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鏡花水月”中看詞人對歌手有感而創作

從 “鏡花水月”中看詞人對歌手有感而創作

鏡花水月一曲收錄於梅豔芳第十七張大碟《鏡花水月》當中,由華星唱片在1997年發行。而此大碟收錄了十一首歌曲,當中有四首是由林振強填詞。鏡花水月一曲更定為大碟的名字,可見此曲對歌手之重要,並從此看出此歌並不是純詞人偶然之作,而是詞人對於歌手之有感而特意創作之。

從“鏡花水月”中看詞人對歌手有感而創作

林振強創作之鏡花水月的歌詞表面看上去是一個女人很渴望新的愛情出現,而這段愛情的主人公符合她所有的期望,從這角度看是盼望,但其實此歌詞當中滲透著主人公對愛情態度不如此前那麼期盼,有種寧缺莫濫的態度,但對愛情受傷過後仍有期盼。而歌詞中亦透過人幾個心理變化階段而達致如歌名般不再追尋霧水的感情,只會耐心等待那個他出現。而此態度我們可以從梅豔芳的人生歷程中看見。

詞的開首就說明一個女人坦露自己對愛情憧憬,希望找到心目中理想的「他」,「仍願信有日有天/定尋著所夢見/某角落人群內定能發現/有個會愛我的他/仍願信某日某天/像河共海遇見」。此處表面上是說明女人的期盼,但實際上雖說她對愛情有期盼,不過她的期盼不見能很快實現,或許可能會找不到,詞中用的詞都是不確定的,如某角落/某日某天,她想碰見的人都在夢裡,而也運用了自然的現象比喻,像河共海遇見,河在地理上是一定會與海遇見,但過程要多久,要穿過多少山谷林蔭才會到達大海,恐怕人也是不太能確定時間,此說明女主人公雖期待愛情,但愛情什麼時候會來她不確定,她只會慢慢地等待,守著那個盼望。

從“鏡花水月”中看詞人對歌手有感而創作

詞此後就解釋為什麼女主人公不會貿然再相愛,「我那滿懷凌亂寂寥與倦/抹掉我那秘密淚痕/縫合這個曾傷的心/愛護我和明白常看似繽紛的我/內心欠缺歡欣和非派對式熱吻/無奈到這日這天/路長路彎亦踏遍/我轉在人潮內未曾發現/那個會愛我的他。」從歌詞看出女人曾經在愛情路人或人生路上十分不容易,內心亦不曾歡欣過,而她在那麼多年中亦找不到自己想要的,而也在非派對式熱吻說明她對愛情不是玩玩的態度,不要輕率和熾熱的愛情,而要細水長流。說明女主人公在愛情路上的困難而回應此前自己為什麼對愛情的態度是寧缺莫濫。

但之後詞中流露女主人公對愛情的呼告,她想立即擁有,打破詞一開始說明想慢慢等的態度。「他為我快快出現好嘛」,女主人公很渴望擁有愛情,十分急促,想立刻擁有,當中用到快快,很需要很需要,表達一種極度的渴望。但是最後說到情無靈魂多可怕,但這種快餐的愛情缺乏了靈魂,與她之前令她受傷的愛情又有什麼分別呢。

從“鏡花水月”中看詞人對歌手有感而創作

到最後女主人公都把這些愛情的極度慾望拋諸腦後,不再對愛情處於極度渴望的態度,因為人生到頭來只是鏡花水月。鏡中花,水中月,根本觸不到,而人生和愛情也一樣,到最後也只是虛幻。到此階段她雖然仍相信愛情,而她對愛情已有一種可有可無的感覺,既來之則安之。

詞人描寫的是一個女人從講述自己渴望愛情,但是亦因受過傷害,真正合符她的戀情並不是說想要就能找到,對愛情是一個等待,並繼而到寧缺莫濫的階段並領會到人生的緣份也是水月鏡花,很多東西不能強求,女主公只能夠慢慢等待。可見詞裡女主人公的內心剖白是逐步的解構,是一個過程,更是一個女人的人生路。而將這些人生的階段解構出來,其實也是歌手的人生路。

從“鏡花水月”中看詞人對歌手有感而創作

梅豔芳一生有很多段情,大多不長久。而在鏡花水月大碟推出前一年,梅豔芳剛與男朋友分手,這段感情也只持續一年左右。至此之後梅豔芳就沒再結交男朋友,她說是年少時想要太多,大沖動,使她失去很多,所以她之後會與歌中般慢慢等待。而於離世前,梅豔芳開了最後的演唱會,她向設計師及朋友劉培基提到自己一直也有給自己辦嫁妝,但一直用不著。她覺得該嫁的是舞臺,她是屬於舞臺的,讓劉培基給她做一件婚紗在演唱會上穿。從此可見梅豔芳在一九九六年後仍渴望愛情仍想結婚,她也一直等待,但奈何人生如水月鏡花,她只有在臺上穿上這婚紗,這其實與歌詞中女主人公的人生路不謀而合。

從“鏡花水月”中看詞人對歌手有感而創作

因此相信,這一份詞是林振強對梅豔芳愛情的看法。況且,林振強也不是第一次給梅豔芳的人生創作歌詞,於一九九五年推出的大碟《歌之女》其中一首歌〈歌之女〉也是講述梅豔芳從小賣唱的生涯,而〈歌之女〉同樣是由林振強填詞。另外林振強從1985年開始就已經開始跟梅豔芳合作,此合作關係長達十二年,從沒間斷,所以可從此看出兩人關係很好,林振強會很瞭解梅豔芳的人生看法。另外亦因此相信鏡花水月指涉的女主人公正是梅豔芳,亦從此看見林振強其實對女性的看法很瞭解,他為梅豔芳寫過〈壞女孩〉講述新時代女性的叛逆,〈歌之女〉中童年的辛酸,〈鏡花水月〉靜候愛情的渴望,通通都是他為梅豔芳代言,使歌詞能獨立的專屬一位歌手,可見林振強作詞不是為工作而寫的詞,是特意對某一歌手某一事有感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