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讀詩感受北宋詩人的寬闊情懷

“學習強國”這個學習平臺,激發了全國人民學習知識的熱情,它聚合了大量可免費閱讀的期刊、古籍、公開課、歌曲、戲曲、電影、圖書等資料。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讀詩感受北宋詩人的寬闊情懷

每天在這裡學習,補充知識,碎片化的時間被充分利用了。我們在這裡能看新聞,瞭解國家大事,做答題增強見聞和知識儲備,真是收穫滿滿。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關於這一句詩的題目我們經常做到,或選擇,或填空,它是哪個年代,誰的作品呢,有什麼深意呢?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讀詩感受北宋詩人的寬闊情懷

原詩為:

登飛來峰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這是北宋時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的作品。王安石,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在中國歷史的地位上是以改革家的身份出現的,他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可見他在文學方面的成績也是很優的。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讀詩感受北宋詩人的寬闊情懷

這首詩是他三十歲詩的作品,宋仁宗二年夏,王安石在浙江鄞縣知縣任滿回江西臨川故里時,途經杭州,志存高遠,抱負不凡,正好借登飛來峰一抒胸臆,表達他偉大的志向和寬闊情懷。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讀詩感受北宋詩人的寬闊情懷。

詩的第一句,詩人用“千尋”這一誇張的詞語,借寫峰上古塔之高,寫出自己的立足點之高。

詩的第二句,巧妙地虛寫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東昇的輝煌景象,表現了詩人朝氣蓬勃、胸懷改革大志、對前途充滿信心,成為全詩感情色彩的基調。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讀詩感受北宋詩人的寬闊情懷

詩的一、二句寫景,三、四句寄情放景,前兩句竭力形容山塔的高聳,然後自然地過渡到後兩句,闡發出含蘊有哲理的的道理。

這首詩與一般的登高詩不同。這首詩沒有過多的寫眼前之景,只寫了塔高,重點是寫自己登臨高處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的哲理。表現一個政治變革家撥雲見日、高瞻遠矚的思想境界。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讀詩感受北宋詩人的寬闊情懷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這是全詩的精華,成了千古名句,比喻“掌握了正確的觀點的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就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極具哲理性,常被用作座右銘。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讀詩感受北宋詩人的寬闊情懷

氣度決定高度。王安石是個高瞻遠矚,胸懷寬闊的人,他的積極進取精神,和不怕困難,勇於開拓的豪邁氣魄終於成就了他非凡的一生。