鑲嵌於茂密鬱蔥的青城山之中,散發出奇光異彩。今天水靈妹就帶大家去細細領略一下大千先生留下的這些寶貴文化財富~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張三丰》畫像碑刻

大千筆下的 張三丰 目光炯炯,身著衲衣斗篷,腳著芒鞋,腰間掛一葫蘆、一柄扇,兩眼注視其左手掌心中的一粒丹丸。線描柔中見剛,畫法以形寫神,寥寥數筆就把三豐那種 仙人的風度神韻 刻畫得淋漓盡致,可謂筆簡意賅。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麻姑獻壽》畫像碑刻

《麻姑獻壽》畫像碑刻,立於上清宮文武殿內。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麻姑是家喻戶曉的神話人物,是長壽的象徵。張大千畫出來的麻姑仙女容貌秀麗,舉止端莊,懷抱似盛滿佳釀的玉缸,舉步輕盈,為王母獻壽。大千心手相映,落筆大膽,線條流暢,畫出來的麻姑仙女栩栩如生。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王母蟠桃》畫像碑刻

王母即西王母,天下道教主流全真道之祖師。大千先生把傳說中的王母刻畫得高雅恬靜。她造型優美,手捧仙桃,神態惟妙惟肖,韻味無窮。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花蕊夫人》畫像碑刻

此碑立於 上清宮文武殿。張大千所繪的 花蕊夫人,端莊嫻靜,亭亭玉立,右手拈折枝芙蓉花,與其“花蕊”名相呼應,為大千先生的得意之作。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鴛鴦井》書碑

上清宮正殿之右有鴛鴦井,其井有二,一為方形,一為圓形,兩井間隔兩尺許。據記載,方形者水清;圓形者水濁。互為淺深,一溫一冷,四季都不幹涸,似道家陰陽相生之寓意。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張大千先生書《鴛鴦井》三字勒石。以隸楷筆意為主,稍帶行書意趣,行筆急速,三字左低右高,章法錯落有致,參以畫意,跌宕多姿,藏頭收鋒,運轉自如。“鴛鴦”二字中的“鳥”部 寫法變化很大,有飛動之感。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麻姑池》碑刻

麻姑池在上清宮文武殿之右的坡石腳下。池周以青石砌,如馬蹄狀,與上另一方坡腳齊平。池為弧形如半月,深廣數尺,水從坡石崖中沁出,水清涼透底,池中蓄水終年不竭不溢。傳為麻姑在山陰煉丹時即在這裡取水。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池旁有張大千題書 “麻姑池” 三字碑刻。書法雄健,體式左低右高,就誇張性的傾斜而言,非膽識者不能。題:“第一峰後絕壁上有麻姑洞,為麻姑燒丹之所,嘗取汲於此,故名山志,亦稱天池,張大千題。”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天師池》碑刻

天師池在青城山上清宮三門外,下行約百米,有池寬約350cm,深約200cm。池周草木叢生,即是盛夏池水清涼。相傳一年青城大旱,泉枯木竭鳥獸悲鳴,天師憐憫山中生靈,杖擊焦土靈泉匯聚成潭,鳥獸渇飲重獲生機。後人以此名“天師池”。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張大千書 天師池 三大字碑。運筆豪放,氣勢磅礴。“天師”二字肥厚圓滿。此碑石質堅硬粗糙,雖立於潮溼的坡腳,長時間日曬雨淋,仍不減張大千書法柔中見剛的風骨。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張天師》畫像碑刻

這通碑立於 天師洞三皇殿 內,與唐玄宗開元十二年歲甲子敕書碑刻並立。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金城玉女》畫像碑刻

大千先生依據青城山當地的傳說以及相關文獻中的故事,繪製出“金城玉女圖”,行筆流暢圓勁,線條粗細輕重的變化,都生動地躍然紙上。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題徐悲鴻長嘯馬圖》碑刻

徐悲鴻先生的《駿馬圖》,頸部和腹部以濃墨一筆勾出,弧線粗重,把握精準,表現出肌肉的力度。馬的長鬛和馬尾運筆自如,氣韻生動,表現出駿馬的飄逸灑脫。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逍遙“青城客”!潛心三年,創作千餘幅佳作,揭秘張大千與青城山的這些不解之緣~

“看山還是故鄉青“

張大千講這句話的時候

心中思念的是青城山

或許這裡不是他的歸宿

也不是他的家

但青城山

永遠是張大千的心靈寄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